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总理默克尔正经历从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刚刚过去的6月30日,她艰难地把执政联盟候选人伍尔夫推上了总统宝座。在二次大战之后,这是德国第一次出现总统选举进入第三轮投票,主要因为默克尔遭到其领导的执政联盟内人士背叛。
默克尔此时不仅背负着因为欧盟救助计划而大掏腰包的国内政治压力,现在连欧元区的外部人都开始对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财政经济政策指指点点。
近来德国应退出欧元区寻求更坚挺货币的呼声越来越高,德国应退出欧元区的观点来自于国内强硬派和海外的欧元反对派。前者向来不甘心德国马克时代的结束,后者则认为德国模式给欧元区其他成员国造成太大压力。
德国的“自私”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的一片风雨飘摇中,有一个国家不仅保持占GDP5.5%的经常性账户盈余,还实现了两倍于欧洲平均速度的经济增长,它就是德国。它坐镇欧洲版图的中心,作为六元老之一创立欧盟,拥有欧洲最多的人口,也贡献了欧盟大部分的预算。但从2009年到2010年,德国国内反复传出退出欧盟的声音;在欧洲经济最需要刺激的时刻,德国又宣布了最大规模的紧缩计划,引得全欧洲竞相效仿。
2010年6月7日,默克尔宣布执行一个为期4年的大规模财政紧缩计划,通过新征银行税、航空税和核电税及可能的金融交易税每年实现上百亿欧元的增收;又通过缩减能源企业减税优惠、军队裁员4万、削减300亿社会福利开支、裁减至多1.5万个公共部门岗位、推迟公共建设来实现开支节约。
这个计划终于突破了德国国内一些民众隐忍的底线。6月12日在柏林和斯图加特的主要街道上出现近万人的有组织游行。面对默克尔提倡的“牺牲与付出 ”,德国副总理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所谓“过去几年,我们的生活超过了实际水平”的说法,一位柏林女示威者气愤地表示:“我在这里居住了57年,养大了3个孩子,我们的生活水平从来没有超过收入,我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在过着奢侈的生活?”
从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德国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都在执行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欧洲央行也特别慷慨,好借钱、好花钱自然能取得好效果,只是不可避免地推高政府赤字而已。对隐患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缺乏自律和自救能力的国家引火烧身。德国经济实力好、开支较理性,所以能比希腊等国家强些,但2009年的赤字也超过了欧盟允许的上限0.3个百分点,达到793亿欧元。受到整个欧元区国家债务的牵连,在2009年11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秋季报告,德国经济表现出5%的负增长。
在本国失业和赤字问题之外,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在援助债务国的工作中被寄予厚望。虽然开始时坚称援助希腊违反了写入EMU(经济货币联盟)创建条约的“不援助”规定而拒绝参与,但德国在经历3个月来自世界的压力之后最终承担了1100亿欧元希腊紧急援助计划五分之一的份额,因为援助希腊毕竟是“防止危机向其他国家蔓延的最好办法”。
但随后大半个欧洲陷落了。2010年5月10日,欧盟财长宣布7500亿欧元紧急救援计划,德国再次分担了最高能至1230亿欧元的份额。德国人非常不情愿,他们毕竟不是印钞机,援助别国意味着要将自己的裤腰带勒得更紧,甚至为此失业。
4位德国教授向德国宪法法院提起诉讼,反对德国援助债务国并要求德国退出EMU。他们1998年就曾经状告过德国政府,那次是反对德国加入欧元区。
默克尔的800亿计划在国内不受欢迎。事实上,“紧缩”二字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先例犹在眼前:2003年施罗德提出“2010计划”,通过改革佣工制度和降低社会福利对付赤字,这个计划使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支持率降至历史最低,遭遇地方选举失败、大量党员退党和德国工会组织的游行示威,终于导致2005年党内分裂,一部分人出走新组“选举替代党”(WASG)。
目前默克尔也面临类似的压力。德国工会和福利组织认为计划对领取社会福利金和长期失业救济金的底层人群伤害最大。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表示将号召人们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民主手段改变局面。反对党更批评说800亿紧缩计划“是对社会秩序和民主的攻击”,有传言显示德国基民盟这个默克尔得以登上总理宝座的政治基础内部开始私下酝酿使其退位。
为将赤字水平控制在符合欧盟标准的范围内,德国政府出台的紧缩计划看似理直气壮。但众所周知,为遏制赤字实行紧缩财政计划势必导致经济增速的放缓。
在债务危机后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釜山会议上,大家一致要求德国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措施,扩大支出,减少本国出口顺差,帮助欧洲其他赤字国渡过难关。而默克尔却说“从明年(2011)开始,拿出一个从现行经济刺激措施中退出的机制将是合理且必要的”,打算急流勇退。
德国引得整个欧洲之内但凡有债务的政府都通过削减开支自救。在刚闭幕的多伦多G20会议上,20国元首同意在2013年之前将各自的公共财政赤字缩减一半。欧洲一窝蜂地紧缩,但在紧缩中实现经济增长、摆脱危机是困难的事情,可能让欧洲陷入漫长的滞胀期。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国家这样做,索罗斯认为世界经济就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刚过去的6月,索罗斯公开批评德国的“自私”:“欧元正处在危机之中,德国则是这场危机的主角。不幸的是,德国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德国只希望做维持国家竞争力的事情,同时避免让自己成为其他国家伸手掏钱的口袋。”
可是德国是否还有别的选择呢?
德国也曾有过经济低迷的时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被高福利和两德统一后遗留的问题拖累,紧缩和调整的政策从那时就出现并历经施罗德和默克尔政府延续至今。
这次的800亿计划出台前,德国国内对于如何应对有过多种声音:商界提出举国退出欧盟,放弃欧元重启马克以避免受到拖累。
据《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报道,德法两国一度非正式渠道地商讨过成立撇开弱国的“超级欧元区”;学界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应当区分经济实力强国与弱国,并相应引入货币双轨制;还有人希望通过贬值欧元的方式解决危机。
德国的欧洲:从遏制到依赖
可是,由于欧盟退出机制并不健全,数十年一体化进程将各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想临阵脱逃、一走了之都不可能。
德国同欧洲诸国之间有着共生的山川河流,在宗教、皇室血统上更是紧密相连。战争更是用几个世纪的反复,让德国与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结下了难解的因缘。目前欧洲倚重德国的情景让人们几乎忘记,当初组建欧盟,实是为了遏制德国。
二战后20年,德国已经恢复并通过强势货币德国马克开始影响欧洲经济,当年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二战中做过德国人的俘虏,他坚信必须通过欧洲一体化,融合德国、遏制德国,才有可能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密特朗以同英国、苏联结盟孤立德国为由胁迫,德国才会作为6个创建者之一加入了这个旨在防备本国的联盟。
时过境迁,通过欧元和欧盟版图扩张的方式,欧洲正在实现深层次、大范围的联合,德国需要寻找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新的欧洲身份。
默克尔2007年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上这样描述自己的欧盟认同:“我一直都生活在欧洲,但在欧盟中,我还是个年轻人。因为我是在前民主德国长大的,到17年前即德国统一之后,我才同多达千百万的人们一起被接纳进欧盟。所以说35岁之前,我一直从外部认识欧盟,从1990年开始才从内部认识它。”
虽然默克尔讲话时德国已经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市场,承担了相当于德国GDP21%的欧盟财政,甚至欧洲央行按德国央行模式建立,但德国却反对建立欧洲超级国家,还认为自己是“欧盟中的年轻人”,从没有争取过领导地位。
忽然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将德国推上风口浪尖,默克尔2010年5月的表态已经与3年前完全不同:“只有德国的参与,欧洲才能做出对整个局势的历史与政治意蕴负责任的决定。德国能够承担这种责任,对此我确信无疑。”
在宣布承担责任之后,德国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欧洲利益,将是个大问题。
“‘德国利益’这一概念与问题在德国(指西德和统一后的德国)曾是禁区,人们避免谈论它,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施罗德政府和默克尔政府以后情况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正常化’,可以像其他国家一样正常地谈论德国的利益及其捍卫问题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问题专家连玉如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仍然是“欧洲的德国”
德国对于财政纪律的强调与刺激政策适时退出的主张,还是得到了欧盟的支持。在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写给20国峰会的信中,他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比预期的要好,所以,刺激政策是时候退出了,主流的经济学家都会同意关于财政的整顿措施应该不迟于2011年开始执行。
在危机后,德国负责任的表现是宣布在紧缩政策之下坚持用GDP2.1%的投入来刺激欧洲经济复苏,并提出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来预防未来的类似危机,还在加拿大G20会议上讨论了激进的征税,并于法国一道倡议成立欧洲经济政府。
在征税方面,德国宣布将最迟在2012年开征针对全欧洲的金融交易税,不仅根据交易额征税,还将根据具体交易如计算机交易和衍生品征税,预计每年达20亿欧元。对这个想法,G20会上的其他国家并未表态,还在衡量征税的影响。
“如果德国单方面开征这样的金融交易税只会把金融交易赶往别国,德国反倒会流失大量税收。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废除了金融交易税。”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姆.梅耶(Tom Mayer)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与征税相比,建立经济政府的改革计划提议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谈到欧洲债务危机,汤姆.梅耶解释危机根源是《稳定与增长公约》不能使各国保证稳定的财政状况,在解决危机的手段上,他认为“欧洲央行对失常的政府债券市场实施干预的决定是有争议的,影响到欧洲中央银行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的信用。因此需要保证目前的做法是暂时性的、一定范围内的,只能是个特殊情况”。
在提出经济政府倡议的法国看来,欧洲真正需要的,是对欧洲货币联盟制度缺陷进行弥补,对欧元区国家实施更严格的规制。早在欧元出现前,法国就要求先在欧洲成立“经济政府”,好对各国进行宏观、标准化的规划。在危机后再提这个倡议时,法国却想要对欧洲内部做一等二等的划分,对此德国则坚持全体参与。
2010年6月15日,德法两国就拟议成立的欧洲经济政府达成一致,共同倡议包括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新协调机制。
从最近一次欧盟峰会的情况来看,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维护一体化欧洲的决心并未动摇,并且愿意通过合作和分担改进欧盟治理,完善制度设计。
2007年,一位中国网友曾向当时的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史丹泽发问:“欧洲的德国和德国的欧洲,这两种说法你赞成哪一个?”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欧洲的德国。” 这个观点放在德国日益展露领袖气质的3年后,也没有发生变化。
21世纪德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欧洲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欧盟其他国家是否同意德国承担领导责任,如何与欧盟盟友,尤其是法国、英国共同领导欧洲,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默克尔此时不仅背负着因为欧盟救助计划而大掏腰包的国内政治压力,现在连欧元区的外部人都开始对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财政经济政策指指点点。
近来德国应退出欧元区寻求更坚挺货币的呼声越来越高,德国应退出欧元区的观点来自于国内强硬派和海外的欧元反对派。前者向来不甘心德国马克时代的结束,后者则认为德国模式给欧元区其他成员国造成太大压力。
德国的“自私”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的一片风雨飘摇中,有一个国家不仅保持占GDP5.5%的经常性账户盈余,还实现了两倍于欧洲平均速度的经济增长,它就是德国。它坐镇欧洲版图的中心,作为六元老之一创立欧盟,拥有欧洲最多的人口,也贡献了欧盟大部分的预算。但从2009年到2010年,德国国内反复传出退出欧盟的声音;在欧洲经济最需要刺激的时刻,德国又宣布了最大规模的紧缩计划,引得全欧洲竞相效仿。
2010年6月7日,默克尔宣布执行一个为期4年的大规模财政紧缩计划,通过新征银行税、航空税和核电税及可能的金融交易税每年实现上百亿欧元的增收;又通过缩减能源企业减税优惠、军队裁员4万、削减300亿社会福利开支、裁减至多1.5万个公共部门岗位、推迟公共建设来实现开支节约。
这个计划终于突破了德国国内一些民众隐忍的底线。6月12日在柏林和斯图加特的主要街道上出现近万人的有组织游行。面对默克尔提倡的“牺牲与付出 ”,德国副总理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所谓“过去几年,我们的生活超过了实际水平”的说法,一位柏林女示威者气愤地表示:“我在这里居住了57年,养大了3个孩子,我们的生活水平从来没有超过收入,我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在过着奢侈的生活?”
从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德国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都在执行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欧洲央行也特别慷慨,好借钱、好花钱自然能取得好效果,只是不可避免地推高政府赤字而已。对隐患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缺乏自律和自救能力的国家引火烧身。德国经济实力好、开支较理性,所以能比希腊等国家强些,但2009年的赤字也超过了欧盟允许的上限0.3个百分点,达到793亿欧元。受到整个欧元区国家债务的牵连,在2009年11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表秋季报告,德国经济表现出5%的负增长。
在本国失业和赤字问题之外,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在援助债务国的工作中被寄予厚望。虽然开始时坚称援助希腊违反了写入EMU(经济货币联盟)创建条约的“不援助”规定而拒绝参与,但德国在经历3个月来自世界的压力之后最终承担了1100亿欧元希腊紧急援助计划五分之一的份额,因为援助希腊毕竟是“防止危机向其他国家蔓延的最好办法”。
但随后大半个欧洲陷落了。2010年5月10日,欧盟财长宣布7500亿欧元紧急救援计划,德国再次分担了最高能至1230亿欧元的份额。德国人非常不情愿,他们毕竟不是印钞机,援助别国意味着要将自己的裤腰带勒得更紧,甚至为此失业。
4位德国教授向德国宪法法院提起诉讼,反对德国援助债务国并要求德国退出EMU。他们1998年就曾经状告过德国政府,那次是反对德国加入欧元区。
默克尔的800亿计划在国内不受欢迎。事实上,“紧缩”二字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先例犹在眼前:2003年施罗德提出“2010计划”,通过改革佣工制度和降低社会福利对付赤字,这个计划使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支持率降至历史最低,遭遇地方选举失败、大量党员退党和德国工会组织的游行示威,终于导致2005年党内分裂,一部分人出走新组“选举替代党”(WASG)。
目前默克尔也面临类似的压力。德国工会和福利组织认为计划对领取社会福利金和长期失业救济金的底层人群伤害最大。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表示将号召人们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民主手段改变局面。反对党更批评说800亿紧缩计划“是对社会秩序和民主的攻击”,有传言显示德国基民盟这个默克尔得以登上总理宝座的政治基础内部开始私下酝酿使其退位。
为将赤字水平控制在符合欧盟标准的范围内,德国政府出台的紧缩计划看似理直气壮。但众所周知,为遏制赤字实行紧缩财政计划势必导致经济增速的放缓。
在债务危机后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釜山会议上,大家一致要求德国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措施,扩大支出,减少本国出口顺差,帮助欧洲其他赤字国渡过难关。而默克尔却说“从明年(2011)开始,拿出一个从现行经济刺激措施中退出的机制将是合理且必要的”,打算急流勇退。
德国引得整个欧洲之内但凡有债务的政府都通过削减开支自救。在刚闭幕的多伦多G20会议上,20国元首同意在2013年之前将各自的公共财政赤字缩减一半。欧洲一窝蜂地紧缩,但在紧缩中实现经济增长、摆脱危机是困难的事情,可能让欧洲陷入漫长的滞胀期。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国家这样做,索罗斯认为世界经济就会出现“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刚过去的6月,索罗斯公开批评德国的“自私”:“欧元正处在危机之中,德国则是这场危机的主角。不幸的是,德国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德国只希望做维持国家竞争力的事情,同时避免让自己成为其他国家伸手掏钱的口袋。”
可是德国是否还有别的选择呢?
德国也曾有过经济低迷的时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被高福利和两德统一后遗留的问题拖累,紧缩和调整的政策从那时就出现并历经施罗德和默克尔政府延续至今。
这次的800亿计划出台前,德国国内对于如何应对有过多种声音:商界提出举国退出欧盟,放弃欧元重启马克以避免受到拖累。
据《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报道,德法两国一度非正式渠道地商讨过成立撇开弱国的“超级欧元区”;学界提出欧洲货币联盟应当区分经济实力强国与弱国,并相应引入货币双轨制;还有人希望通过贬值欧元的方式解决危机。
德国的欧洲:从遏制到依赖
可是,由于欧盟退出机制并不健全,数十年一体化进程将各国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想临阵脱逃、一走了之都不可能。
德国同欧洲诸国之间有着共生的山川河流,在宗教、皇室血统上更是紧密相连。战争更是用几个世纪的反复,让德国与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结下了难解的因缘。目前欧洲倚重德国的情景让人们几乎忘记,当初组建欧盟,实是为了遏制德国。
二战后20年,德国已经恢复并通过强势货币德国马克开始影响欧洲经济,当年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二战中做过德国人的俘虏,他坚信必须通过欧洲一体化,融合德国、遏制德国,才有可能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密特朗以同英国、苏联结盟孤立德国为由胁迫,德国才会作为6个创建者之一加入了这个旨在防备本国的联盟。
时过境迁,通过欧元和欧盟版图扩张的方式,欧洲正在实现深层次、大范围的联合,德国需要寻找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新的欧洲身份。
默克尔2007年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上这样描述自己的欧盟认同:“我一直都生活在欧洲,但在欧盟中,我还是个年轻人。因为我是在前民主德国长大的,到17年前即德国统一之后,我才同多达千百万的人们一起被接纳进欧盟。所以说35岁之前,我一直从外部认识欧盟,从1990年开始才从内部认识它。”
虽然默克尔讲话时德国已经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市场,承担了相当于德国GDP21%的欧盟财政,甚至欧洲央行按德国央行模式建立,但德国却反对建立欧洲超级国家,还认为自己是“欧盟中的年轻人”,从没有争取过领导地位。
忽然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将德国推上风口浪尖,默克尔2010年5月的表态已经与3年前完全不同:“只有德国的参与,欧洲才能做出对整个局势的历史与政治意蕴负责任的决定。德国能够承担这种责任,对此我确信无疑。”
在宣布承担责任之后,德国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欧洲利益,将是个大问题。
“‘德国利益’这一概念与问题在德国(指西德和统一后的德国)曾是禁区,人们避免谈论它,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施罗德政府和默克尔政府以后情况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正常化’,可以像其他国家一样正常地谈论德国的利益及其捍卫问题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问题专家连玉如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仍然是“欧洲的德国”
德国对于财政纪律的强调与刺激政策适时退出的主张,还是得到了欧盟的支持。在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写给20国峰会的信中,他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比预期的要好,所以,刺激政策是时候退出了,主流的经济学家都会同意关于财政的整顿措施应该不迟于2011年开始执行。
在危机后,德国负责任的表现是宣布在紧缩政策之下坚持用GDP2.1%的投入来刺激欧洲经济复苏,并提出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来预防未来的类似危机,还在加拿大G20会议上讨论了激进的征税,并于法国一道倡议成立欧洲经济政府。
在征税方面,德国宣布将最迟在2012年开征针对全欧洲的金融交易税,不仅根据交易额征税,还将根据具体交易如计算机交易和衍生品征税,预计每年达20亿欧元。对这个想法,G20会上的其他国家并未表态,还在衡量征税的影响。
“如果德国单方面开征这样的金融交易税只会把金融交易赶往别国,德国反倒会流失大量税收。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废除了金融交易税。”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姆.梅耶(Tom Mayer)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与征税相比,建立经济政府的改革计划提议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谈到欧洲债务危机,汤姆.梅耶解释危机根源是《稳定与增长公约》不能使各国保证稳定的财政状况,在解决危机的手段上,他认为“欧洲央行对失常的政府债券市场实施干预的决定是有争议的,影响到欧洲中央银行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的信用。因此需要保证目前的做法是暂时性的、一定范围内的,只能是个特殊情况”。
在提出经济政府倡议的法国看来,欧洲真正需要的,是对欧洲货币联盟制度缺陷进行弥补,对欧元区国家实施更严格的规制。早在欧元出现前,法国就要求先在欧洲成立“经济政府”,好对各国进行宏观、标准化的规划。在危机后再提这个倡议时,法国却想要对欧洲内部做一等二等的划分,对此德国则坚持全体参与。
2010年6月15日,德法两国就拟议成立的欧洲经济政府达成一致,共同倡议包括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新协调机制。
从最近一次欧盟峰会的情况来看,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维护一体化欧洲的决心并未动摇,并且愿意通过合作和分担改进欧盟治理,完善制度设计。
2007年,一位中国网友曾向当时的德国新任驻华大使史丹泽发问:“欧洲的德国和德国的欧洲,这两种说法你赞成哪一个?”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欧洲的德国。” 这个观点放在德国日益展露领袖气质的3年后,也没有发生变化。
21世纪德国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欧洲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欧盟其他国家是否同意德国承担领导责任,如何与欧盟盟友,尤其是法国、英国共同领导欧洲,是另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