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每个家庭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日程、经济情况去安排假期,愉悦感会更加强烈,更能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安逸
自打有了“黄金周”,天下似乎就不“太平”了。八年来,质疑“黄金周”之声不绝于耳。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10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取消“黄金周”。“黄金周”问题再成热点。
我国“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10月,它的实施对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同时,“黄金周”制度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消费者颇有微词。政府和企业在“黄金周”期间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关门,无疑损害了生产力。
面对种种负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取消“黄金周”,实行带薪休假、错时度假等建议。
各界热议“黄金周”替代方案
据了解,关于如何完善和改革“黄金周”,社会上呼声最高的有三种声音:每月实行“小黄金周”、落实“带薪年假制”、增加传统节日。
今年“两会”上,刘善璧等10位委员上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改现在的每周5个工作日为每周6个,在每个月底集中休息4~5天,形成一个个“小黄金周”;将“五.一”、“十.一”放假7天改为3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每个劳动者一周法定休假,允许他们在适合的时间休假。
不少旅行社、景区非常赞成一年中设多个“小黄金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称,这样对游客来讲,出门方便了许多,出游质量也会提高。对景区来讲,游客得到分散,景区压力会少许多,对生态保护是绝对有利的。
对这个提议,官方反对的声音大过赞同。“重回6天工作制是历史的倒退,与国际惯例也不相符”,一位官员这样表示。也有学者担心,如果突然把实行了近10年的5天工作制改回6天,对公众心理会产生消极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认为,“小黄金周”可能会引起更多混乱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正常经贸往来,破坏企业生产的连续性。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应取消现行“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今后,除除夕外的五个1天假期可就近结合周末双休日,凑成“长周末”,3天连放。这样,人们一年中选择出游的时机就是五个而不是两个了。但也有被采访者表示,这样做赋予了假日太多沉重的东西,即使放假也轻松不起来。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十.一黄金周”后,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37.3%的人赞成“强制执行带薪休假以取代黄金周”;32.2%的人支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为法定假日”;还有15.1%的人愿意“月月‘小黄金周’”。
据悉,国务院目前已责成国家发改委、国家法制办研究放假问题。看来,改革假日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带薪年假 看上去很美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取消“黄金周”,代之以带薪休假。允许劳动者自己安排假期既能保持旅游消费增长,又能达到错开供需矛盾高峰的目的。带薪年假似乎是被普遍认可的替代“黄金周”的最佳药方。不少被采访者都希望建立带薪年假制度,以分散人们出行旅游的时间,避免全国性人口的短期流动,真正做到人性化休假。
很多旅行社、景区负责人也认为,实行带薪年假后,旅游淡季将不再“淡”。如今,“黄金周”长假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区分旅游业淡旺季的重要因素,淡季集中在每年“黄金周”后的一两个月时间内。而一旦带薪年假得以实行,大多数想旅游的人将不必再被动地以“黄金周”为节点来制订旅游计划。因此,旅游淡季将有可能不再是淡季。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旅游受气候、地理、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淡旺季之分对旅游业来讲是难以克服的自然规律,带薪年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而并不能彻底消除这种落差。
还有被采访者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在充分“挖掘”劳动者“潜力”,带薪年假极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遇到个好老板可能给你双工资作为补偿,差的就可能拿效益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作为不执行带薪年假的理由。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今天,法制又不十分健全,带薪年假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指出,即使真的实施强制带薪年假,最有可能执行的大约仅限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公务员的保障是最完备的,如果强制带薪年假的实际结果仅仅体现为保证公务员的休假,必然引起社会舆论诟病,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其实,我国早就规定了职工带薪休假。1995年开始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假。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然而,十二年过去了,全国统一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仍未颁布。制度缺位之外,观念缺位也是阻碍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切实推行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破除观念阻力,将“个人带薪休假”渗透进企业文化之中,使个人带薪休假成为真正惠及大众的现实福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休假方案有多少可行性
假如取消长假实施其他休假方式,能否在消弭集中长假的负面影响基础上,达到“黄金周”的经济效果?旅游界人士对此比较乐观:不管是“小黄金周”还是带薪年假,都将大幅推动短线旅游市场发展,有效分散中长线旅游在全年时段内的分布,最大程度消弭波峰浪谷的落差,重点景区、宾馆、民航、铁路的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带薪休假逐步推行过程中,逐渐形成旅游消费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格局,也可使“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接待、政府对“黄金周”旅游的组织与监管转为常态化。
有专家则持不同意见。在以上替代黄金周的诸多方案中,仅仅提到取消“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太可能取消“春节黄金周”。于是刘思敏指出,如此一来,如同只要有百年一遇的洪水,就必须修筑预防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堤——只要“春节黄金周”存在,就必然要为这个长假配置运力等各种资源。试问,这种资源配置是在一年内使用一次效益好呢?还是一年使用3~5次效益显著呢?从社会效益角度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何况,如果取消了另外两个“黄金周”,带薪年假又不能切实施行,中长线旅游需求极可能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井喷”,与探亲访友、团圆过年的需求严重叠加,加上冬季旅游尚不成熟和供给不足,势必对冬游热点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泰岩教授倾向于施行带薪年假,他指出,“黄金周”是法律规定的假期,它是否是人们需要的假期却不一定。而自由带薪年假是集约型的市场经济,假期是按照个性所需安排。
“人造黄金周”如同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夏时制实行几年后,弊大于利,取消了,“黄金周”是否也该取消呢?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休假方式,使“假日经济”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
(来源:新财经)
自打有了“黄金周”,天下似乎就不“太平”了。八年来,质疑“黄金周”之声不绝于耳。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10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取消“黄金周”。“黄金周”问题再成热点。
我国“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10月,它的实施对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同时,“黄金周”制度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消费者颇有微词。政府和企业在“黄金周”期间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关门,无疑损害了生产力。
面对种种负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取消“黄金周”,实行带薪休假、错时度假等建议。
各界热议“黄金周”替代方案
据了解,关于如何完善和改革“黄金周”,社会上呼声最高的有三种声音:每月实行“小黄金周”、落实“带薪年假制”、增加传统节日。
今年“两会”上,刘善璧等10位委员上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改现在的每周5个工作日为每周6个,在每个月底集中休息4~5天,形成一个个“小黄金周”;将“五.一”、“十.一”放假7天改为3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每个劳动者一周法定休假,允许他们在适合的时间休假。
不少旅行社、景区非常赞成一年中设多个“小黄金周”。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称,这样对游客来讲,出门方便了许多,出游质量也会提高。对景区来讲,游客得到分散,景区压力会少许多,对生态保护是绝对有利的。
对这个提议,官方反对的声音大过赞同。“重回6天工作制是历史的倒退,与国际惯例也不相符”,一位官员这样表示。也有学者担心,如果突然把实行了近10年的5天工作制改回6天,对公众心理会产生消极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卢现祥认为,“小黄金周”可能会引起更多混乱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正常经贸往来,破坏企业生产的连续性。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应取消现行“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今后,除除夕外的五个1天假期可就近结合周末双休日,凑成“长周末”,3天连放。这样,人们一年中选择出游的时机就是五个而不是两个了。但也有被采访者表示,这样做赋予了假日太多沉重的东西,即使放假也轻松不起来。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十.一黄金周”后,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37.3%的人赞成“强制执行带薪休假以取代黄金周”;32.2%的人支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为法定假日”;还有15.1%的人愿意“月月‘小黄金周’”。
据悉,国务院目前已责成国家发改委、国家法制办研究放假问题。看来,改革假日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带薪年假 看上去很美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取消“黄金周”,代之以带薪休假。允许劳动者自己安排假期既能保持旅游消费增长,又能达到错开供需矛盾高峰的目的。带薪年假似乎是被普遍认可的替代“黄金周”的最佳药方。不少被采访者都希望建立带薪年假制度,以分散人们出行旅游的时间,避免全国性人口的短期流动,真正做到人性化休假。
很多旅行社、景区负责人也认为,实行带薪年假后,旅游淡季将不再“淡”。如今,“黄金周”长假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区分旅游业淡旺季的重要因素,淡季集中在每年“黄金周”后的一两个月时间内。而一旦带薪年假得以实行,大多数想旅游的人将不必再被动地以“黄金周”为节点来制订旅游计划。因此,旅游淡季将有可能不再是淡季。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旅游受气候、地理、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淡旺季之分对旅游业来讲是难以克服的自然规律,带薪年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而并不能彻底消除这种落差。
还有被采访者认为,现在大部分企业的老板都在充分“挖掘”劳动者“潜力”,带薪年假极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遇到个好老板可能给你双工资作为补偿,差的就可能拿效益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作为不执行带薪年假的理由。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今天,法制又不十分健全,带薪年假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指出,即使真的实施强制带薪年假,最有可能执行的大约仅限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公务员的保障是最完备的,如果强制带薪年假的实际结果仅仅体现为保证公务员的休假,必然引起社会舆论诟病,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其实,我国早就规定了职工带薪休假。1995年开始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假。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然而,十二年过去了,全国统一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仍未颁布。制度缺位之外,观念缺位也是阻碍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切实推行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破除观念阻力,将“个人带薪休假”渗透进企业文化之中,使个人带薪休假成为真正惠及大众的现实福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休假方案有多少可行性
假如取消长假实施其他休假方式,能否在消弭集中长假的负面影响基础上,达到“黄金周”的经济效果?旅游界人士对此比较乐观:不管是“小黄金周”还是带薪年假,都将大幅推动短线旅游市场发展,有效分散中长线旅游在全年时段内的分布,最大程度消弭波峰浪谷的落差,重点景区、宾馆、民航、铁路的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在带薪休假逐步推行过程中,逐渐形成旅游消费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格局,也可使“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接待、政府对“黄金周”旅游的组织与监管转为常态化。
有专家则持不同意见。在以上替代黄金周的诸多方案中,仅仅提到取消“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太可能取消“春节黄金周”。于是刘思敏指出,如此一来,如同只要有百年一遇的洪水,就必须修筑预防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堤——只要“春节黄金周”存在,就必然要为这个长假配置运力等各种资源。试问,这种资源配置是在一年内使用一次效益好呢?还是一年使用3~5次效益显著呢?从社会效益角度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何况,如果取消了另外两个“黄金周”,带薪年假又不能切实施行,中长线旅游需求极可能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井喷”,与探亲访友、团圆过年的需求严重叠加,加上冬季旅游尚不成熟和供给不足,势必对冬游热点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泰岩教授倾向于施行带薪年假,他指出,“黄金周”是法律规定的假期,它是否是人们需要的假期却不一定。而自由带薪年假是集约型的市场经济,假期是按照个性所需安排。
“人造黄金周”如同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夏时制实行几年后,弊大于利,取消了,“黄金周”是否也该取消呢?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休假方式,使“假日经济”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
(来源: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