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较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求同过多,包办过多。课本就是“圣经”,教案就是“半径”,板书就是“圆心”。一说上课就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导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此僵死的“精心设计”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吗?教学中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教师很难随机应变。所以要淡化“精心设计”,强化“潜心研究”。要潜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理论,潜心研究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笑话。
例一、有位教师在上一年级的课,问学生:“春天,花儿为什么开了?”
生1说:“春天,花骨朵睡醒了,就开了。”老师听了摇摇头。
生2说:“春天,花骨朵比赛开花,看谁鲜艳就开了。”老师听了还是摇摇头。
生3说:“春天,花儿睁开眼看一看,谁在摘公园里的花,所以就开了。”老师还是摇摇头。
生4说:“春天,小朋友活泼可爱,花儿高兴得开了。”老师还是摇头。
老师为什么摇头呢?因为他的标准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就开了。”
例二、有个专家对学生想象力搞测试,让学生用“家”造句。
低年级学生说:“宇宙是太阳、月亮、星星的家。”
中年级学生说:“学校是我的家,老师像妈妈。”
高年级学生说:“××街道××楼××号是我的家。”
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字、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教学片段“学用字词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图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正在干什么?
生1:图上画了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它们正在草地上玩呢!
生2:老牛正在用舌頭舔着小牛,小牛正看着小姑娘。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那这幅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请大家查查字典,看看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汇报)略。
师:对,那你们想对小牛说些什么话呢?
生1: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多喜爱你呀!”
生2: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多么幸福啊!”
生3:我会对小牛说:“小牛,你一定非常开心吧!”
生4: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长大后你可要记得报答你妈妈啊!”
……
师:啊!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每个人对小牛说出了不同的话,你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较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求同过多,包办过多。课本就是“圣经”,教案就是“半径”,板书就是“圆心”。一说上课就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导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此僵死的“精心设计”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吗?教学中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教师很难随机应变。所以要淡化“精心设计”,强化“潜心研究”。要潜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理论,潜心研究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笑话。
例一、有位教师在上一年级的课,问学生:“春天,花儿为什么开了?”
生1说:“春天,花骨朵睡醒了,就开了。”老师听了摇摇头。
生2说:“春天,花骨朵比赛开花,看谁鲜艳就开了。”老师听了还是摇摇头。
生3说:“春天,花儿睁开眼看一看,谁在摘公园里的花,所以就开了。”老师还是摇摇头。
生4说:“春天,小朋友活泼可爱,花儿高兴得开了。”老师还是摇头。
老师为什么摇头呢?因为他的标准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就开了。”
例二、有个专家对学生想象力搞测试,让学生用“家”造句。
低年级学生说:“宇宙是太阳、月亮、星星的家。”
中年级学生说:“学校是我的家,老师像妈妈。”
高年级学生说:“××街道××楼××号是我的家。”
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字、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教学片段“学用字词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图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正在干什么?
生1:图上画了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它们正在草地上玩呢!
生2:老牛正在用舌頭舔着小牛,小牛正看着小姑娘。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那这幅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请大家查查字典,看看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汇报)略。
师:对,那你们想对小牛说些什么话呢?
生1: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多喜爱你呀!”
生2: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多么幸福啊!”
生3:我会对小牛说:“小牛,你一定非常开心吧!”
生4: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长大后你可要记得报答你妈妈啊!”
……
师:啊!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每个人对小牛说出了不同的话,你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