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的规律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机械波的本质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这是我们对机械波最基本的描述,但机械振动为什么会在介质中被传播呢?传播时有何特点和规律,这是学生们经常会产生的疑问,要理解这些问题要抓住三点。
  1.1 介质(弹性介质)的特点。介质的各个质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它们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即如果有一质点按某种形式运动,这个质点必然会带动周围其他质点跟着这个质点一起运动,被带动了的质点又会进一步带动更远的质点,所以第一个开始运动的质点(振源)的运动形式就会由近向远“复制”,这种运动形式的复制过程就是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1.2 由于上述原因,本质上讲机械波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受迫振动”,而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驱动力(振源)的周期和频率决定,所以波上的每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由振源的周期和频率决定,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同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外一种介质的过程中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
  1.3 各个质点对波源运动形式的复制是有先后次序的,遵循“近早远迟”的规律,所以各个质点虽然在运动的形式上与波源完全相同(完全复制),但存在时间差,如同站成一列纵队的人从队首向队尾传一句话一样,同样一句话越后边人说得越迟。在讲授机械波内容之前,可以叫出五、六个同学站成一列,彼此用绳子在腰部连在一起,第一次让第一位同学左右移动,后边的同学就会跟着左右运动起来,这样就形成一列“横波”;第二次让第一位同学前后运动,后边的同学也会跟着前后运动,这样形成的是一列“纵波”。
  
  2 机械波的独立性叠加性的本质
  
  机械波有两个最基本的性质:独立性和叠加性。机械波为什么会有独立性和叠加性?我们知道机械波本质上是运动形式的“复制”,所以它首先是大量质点的运动而形成:当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时,这些运动彼此在性质上是独立的,但同时物体实际的运动又是几个独立运动的矢量合成;正因为如此几列波相遇时相遇处的质点就要同时参与几列波的运动形式,同时参与的运动合成的结果就形成了波的叠加;而参与的同时又保持了每列波的所带给的自身的运动的形式,保持运动的独立性形成了波的独立性。所以只要理解了运动的独立性与运动的合成规律就不难理解波的独立性和叠加性。
  
  3 机械波的干涉的本质
  
  两列同一性质的机械波相遇处的质点由于要同时参与两列波的运动形式必然会发生波的叠加,叠加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不存在这样的一个固定区域——各个质点的振动总是稳定的加强(总是比一列波产生的振动要强)和另一个与之间隔的固定区域各个质点的振动总是稳定的消弱(总是比一列波产生的振动要弱),(光波中表现为不存在明暗相间的条纹,而是均匀的明暗程度);而另一种结果是存在一个这样的固定区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大于人眼或其他仪器可以分辨的时间)各个质点的振动总是稳定的加强(总是比一列波产生的振动要强)和另一个与之间隔的固定区域各个质点的振动总是稳定的消弱(总是比一列波产生的振动要弱),(光波中表现为存在明暗相间的条纹),因此用一句话来表述机械波干涉的本质就是:波的干涉是波稳定叠加的结果。
  
  4 弹簧弹力不发生突变的本质
  
  弹簧分为不计质量的轻弹簧与有质量的弹簧,对于不计质量的轻弹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当两端都连物体时其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多数教师对这个特点非常清楚,但很少给学生回答为什么会这样。事实上其就是一个惯性的问题:由于两端所连物体一定是有质量的物体,惯性使它们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迅速发生变化,弹簧的长度也就不能立即发生变化,弹力自然也不可能突变。例:如下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连接在天花板上,下端连小球B,再通过轻绳悬吊A球,A与B质量相同(都为m),求当剪断A与B之间的轻绳的瞬间A和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分析:绳断前弹簧的弹力为F=2mg,由于轻弹簧上端连天花板(相当于连质量很大的地球),下端连小球B,地球与小球的惯性使得它们的运动状态在刚剪断绳时保持不变,弹簧的长度不变,因此弹力仍保持F=2mg,对A,绳的拉力立即消失,所以A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为g;对B,由F-mg=ma得a=g,方向向上。
   但是如是从弹簧的上端剪断,轻弹簧由于上端没有物体,其自身又没有质量,没有惯性,所以其弹力就立即消失,则此时A和B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但是如果该弹簧是有质量的弹簧,既使是从上端剪断,由于弹簧自身的惯性,其弹力也只能逐渐变化。
  
  参考文献
  1 朱晓静.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07
  2 叶新志.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新课程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摘 要】 爱是青少年心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使青少年感到安全和满足。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老师的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学生,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  【关键词】 尊重信任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爱中有严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教师的爱,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影响甚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那么,教师应该爱
期刊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1 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特别提出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教材,就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依托教材,合理有效、适时适宜的拓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依托教材 拓展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观念能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 难题原因    2010年8月,我省全面
期刊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1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1.2 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1.3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1.4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
期刊
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总体目标中更将情感与态度列为其四大方面的目标之一,因此,对数学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说新课标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
期刊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主导和完成。建构自主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改革原有的初中语文作业教学手段、模式,从培养学生自主习惯、丰富自主作业内容和提高自主作业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学生语文自主作业的建构。  【关键词】 自主作业 习惯 内容 能力 建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
期刊
1 激发识字兴趣,感受识字的魅力    1.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谢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都会很乐意地说:“谢老师好,我是×××..”然后,我又让
期刊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芝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还应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多彩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看似乎平实却又语文味四溢的本色语文课堂。    1 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中感受精彩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诗意的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语文教学的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    1 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内容的能力     想要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