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思想道德的教育方法上,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重视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教会学生做人、格物的道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积极吸取古时先哲的教育理念,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听不懂太多的大道理,但他们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敬佩一个人,就会去关注他、模仿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失了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此时,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言傳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树立好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仅对自身的修养有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加重要。
  一、坚守信念,用真情感染学生
  真情可以感染,本人在高原小学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载,几十年如一日。在小学教育中,始终秉持着用心奉献,用心做教育的信念,为做好教育而欣慰。曾经教过的一个一年级学生一家五口领低保,只靠半残疾的父亲一人外出打工养活全家。年迈的奶奶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每天上学时衣服脏兮兮的,脸上甚至沾上泥土,有些孩子欺负她,故意捉弄她。而我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耐心地教她如何自己保持仪容仪表,勤换衣物勤洗手。另一方面,以“帮助一位同学”为主题召开班会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主的行动,帮助同学,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同时对做的最好的学生进行表彰,进一步强化“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双管齐下,那位学生形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学生们也形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实际的、充实、丰富的活动。教师以身作则,用真情感染学生,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不偏不倚,让学生从心底信服
  留守儿童,相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具有更加脆弱的心灵,以及更加敏感的神经。而学校教育中,总有成绩较突出的“优秀生”和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对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思想品质的检验,也是对其工作责任感的考察。面对“优秀生”与“学困生”,教师不能区别对待。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强,一旦进行区别对待,将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对学习产生厌烦,对教育工作不配合。而只有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做了好事都要奖励;做的不好的也都应该批评。
  同时,批评学生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摒弃粗暴的训斥。对待心灵幼小的学生,细微观察,“润物细无声”地循循善诱。首先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公平,不能做的。当孩子欺负弱小等行为发生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听他解释,然后让他好好想想别人会怎样痛苦,使他主动停止欺负人的行为。从心底认同,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对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关注细节,从生活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关心
  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许多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使留守儿童缺失了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上需要关注细节,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入手,让孩子们感到学校的关怀。以放学的接送为例,农忙时候孩子的家长无法及时赶到学校接送年幼的孩子。这时候被留下来的孩子看着其他同学有父母来接送,心中肯定会有些难过。他们这时候的心灵十分脆弱,教师这时候需要抓住机会,关心学生,问清楚是什么情况,和孩子谈谈心,聊聊天,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以送孩子回家。教育无小事,教师对孩子的关心,是细腻而具体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顿早饭,一件外套,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件小事,但对于伤心难过的学生、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可能一辈子都记得。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有时候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讲解。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用关心和真情打动学生,对于乡村留守儿童来说,才是真正需要的。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窗,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其他文献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已知两个变量的关系,求他们运算的最值,这种题目与函数的最值有区别,类似于线性规划,但是可行域又不是线性规划,所以不是很好解決,下面我给出一道例题,对它进行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紧扣题意,然后灵活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尽量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提倡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幼儿期的孩子在言语、感知觉、想象、思维等各方面已有创造性的萌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研究表明,若忽视对5岁以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幼儿故事编构对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如今幼儿园故事教学较为常见,主要侧重于引导和培养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和复述能力方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师爱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
期刊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教授小学一年级数学,这对于的我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班里26位同学,数学成绩好一些的总是在我要求口算的时候迅速的说出答案,而其他的,则跟着人云亦云。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样的孩子比较多,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所以首先改变的是教学地点,接着是方法。为了考证一下人云亦云型孩子的速算能力,我答应和他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然,他们并不知道
期刊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有很广阔的范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识,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的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并能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期刊
单就校长本身而言,“校长”的角色不仅是学校共同体的领导者,学校事务的管理者,还应该是师生员工的教育者,组织文化的引领者,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研究者。校长应该更多地从教育专业层面考虑领导、管理问题,深入地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由此就会形成一个学习、研究、交流、表达的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  是安于现状,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个维持现状的校
期刊
世上有一种鸟,它一生只吟唱一次,从离开巢开始,便不停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它终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  我虽不是荆棘鸟,可我却是以生命为青春歌唱的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  每当夜幕降临时,我的心里总会响起这样三首无悔的青春之
期刊
“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会议提出的,我国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进一步体现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法治校园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我校全体教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认真学习教育法规、文件,把法治渗透到学校管理中,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的氛围,为教育改革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如何运用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方法去处理好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合法权益呢?  何为法治校园呢?法治校园就是指自觉接受教育
期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前教育阶段是养成良好新歌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我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出有高素质的社会新人才。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正常孩子口头交流和文字表达能力是需要学好作文,聋哑学生交流表达就更需要学好作文。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学好其他科目打好基础,是开发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过去却错误的认识,聋哑学生学什么作文,手语都还没有学好,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后来通过和他们长时间的接触,我发觉我错了,聋哑学生也和常人一样有丰富的感情,也要交流,也要表达,要想传情达意就必须学好作文,于是我开始下功夫去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