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是目前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理念,也告知我们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开展审美教育。而歌唱教学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部分,因而,如何让学生了解歌唱的魅力,展现出美的声音与情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的内容。所以本文也将围绕音乐审美的相关内涵,在这一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音乐审美;高中音乐;歌唱教学
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音乐作为一种人们情感世界的延伸,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内涵中的情感与美。2017年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音乐学科中的歌唱教学从原来的选修课变成了现在的必修课,歌唱教学重新在艺术教育课程中提到了与鉴赏一样的必要地位,对歌唱教学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1、何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将音乐作为审美的基本对象,通过音乐了解其内涵与音乐内在美。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魅力。作为一种有规律的艺术表达形式,音乐的美感体现在聆听的过程之中。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也是一种表现与实践的艺术,歌唱则是实践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换言之,音乐审美下的歌唱教学需要重视实践与表现,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高中歌唱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与艺术特点,还要体验歌曲中的韵律和情感。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基本音乐表现要素的掌握以外,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技巧与延长技能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歌声而表现出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无疑也给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中歌唱教学的现状
2.1形式选择问题
教学的改革让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与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多时候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延伸。例如歌唱教学中就会融入原作者的生平信息、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文史地理知识,而教学的方法也会从单一变得多样化。虽然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歌唱形式的变化却带来了歌唱审美的偏移。例如教师将歌唱教学与音乐欣赏审美混为一谈,仅仅流于形式层面,更多时候会因为时间和教学进度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歌唱教学本身的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实现。例如在学习到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歌特征,会播放一些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的音乐,虽然艺术鉴赏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更多的学生并没有掌握歌曲的实际唱法,教学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2教学魅力的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了现代教学工作中的主流模式,已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几乎已经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种习惯。实际上,歌唱教学的重点在于“唱”字,即通过发声演唱的手段来展现出歌曲的魅力。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已顺利完成自己的声音蜕变,男生声带变粗变厚,喉结突出,發音低沉,女生声带变薄,变窄,发音尖细,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会采用范唱或演奏的方式,此时歌曲的“美”无法准确传达,歌曲也缺乏增色,学生所能感受到的魅力也会有所下降。
2.3理念误区
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歌唱教学并不属于音乐审美的范畴。实际上,歌唱不仅仅是技能教学,因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有鉴于此,审美活动除了要聆听音乐之外,还需要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歌唱则是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换言之,歌唱的过程就是音乐审美的过程。这一再创造过程中,歌曲的美感会从内向外传递,只有音乐和情感的交融,才能促进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发展。
3、音乐审美下的高中歌唱教学优化策略
3.1充分理解审美教学的原则
歌唱教学是审美教学的组成部分,所以歌唱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到“美”这个词的含义,即让学生了解音乐之美、旋律之美、表现之美,让学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歌唱教学时真正融入其中,将美的情感与美的声音自然地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从形式上看,应该从氛围入手,但更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例如优雅的教学环境与音乐的渲染,让学生从视觉与感官上得到“美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到歌曲《梅花引》时,首要的工作是对歌词进行朗读,在熟悉歌词之后再按照节奏朗读,对歌曲结构进行准确掌握。词作者韩静霆先生在歌词中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风格,例如“踏”“独”“开”“望”等动词,刻画了风雪中的梅花形象。而民族声乐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圆”,因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动态美,再从节奏中体会到一个古朴、优雅、顽强的艺术形象,才能从审美入手,对声音进行良好控制。在渲染气氛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范唱。此时,无论教师的演唱技巧如何,教师一旦全身心地投入演唱当中,学生也会得到感染,这也能为教师的演唱增色许多,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例如可以将歌词、歌曲分别进行示范,了解歌曲节奏与音调的变化,了解歌曲的韵味所在。
3.2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师除了采取歌唱技巧的教学以外,更应该以多样化的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演唱。虽然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害羞等情绪,不主动申请进行演唱,但教师可以对演唱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让他们在小团体中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去感受、聆听,并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既可以让学生克服演唱带来的恐惧和胆怯,也能让学生更有自信,让歌曲更有表现力。即便学生的演唱技巧有限,但当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歌曲真正“唱”出来,他们的歌唱审美能力必然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因为歌唱能力可以有效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让他们的审美能符合音乐的特征。
3.3“双基教学”意识的构建
在歌唱教学当中,虽然实践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并不代表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完全丢弃。一些节奏练习、乐谱认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样不可或缺。此时,如果过分地讲解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如果教师能够将双基教学渗透至歌唱教学当中,必然可以给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也需要教师从意识上进行转变。例如可以将基础知识的教学编写成相关的教案,印发给学生,在他们进行歌唱练习的同时能同步查阅,不断地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上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的重点在于发声练习,后期的技能学习则主要集中于歌唱能力提升。尽管歌唱审美能力的提升与音乐知识技能的提升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要想真正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注意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是人的本能,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作为高中的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并积极地审视问题的核心所在,寻求解决对策。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正确认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教学意识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提升他们的歌唱能力与审美水平,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 张寒梅.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歌唱教学探析[J].文学教育:中, 2017(06):141-141.
【关键词】音乐审美;高中音乐;歌唱教学
早在2001年,我国就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音乐作为一种人们情感世界的延伸,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内涵中的情感与美。2017年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音乐学科中的歌唱教学从原来的选修课变成了现在的必修课,歌唱教学重新在艺术教育课程中提到了与鉴赏一样的必要地位,对歌唱教学的要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1、何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将音乐作为审美的基本对象,通过音乐了解其内涵与音乐内在美。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魅力。作为一种有规律的艺术表达形式,音乐的美感体现在聆听的过程之中。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也是一种表现与实践的艺术,歌唱则是实践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换言之,音乐审美下的歌唱教学需要重视实践与表现,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高中歌唱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与艺术特点,还要体验歌曲中的韵律和情感。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基本音乐表现要素的掌握以外,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技巧与延长技能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歌声而表现出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无疑也给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中歌唱教学的现状
2.1形式选择问题
教学的改革让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与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多时候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延伸。例如歌唱教学中就会融入原作者的生平信息、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文史地理知识,而教学的方法也会从单一变得多样化。虽然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歌唱形式的变化却带来了歌唱审美的偏移。例如教师将歌唱教学与音乐欣赏审美混为一谈,仅仅流于形式层面,更多时候会因为时间和教学进度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歌唱教学本身的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实现。例如在学习到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歌特征,会播放一些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地区的音乐,虽然艺术鉴赏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更多的学生并没有掌握歌曲的实际唱法,教学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2教学魅力的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了现代教学工作中的主流模式,已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几乎已经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种习惯。实际上,歌唱教学的重点在于“唱”字,即通过发声演唱的手段来展现出歌曲的魅力。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已顺利完成自己的声音蜕变,男生声带变粗变厚,喉结突出,發音低沉,女生声带变薄,变窄,发音尖细,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会采用范唱或演奏的方式,此时歌曲的“美”无法准确传达,歌曲也缺乏增色,学生所能感受到的魅力也会有所下降。
2.3理念误区
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歌唱教学并不属于音乐审美的范畴。实际上,歌唱不仅仅是技能教学,因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有鉴于此,审美活动除了要聆听音乐之外,还需要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歌唱则是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换言之,歌唱的过程就是音乐审美的过程。这一再创造过程中,歌曲的美感会从内向外传递,只有音乐和情感的交融,才能促进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发展。
3、音乐审美下的高中歌唱教学优化策略
3.1充分理解审美教学的原则
歌唱教学是审美教学的组成部分,所以歌唱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到“美”这个词的含义,即让学生了解音乐之美、旋律之美、表现之美,让学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歌唱教学时真正融入其中,将美的情感与美的声音自然地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从形式上看,应该从氛围入手,但更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例如优雅的教学环境与音乐的渲染,让学生从视觉与感官上得到“美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到歌曲《梅花引》时,首要的工作是对歌词进行朗读,在熟悉歌词之后再按照节奏朗读,对歌曲结构进行准确掌握。词作者韩静霆先生在歌词中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风格,例如“踏”“独”“开”“望”等动词,刻画了风雪中的梅花形象。而民族声乐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圆”,因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动态美,再从节奏中体会到一个古朴、优雅、顽强的艺术形象,才能从审美入手,对声音进行良好控制。在渲染气氛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范唱。此时,无论教师的演唱技巧如何,教师一旦全身心地投入演唱当中,学生也会得到感染,这也能为教师的演唱增色许多,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例如可以将歌词、歌曲分别进行示范,了解歌曲节奏与音调的变化,了解歌曲的韵味所在。
3.2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师除了采取歌唱技巧的教学以外,更应该以多样化的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演唱。虽然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害羞等情绪,不主动申请进行演唱,但教师可以对演唱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让他们在小团体中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去感受、聆听,并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既可以让学生克服演唱带来的恐惧和胆怯,也能让学生更有自信,让歌曲更有表现力。即便学生的演唱技巧有限,但当他们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将歌曲真正“唱”出来,他们的歌唱审美能力必然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因为歌唱能力可以有效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让他们的审美能符合音乐的特征。
3.3“双基教学”意识的构建
在歌唱教学当中,虽然实践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并不代表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完全丢弃。一些节奏练习、乐谱认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样不可或缺。此时,如果过分地讲解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如果教师能够将双基教学渗透至歌唱教学当中,必然可以给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也需要教师从意识上进行转变。例如可以将基础知识的教学编写成相关的教案,印发给学生,在他们进行歌唱练习的同时能同步查阅,不断地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上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的重点在于发声练习,后期的技能学习则主要集中于歌唱能力提升。尽管歌唱审美能力的提升与音乐知识技能的提升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要想真正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注意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是人的本能,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作为高中的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并积极地审视问题的核心所在,寻求解决对策。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意义应该得到正确认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教学意识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提升他们的歌唱能力与审美水平,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 张寒梅.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歌唱教学探析[J].文学教育:中, 2017(06):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