剖析观察力 改变教学策略 提升数学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以帮助其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从激发浓厚的观察性趣,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观察能力 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观察指的是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表象,研究和确定它们的内在性质和关系的一种行为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是指有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也就是观看符号、数字、字母、文字所表达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等。观察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再次,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与课堂效率。然而,如何才能找到实用、可行的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引起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在学生主动探究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的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对学生观察性趣的培养。想要使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以美引趣
  每个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独特的魅力,数学美集中体现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表现出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体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这些都是数学中美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特有的美,来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以用促趣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运用自己学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后,便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观察性趣变为持久的观察动力。
  3.以成导趣
  成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内心情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观察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增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与条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证明公式、定理,分析改进解题技巧,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对数学的观察能力欠缺,这就需要教师以科学的方法适时引导,才可以保证经过观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以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方式进行全面观察。一旦发现学生使用不合理的观察方法,要及时加以指正,防止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观察,养成反复、认真观察的习惯。要真正体现内在规律,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广泛观察:既要观察事物的表面显著的特点,还要注意到事物内在联系及隐藏的特征,从已知条件入手,逐层深入的观察位置、隐含的关系。
  再次,要教会学生使用如分类法、对比法、汇总法等常用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明确掌握这些观察方法的目的、步骤和操作技巧,储备相关知识,在观察过程中进行详实、准确的记录。将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做到熟练的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質
  观察并非简单的注视,更不是被动的获取,而是一种需要探究、思考的主动行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时,必须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与深刻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缺乏对整体材料的感知能力,经常会选择少数事物进行局部观察。为了纠正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观察对象做准确描述,使学生能够目标明确的去观察,围绕既定观察目标进行分析思考。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观察层次,明确观察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观察行为,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如果对所观察事物不能够前面理解,便很有可能造成观察的结果与真实情况间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反应了观察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对内部的规律进行充分分析,鼓励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指出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意见。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还要善于分辨其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观察的目的之一,因此,要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特别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挖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观察能力是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不断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雷鸣复.数学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J].长沙教育学报,2013(06):237.
  [2]石宗武.谈数学教学之观察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4(04):27-28.
  [3]李岩丽,梁敏.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3(12):64-65.
其他文献
摘要: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教师评价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就会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尊重差异、言之有情、平等交流、言之有理、促进发展、言之有物  中图分类号:G623.2  《語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不无
摘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开启幼儿步入人类社会,开始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生活空间的大门。幼儿教学课程改革,将“科学”引入教学中,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从认知生活的基础开始,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开发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将幼儿引往科学知识的道路,健康的学习、成长。本文根据幼儿科学领域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了幼儿园科学领域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内容提要: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没有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化学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发自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这种快乐得以保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职生 激发兴趣 求知欲望 体验成功 培养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要任务,为社会相应行业输送各种各样合格人才。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摘要:小学语文因其自身的特点,加之作文教学,又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对语文学习烦恼至极,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去在学习的信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网络,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的关键,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重点研究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问题
本文选取的外植体为文冠果木质化茎段,研究了茎段的灭菌方法,腋芽萌发的诱导,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诱导、增殖、生根,弱苗复壮等,建立了文冠果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1、茎段最适宜的灭菌方式为75%酒精30s+5% NaClO 8min+0.1%HgCl210min(附加2滴吐温-20)+75%酒精30s,存活率为45.00%,感染率为31.67%,死亡率为2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