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虽也有一些方式方法上的亮点,但这也难掩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不如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改变这些不如意,一定要做到真正地从学生出发去展开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实效;学生愿望
从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要让学生内心产生阅读的愿望,说来应该是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值得我们思量并且该大力践行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切学生阅读心理,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呢?
一、加大审美阅读,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来,多数情况下,能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数一数二的响当当的美文。可以这么说,这些美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就考试而言,也是这样。不管是期中期末试卷,还是平时教学中检测所采用的阅读载体,也大多都是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但是,非常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就是面对这样的精神大餐,为什么很多学生也会显现出一种莫名的疲态,让教师一看就会让自己原本满满的教学热情瞬间消失殆尽,进而会产生一种“随他们去吧,反正不是替我学”的想法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愿意去阅读,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上阅读。
教学《船长》这一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笔者首先围绕文章题目提出问题:“‘船长’是哪一位呢?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他指挥的都是些什么人?他有着怎样的权利同时又肩负着怎样的义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这位船长做了一件怎么样的事情呢?”如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文章。当然,在学生自读过程之中,我们教师还要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提出自己不能够理解的问题(进一步的,笔者又挑选出其间的部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了对课文主要问题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阅读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从一定层面来说,阅读过程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阅读者审美的过程。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能引导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姿态或者态度去阅读,就能激发他们热烈地去参与阅读活动。
二、照顾学生关切,让学生真正获得体验。
我们读文章,要想获得真正的体验,做不到主动地去阅读,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路径,去和作者握一握手,这样或许就能够更好地找到学生与所学课文的感情的契合点。
还以教学《船长》这一课为例。我们知道作者所塑造的船长的形象是在一个让人纠结的特定情境之中。因此,笔者是这样考虑的,就是在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还是要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来具体展开。那么,这篇文章的重点具体而言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就要筛理出课文中确实能够将这位船长的人格魅力淋漓尽致展现的部分,特别是对于这位船长的语言部分和行为部分的语句或者段落,让学生反复细致地进行朗读,认真适切地进行体会,力争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实现理解上高度的突破。比如,对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怎么精读?无非还是从品味词语分析语句作为路子。这样,才能让学生批文入情,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客船被撞之后的万分火急的情景:“客船到底是在何种情形下被撞的?被撞后出现了哪些情况?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读、想、议,就能让学生内心之湖面,荡起纹路,泛起细小的波纹。这样,就能很好地让学生自然地产生一种要关注的欲望。让他们的心头涌动着课文所呈现的危机时刻和惊悚画面。可以这么说,这种做法确实是我们阅读教学之中最应该去尝试和尽力去做到的。
三、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读出自己个性。
不同的学生在解读课文时都会有着自己的侧重、有着自己的关注点甚至是探究的焦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倾向于一篇文章的情節,这部分学生主要想弄清楚的是文章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而他们更想弄清楚的是自己所想象的情节发展为何与原文不同。换言之,这部分学生急切想把自己的所想与文章的结局多一番论证或者验证;再比如,有的学生多是为了看热闹,这类学生阅读不细致,阅读速度比较快,他们希望的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将文章读完,理解文章的结局就够了……当然,对于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教师要予以必要的尊重并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态度。
当然这里要说清一点,这就是由于课堂时间的毕竟不是很多的,要逐一地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到的。这时,我们教师还是有必要予以针对性的引导的。比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性阅读。比如,在课文描述完灾难到来后,笔者让学生就此打住,猜测一下课文情节会怎样发展,如果把作者换成是自己,自己会怎样呈现情节。这样的设计,学生就能读出自己的视角,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综上所述,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地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如果考虑不到学生的心理是如何想的(换言之,也就是弄不清楚学生的阅读需要),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大的进展。为此,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策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这一点,无疑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做到的,而且是要扎扎实实做好的。
参考文献:
[1]刘颖.语文“多层个性化生成阅读”策略的实践[J].当代教育,2016(2):71.
[2]朱惠慧.关于小学生“活的作文”学与教的策略研究”[J].行知研究,2016(3):2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实效;学生愿望
从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要让学生内心产生阅读的愿望,说来应该是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值得我们思量并且该大力践行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在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切学生阅读心理,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呢?
一、加大审美阅读,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来,多数情况下,能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数一数二的响当当的美文。可以这么说,这些美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就考试而言,也是这样。不管是期中期末试卷,还是平时教学中检测所采用的阅读载体,也大多都是很值得一读的文章。但是,非常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就是面对这样的精神大餐,为什么很多学生也会显现出一种莫名的疲态,让教师一看就会让自己原本满满的教学热情瞬间消失殆尽,进而会产生一种“随他们去吧,反正不是替我学”的想法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愿意去阅读,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上阅读。
教学《船长》这一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笔者首先围绕文章题目提出问题:“‘船长’是哪一位呢?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他指挥的都是些什么人?他有着怎样的权利同时又肩负着怎样的义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这位船长做了一件怎么样的事情呢?”如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文章。当然,在学生自读过程之中,我们教师还要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提出自己不能够理解的问题(进一步的,笔者又挑选出其间的部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了对课文主要问题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阅读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从一定层面来说,阅读过程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阅读者审美的过程。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能引导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姿态或者态度去阅读,就能激发他们热烈地去参与阅读活动。
二、照顾学生关切,让学生真正获得体验。
我们读文章,要想获得真正的体验,做不到主动地去阅读,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路径,去和作者握一握手,这样或许就能够更好地找到学生与所学课文的感情的契合点。
还以教学《船长》这一课为例。我们知道作者所塑造的船长的形象是在一个让人纠结的特定情境之中。因此,笔者是这样考虑的,就是在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还是要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来具体展开。那么,这篇文章的重点具体而言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就要筛理出课文中确实能够将这位船长的人格魅力淋漓尽致展现的部分,特别是对于这位船长的语言部分和行为部分的语句或者段落,让学生反复细致地进行朗读,认真适切地进行体会,力争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实现理解上高度的突破。比如,对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怎么精读?无非还是从品味词语分析语句作为路子。这样,才能让学生批文入情,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客船被撞之后的万分火急的情景:“客船到底是在何种情形下被撞的?被撞后出现了哪些情况?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读、想、议,就能让学生内心之湖面,荡起纹路,泛起细小的波纹。这样,就能很好地让学生自然地产生一种要关注的欲望。让他们的心头涌动着课文所呈现的危机时刻和惊悚画面。可以这么说,这种做法确实是我们阅读教学之中最应该去尝试和尽力去做到的。
三、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读出自己个性。
不同的学生在解读课文时都会有着自己的侧重、有着自己的关注点甚至是探究的焦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倾向于一篇文章的情節,这部分学生主要想弄清楚的是文章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而他们更想弄清楚的是自己所想象的情节发展为何与原文不同。换言之,这部分学生急切想把自己的所想与文章的结局多一番论证或者验证;再比如,有的学生多是为了看热闹,这类学生阅读不细致,阅读速度比较快,他们希望的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将文章读完,理解文章的结局就够了……当然,对于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教师要予以必要的尊重并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态度。
当然这里要说清一点,这就是由于课堂时间的毕竟不是很多的,要逐一地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到的。这时,我们教师还是有必要予以针对性的引导的。比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性阅读。比如,在课文描述完灾难到来后,笔者让学生就此打住,猜测一下课文情节会怎样发展,如果把作者换成是自己,自己会怎样呈现情节。这样的设计,学生就能读出自己的视角,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综上所述,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地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如果考虑不到学生的心理是如何想的(换言之,也就是弄不清楚学生的阅读需要),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大的进展。为此,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策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这一点,无疑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做到的,而且是要扎扎实实做好的。
参考文献:
[1]刘颖.语文“多层个性化生成阅读”策略的实践[J].当代教育,2016(2):71.
[2]朱惠慧.关于小学生“活的作文”学与教的策略研究”[J].行知研究,20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