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构建体验式教学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体验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构建方式,旨在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验 品德 社会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5-02
引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想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融入日常生活内容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加强教学与生活体验的联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生活化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教学的素材,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开展小学生德育教学,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提升社会性意识。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引导学生如何规矩做人和做事。再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超市买东西还是上下楼等电梯人们都会排队,这是一种良好行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行为发展。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向学生传授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的。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规范其日常行为准则[1]。
二、创办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吸取知识,并在实践中践行知识。如:三年级的安全教育主题单元里,老师们可采取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体验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生活化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体验。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表演,如折纸艺术、戏曲表演、绘画艺术等。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学习民间艺术知识,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除此之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所见所闻通过艺术形式表演出来,加强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核心素养。
三、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学相关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有效结合,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下载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通过视频短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将生活事物模拟再现,加强学生体验式教学,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展示品德与社会教学多样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辨别是非,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推进体验式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将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生活实践内容和教育教学有效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应用。如:地球母亲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那么我们能够为其做些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们认识到资源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用到的水、电等资源都需要我们珍惜。学生通过思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为地球环保出一份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查看资料可以了解到,由于水资源匮乏,地球上很多人连喝水都成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此种方式,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构建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将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践行品德与社会知识,提升生活技能,陶冶情操,培养美好的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敏.打造基于体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
[2]管希文.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荣本光.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7.
【关键词】体验 品德 社会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5-02
引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想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融入日常生活内容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加强教学与生活体验的联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生活化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教学的素材,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开展小学生德育教学,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提升社会性意识。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引导学生如何规矩做人和做事。再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超市买东西还是上下楼等电梯人们都会排队,这是一种良好行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行为发展。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向学生传授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的。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规范其日常行为准则[1]。
二、创办生活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吸取知识,并在实践中践行知识。如:三年级的安全教育主题单元里,老师们可采取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体验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生活化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体验。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表演,如折纸艺术、戏曲表演、绘画艺术等。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学习民间艺术知识,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除此之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所见所闻通过艺术形式表演出来,加强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核心素养。
三、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学相关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日常生活场景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有效结合,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下载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通过视频短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将生活事物模拟再现,加强学生体验式教学,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展示品德与社会教学多样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辨别是非,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推进体验式教学进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将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生活实践内容和教育教学有效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应用。如:地球母亲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那么我们能够为其做些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们认识到资源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用到的水、电等资源都需要我们珍惜。学生通过思考,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为地球环保出一份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查看资料可以了解到,由于水资源匮乏,地球上很多人连喝水都成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此种方式,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构建完善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将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践行品德与社会知识,提升生活技能,陶冶情操,培养美好的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敏.打造基于体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
[2]管希文.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荣本光.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