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的一个早晨,我正蹲在上海漕宝路附近的一个花池边上看一只爬行中的蜗牛。有个好奇的陌生人凑过来,问我这么专注在看什么?我看看他,一时语塞。
10公里之外的地方,世博会正在举行,出差采访之余,我没有出现在世博场馆,而是在小巷子里打转,看谁家院子里伸出来的玉兰花,看路边草丛中的蜗牛
自高三开始,我就成了这么一个人。像是基因突变,从一个常常拿着小教鞭在讲堂上维持秩序、“积极追求进步”的学生干部变成了一个对所谓权力和功名,甚至是现实都比较淡漠的人。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在考试的时候回答不上来谁是国家领导,也不太敢关心“国家小事”,因为社会新闻版上的东西不是太荒诞就是太心酸,看了总是很难受。
很难想象,这样的我会选择新闻这样的专业和记者这样的职业。大约因为天性里有一种叫好奇的东西,渴望最大限度的认知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多彩,不喜欢一成不变。又像梭罗一样,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因为担心自己会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从来没有活过。
我的人生理想一直在隐逸山林和仗剑江湖间摇摆,时而想要积极的面对现实,成就一番事业,时而又想“躲进小楼成一统”。这种纠结的心理在我人生的第30个年头有了真正的改变。这一年,我再度拨转自己的航向,向现实进发,这一次,我没有回头,也没有退缩。
改变并非全部来自于《商务周刊》,但《商务周刊》绝对是最大的改变。
有一次培训课上,编辑讲到过《商务周刊》是因人设事,你有什么能力、才干就在这里挖一个什么样的坑,而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坑,要你往里填。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后来发现的确如此,让人想起《三联十年》里那个早期的三联生活周刊。
给你自由并不代表这个平台没有标准,基本上每个留下来的年轻记者都有一个惨痛的“蜕变”过程。第一次做公司报道,我的稿件被退回两次,前后写了三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还经过编辑的大幅修改才变成杂志上的白纸黑字。
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劳累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你要迎着困难上,不能退缩。采访突破不了,换个角度、换个方向、换个对象,继续攻;稿件写的不对,一遍遍重写,直到你开窍,知道了你是要讲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要用自己的逻辑,要有行文的节奏,要有好看的开头,还要找到文章的魂;信心被撕碎了,捡起来,重新拼好,继续上路。
这中间,我并非完全没有过退缩的念头。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也问自己,费这么大力气想要融入和正在深入认知的世界,它跟我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做的这些事跟内心真正的幸福平静有关系吗?它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益处?它能让这个世界有哪怕一点点更好吗?
这种时候,我就拿傅雷的一句话提醒自己,“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偽的,不经历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我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擎着一张所谓的“理想主义”的大旗,标榜自己“没有向现实妥协”,因为这样的“理想主义”只是一层美丽的外衣,掩藏着一个懦弱的灵魂。
我庆幸自己的而立之年没有变成“而栗之年”,我还有重新作出选择和重新上路的勇气,依然拥有开放的人生。虽然还是像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但我愿意把它看成自己所要一辈子守护的精神家园。从此以后,不会躲在壳里,而是背着自己的理想,发足狂奔。
10公里之外的地方,世博会正在举行,出差采访之余,我没有出现在世博场馆,而是在小巷子里打转,看谁家院子里伸出来的玉兰花,看路边草丛中的蜗牛
自高三开始,我就成了这么一个人。像是基因突变,从一个常常拿着小教鞭在讲堂上维持秩序、“积极追求进步”的学生干部变成了一个对所谓权力和功名,甚至是现实都比较淡漠的人。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在考试的时候回答不上来谁是国家领导,也不太敢关心“国家小事”,因为社会新闻版上的东西不是太荒诞就是太心酸,看了总是很难受。
很难想象,这样的我会选择新闻这样的专业和记者这样的职业。大约因为天性里有一种叫好奇的东西,渴望最大限度的认知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多彩,不喜欢一成不变。又像梭罗一样,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因为担心自己会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从来没有活过。
我的人生理想一直在隐逸山林和仗剑江湖间摇摆,时而想要积极的面对现实,成就一番事业,时而又想“躲进小楼成一统”。这种纠结的心理在我人生的第30个年头有了真正的改变。这一年,我再度拨转自己的航向,向现实进发,这一次,我没有回头,也没有退缩。
改变并非全部来自于《商务周刊》,但《商务周刊》绝对是最大的改变。
有一次培训课上,编辑讲到过《商务周刊》是因人设事,你有什么能力、才干就在这里挖一个什么样的坑,而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坑,要你往里填。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后来发现的确如此,让人想起《三联十年》里那个早期的三联生活周刊。
给你自由并不代表这个平台没有标准,基本上每个留下来的年轻记者都有一个惨痛的“蜕变”过程。第一次做公司报道,我的稿件被退回两次,前后写了三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还经过编辑的大幅修改才变成杂志上的白纸黑字。
这个过程中,身体的劳累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你要迎着困难上,不能退缩。采访突破不了,换个角度、换个方向、换个对象,继续攻;稿件写的不对,一遍遍重写,直到你开窍,知道了你是要讲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要用自己的逻辑,要有行文的节奏,要有好看的开头,还要找到文章的魂;信心被撕碎了,捡起来,重新拼好,继续上路。
这中间,我并非完全没有过退缩的念头。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也问自己,费这么大力气想要融入和正在深入认知的世界,它跟我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做的这些事跟内心真正的幸福平静有关系吗?它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益处?它能让这个世界有哪怕一点点更好吗?
这种时候,我就拿傅雷的一句话提醒自己,“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偽的,不经历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我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擎着一张所谓的“理想主义”的大旗,标榜自己“没有向现实妥协”,因为这样的“理想主义”只是一层美丽的外衣,掩藏着一个懦弱的灵魂。
我庆幸自己的而立之年没有变成“而栗之年”,我还有重新作出选择和重新上路的勇气,依然拥有开放的人生。虽然还是像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但我愿意把它看成自己所要一辈子守护的精神家园。从此以后,不会躲在壳里,而是背着自己的理想,发足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