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畅想 精彩四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包办较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求同过多,包办过多。课本就是“圣经”,教案就是“半径”,板书就是“圆心”。一说上课就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导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此僵死的“精心设计”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吗?教学中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教师很难随机应变。所以要淡化“精心设计”,强化“潜心研究”。要潜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理论,潜心研究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笑话。
  例一、有位教师在上一年级的课,问学生:“春天,花儿为什么开了?”
  生1说:“春天,花骨朵睡醒了,就开了。”老师听了摇摇头。
  生2说:“春天,花骨朵比赛开花,看谁鲜艳就开了。”老师听了还是摇摇头。
  生3说:“春天,花儿睁开眼看一看,谁在摘公园里的花,所以就开了。”老师还是摇摇头。
  生4说:“春天,小朋友活泼可爱,花儿高兴得开了。”老师还是摇头。
  老师为什么摇头呢?因为他的标准答案是:“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就开了。”
  例二、有个专家对学生想象力搞测试,让学生用“家”造句。
  低年级学生说:“宇宙是太阳、月亮、星星的家。”
  中年级学生说:“学校是我的家,老师像妈妈。”
  高年级学生说:“××街道××楼××号是我的家。”
  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字、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如,教学片段“学用字词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师:图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正在干什么?
  生1:图上画了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它们正在草地上玩呢!
  生2:老牛正在用舌頭舔着小牛,小牛正看着小姑娘。
  师:你们看得很仔细,那这幅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请大家查查字典,看看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汇报)略。
  师:对,那你们想对小牛说些什么话呢?
  生1: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多喜爱你呀!”
  生2: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多么幸福啊!”
  生3:我会对小牛说:“小牛,你一定非常开心吧!”
  生4:我想对小牛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长大后你可要记得报答你妈妈啊!”
  ……
  师:啊!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每个人对小牛说出了不同的话,你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其他文献
当今,教改盛行,教法各异。在教师们力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改思路的同时,我认为,竞争就是一种永不衰败的好方法。它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现就地理教学中竞争手法的运用浅谈一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把整数倍数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好,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倍数 应用题  笔者通过三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整数倍数问题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学生遇到这类问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不能正确的判断数量关系,分不清该用乘法还是除法[1]。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正确判断“1倍数”(即“
【摘要】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中职学校中,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对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正确分析教师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现状,探讨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策略,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 非正式群体 教育管理    一、问题研究的起因  美国社会群
内容摘要: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文就计算器进入数学课程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提出合理使用计算器的若干建议及说明。  关键词:计算器 数学课程 计算能力    一、问题的由来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
摘要:課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方法与策略、师生关系等多渠道和多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也获得了新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近15年了,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学生快乐吗?  15年来,一直觉得自己是负责的:每天负责的讲课,负责的批改作业,负责的辅导学困生,负责的找调皮孩子谈话,负责的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我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对于孩子的快乐,我负责了吗?  每天早晨,孩子们背着沉沉的书包,带着些许无奈踏上了上学的路;学校里,为了不给班级扣分,有的孩子干脆课间不出教室了;出了教室的,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主阵地,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去。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使班级有更强的凝聚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