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写作是件关照心灵的事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ge0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丽钧,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依偎那座雪峰》《美丽的冲动》等10部散文集。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背景材料,并入选人教版、冀教版教材。
  
   您是一位中学校长,平时工作一定很忙,怎么有时间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文章?
   的确,做中学校长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我也常苦于当有心思写篇文章的时候却挤不出时间;但是,正因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情思也不会轻易枯竭。所以,当我碰巧有时间也有感觉的时候,就能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
  从什么时候对文学产生兴趣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大概我擅长说书的二舅以及他的几个同样喜欢说书的朋友给了我较大的影响吧。
  你如何寻找写作素材?没有灵感的时候会逼着自己写东西吗?
  我从不刻意寻找写作素材。我散漫地走在每一个日子里,被感兴趣的东西撞了个满怀,这才肯下笔。我不是“硬写派”,不是“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那样的人。写作对我来说,是件关照心灵的事。我不愿意把“关照心灵”变成“摧残心灵”。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写作风格?你的文章题目都很美,这是您顺手而为还是有意雕琢的结果?
  评论家白烨评论我的文章特点是:“善于捕捉人们习焉不察的平凡事件,锦心独得,秀笔独运,连缀成立意超拔、启人心智的妙文,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得到灵魂的洗涤与精神的升华。”我感觉他说得不算不准确。至于文章的题目,的确是我一向很看重的,习惯了用心琢磨一个题目,希望它能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第一时间俘获读者的眼球。
  写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对我而言,写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初的时候,写作就意味着“挽留生命中美好的瞬间”,落笔的时候,心是芬芳的,眉梢也挑着笑;后来,写作变成了“我与自己的深度对谈”,有一些事,绕不过去的,就把它放到笔端,与它对视,并企图在这对视中获得对它的恰切认知,同时也安抚自己一颗多思多忧的心;现在的写作,我更在意那些“对自己有着寓言般价值的事件”,我希望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摹与感悟,给自己一个“用力”活着的理由。
  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他们对你有何影响?
  说真心话,我在不同的时段喜欢不同的作家。最早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叫李佩芝的散文作家。她的文章很感性也很率性,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颇打眼的。后来,又热切地关注过余光中、张晓风、林清玄、周晓枫的文字。喜欢以他们的文字为镜鉴,照到自己的生命状态与写作状态。
  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我想对中学生朋友进一言: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读书是一个“纳”的过程,作文是一个“吐”的过程。好的作家,终生都是一个好的读者。
  你对《润》杂志的评价?
  这份杂志首先用一个好听的名字吸引了我。好文章确实有“润心”的功用。在我看来,《润》是一份适合用来陪伴人成长的杂志,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其他文献
挨 骂  孔子也曾被骂得灰头土脸,落荒而逃。  《庄子·盗跖》篇中,孔子找到横行天下危害四方的盗跖,想劝说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被盗跖一顿臭骂。盗跖说,我用刀剑祸害天下,人们都叫我盗跖;而你呢,你摇唇鼓舌,用言论来盗取功名,人们该叫你盗丘才是。  说实在的,我读完盗跖那气势如虹的辩论后,也哑口无言。   坚 守  管宁和华歆,是三国时人。  《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他俩在园中锄菜,锄出了一块
期刊
乔治王巧克力公司是久负盛名的跨国企业,登陆中国后,公开向社会招聘员工,顿时应者云集,其中不乏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录用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竟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  这名学生自己也感到意外!确切地说,他原本只是“陪考”——清华毕业的一位同乡有意于这家公司,就拉着他一起来试试。  一系列的考试完毕,人力资源部主任说:“各位同学,从面试、笔试的成绩看,你们好多人可谓旗鼓相当,由于公司招录
期刊
这是一个废弃的石料场,凹在山之阳,像靓女玉面上生的癞疮。这座山当年层峦叠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曾吸引范仲淹、李清照、张养浩、蒲松龄等文人墨客前来寻芳探幽,留下了千载美名。而今,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开山取石,加工板材,出口海外。这是从西班牙引进的现代化利齿啃出的一个巨坑,是先进技术对自然和历史的一次颠覆性撕咬。  如今一切都归于沉寂了。只有一位山野孤老守着这个仿佛一夜间突现的空洞,用最原始的工具填补
期刊
或许是荷尔蒙分泌过盛,十八九岁的男孩容易冲动,常看不惯周围的人和事,因此难免就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  我上大一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我选择在家乡的一所大学走读。一天,我和父亲发生了口角,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我反感他事事想管我,干涉了我的自由;他不满我冒犯他,有损他做家长的威严。我们吵得天昏地暗。最后我冲出家门。我没能按时赶上去学校的车,而乘下一班车就会迟
期刊
那个盒子一直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梳妆台上,盒子的外表雕着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耶稣面对星空的图案。我一直想知道里面放着什么,但母亲不允许我看。她严肃地对我说:“要有耐心。到合适的时候我会给你看的。”  但母亲说的“合适的时候”似乎有一万年那么久。在我快10岁的一个晚上,妈妈的耳环断了,我决定趁她外出时打开盒子一看究竟。我在一大堆化妆品后找到了它。我抱起它,跑进卫生间。  盒子没有上锁,我急忙打开盒盖。但由
期刊
一个有着干净眼神的听障少年带着一把吉他、一个背包、一辆自行车,开始了一场七天六夜的台湾环岛旅行。宝岛台湾的风情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这部叫做《练习曲》的电影,用一个听障男孩明相的青春眼光,带我们走进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我们熟悉阿里山、日月潭,熟悉张惠妹高亢清亮的声音,熟悉侯孝贤沉静悲悯的眼神;但我们不熟悉迎送妈祖的风俗,不熟悉戴墨镜的啰嗦导游老伯、海边国小即将退休的老师,我们不熟悉那片海的呼
期刊
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他一条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他说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了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对方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下子飞得很远,我试图去抓,却怎么也抓不住。  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
期刊
去年夏天,我随商务旅行团访美期间,在华盛顿逗留了三天。第一天午饭后,我和同事老冯趁着大家休息的时间逛了几个街头公园。  作为举世闻名的政治中心,华盛顿不像纽约那样四处是摩天高楼。这个城市倒像一个大公园,四处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路边的很多大树树龄约摸有几十年吧。  街头有很多供游人休息的长椅,都是用很结实的松木做成的。这条马路并不宽敞,汽车很有秩序地行驶,斑马线上并没有行人通过,汽车就在距离红绿灯很远
期刊
有的时候,我用我的名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它能诱我的肚子“咕噜”叫出声,那它就值得。后来我从卡波蒂的文字中,为这种判断找到一份更文明的形容:如果一本书能唤起我那种“怀旧式的饥饿感”,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哦,天。’她欢快地喊道,气息吹蒙了玻璃。‘做水果蛋糕的天气到了’”。翻开卡波蒂的小书《圣诞忆旧集》,从开篇苏柯小姐的那声欢呼中,我闻到了一丝诱人的香气,甚至她还未开口,卡波蒂只用了一
期刊
一位作者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画面杂乱无章,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他是我们报社的老作者了,拍照的水平还可以,怎么这次拍的照片都这么差?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意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