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吃肉进行到底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味蕾还未开化的年纪,对刺激的味道有种本能的抗拒,如果让每个人列出小时候最讨厌吃的食物清单,生姜肯定名列其中。
   可偏偏生姜跟大鱼大肉相辅相成。偶尔在一盘土豆烧鸡面前吃到忘我,错把姜块当鸡肉咬开,嘴里所有味道都笼罩在姜味的阴影下,这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吃饭时的心理阴影。
   长到青年以后,我们开始慢慢跟生姜和解。理性地说,是因为舌头长期跟姜的辛辣味接触,对其敏感度会逐渐降低;感性一点,就是我们要吃鱼、吃肉、吃虾、吃蟹啊!
   姜的作用在日积月累的厨房经验中得到证明,除了能用来去腥膻、解油腻,在中医理论中还能祛寒暖胃、加速血液循环。
   不少南方人跟姜的信任关系是从仔姜开始建立的。
   仔姜是年轻的姜,顶端有标志性的胭脂红,嫩生生的。五六月份的时候,菜市场里能看到成堆的仔姜,主妇们一次买很多,回去用白醋和冰糖腌制。早上放进坛子里的仔姜,到了晚上就能掏出来吃,水嫩嫩、甜丝丝,也有辣味,但是辣得很清爽,对老姜避而远之的孩子,就着一小块脆生生的腌仔姜,埋头能“杀”大半碗蛋炒饭。
   日本的寿司店里也有类似的腌仔姜片,是粉红色的,它的作用不是下饭,而是拿来清口,在吃不同的寿司之间,让口腔得以短暂地冷静和休憩,抖擞状态,继续迎接接下来的美味。
   西南地区的人民是我见过最热衷吃仔姜的。有段时间风靡仔姜鲜锅兔,我去杭州人气排行第一的馆子里尝鲜,一大锅端上桌,青红双色的辣椒圈铺满锅面,仔姜倒是分布得稀疏,让人不禁疑惑这道菜的名字是不是起错了。我挑出兔肉一吃,果不其然,寡淡无味,面儿上的阵仗都是唬人的。
   后来在成都的一家自贡菜馆里,我才真切领教到了仔姜的威力,比起靠数量取胜的椒圈,仔姜才是总揽大局的那个,每口兔肉都能吃到姜味,从舌尖蔓延到舌根,又延伸到胃里,后劲十足。我耐着性子挑完锅里的最后一点碎肉,学着隔壁桌的本地人用锅里剩下的仔姜丝就米饭,辣得人心慌意乱,又舍不得放下饭碗。
   贵州人则把仔姜、大蒜和本地辣椒一起剁碎,用盐和酒腌成糟辣椒,发酵完成后拿来烧鱼、烧肉,或者直接掺在“蘸水”里,浓烈的酸和辣,是当地人味觉基因里最难以更替的味道。可喜的是,糟辣椒拉长了仔姜的赏味期限,哪怕夏天过去了,饭桌上仍能找到仔姜的影子。
  

2


   一入秋,就是老姜的天下了。
   秋风吹响了贴膘的号角,大江南北的老百姓纷纷响应。北京的涮肉店、烤肉店每天喧嚣到半夜;上海人又可以理直气壮地接受红烧肉的热量暴击了;杭州人家的灶台上,一锅醇厚的笋干老鸭汤还在咕嘟翻滚着……最重要的是,大闸蟹正当季,把清蒸的蟹肉在放了姜末的醋里蘸一下,平衡一下“寒”意,就能心安理得地吃上好几只。
   一场美食狂欢节的背后,老姜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默默发力。
   专卖姜母鸭的店,是靠味道揽客的。路过门口,几个大笸箩叠肩堆在一块儿,切成片的老姜铺在里面,袒露着澄澄的黄色和老成的辣味。
   把人勾进店里的是从灶台上齐如列队的砂锅里飘出的味道,肥油厚脂的荤味似乎被一道无形的网拦住了,香得不矜不盈,十分稳重。
   制作姜母鸭的时候,需要大量姜片垫底,这种感觉有点像布阵,先设天罗地网,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不论番鸭如何腾挪翻转,都逃不脱老姜的掌控,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
   姜味把番鸭的腥臊和肥腻稳稳压住,待到上桌,鸭皮焦香,鸭肉酥烂,再看一眼姜片,被麻油包裹,面色茶褐,愈发老成。夹一片塞进嘴里,不辛不冲,纤维柔韧,跟印象中的老姜判若两味,居然有点像在吃涨发后油浸的干笋。
   姜在泉州人的手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借番鸭之力,改写了人们对它不甚友好的刻板印象。
  

3


   真正让人坦然接受老姜,是在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跨界组合里。
   深谙养生之道的广东人,在吃这件事上好像有用之不竭的奇妙构想。老姜的味道有侵略性,那就用老少皆爱的甜味来掩盖。广州番禹沙湾镇的人,让水牛奶和姜汁联手,“撞”出了糖水店里能与双皮奶一争高下的姜撞奶。新鲜的水牛奶和鲜榨的姜汁,在恰到好处的温度下融合到一起,稍微静置,就能凝结成淡黄色的固态,趁热吃,又香又嫩,姜味的辛辣被浓郁的奶香驯化,吃完一整碗,胃像被一只宽厚温暖的手掌捧着,舒坦得不行。
   广州茶楼里还有一道姜汁千层糕,是把姜汁跟椰奶、冰糖、马蹄粉和糯米粉调和到一起,分次倒入容器,蒸出千层的效果。有了椰奶和冰糖的平衡,姜味柔和了不少,隐约的辛味还能减缓腻味,不得不说,一向老辣的生姜到了广州人的手里,也只有被规训的份儿。
   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同样擅长花式吃姜。
   台州,依傍东海,常年吹着潮湿的海风,吃姜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于是台州人想尽一切办法让生姜这个“狠角色”变得平易近人。台州有道甜品叫仙人烧,通俗点说就是姜汁炖蛋。把老姜榨出来的汁和核桃碎、鸡蛋液一起搅打均匀,倒进搪瓷碗置于锅上干蒸,吃之前还要撒上一点黄糖粉和红糖汁。黄糖受热瞬间就跟红糖汁化在一起,赶紧沿着碗边舀一勺,质地蓬松得像蛋糕,吃起来有明显的红糖味和核桃香,反倒是一贯横冲直撞的姜味变得矜持起来。有些店里到了夏天还会往里面加一些荔枝肉,压制姜味的力量就又多一道。卖仙人烧的店里还会卖各种炖夹心肉,用桂圆、荔枝、黑枣之类甜味的食材来炖夹心肉,汤底里加了姜汁,这个组合听起来十分黑暗,吃起来也确实颠覆了想象,虽然主角是肉,碗面上还浮着一层细密的油花,尝起来却是甜辣的,很奇妙的体验。
  

4


   姜的战场,不只在中国。除了圣诞节必备的姜饼和各种姜味蛋糕,早在古罗马时代的香料贸易中生姜就被带到欧洲,欧洲的人们把姜作为提味剂运用到食物中。
   18世紀中叶,英格兰人用生姜、糖和特殊的酵母,发酵出一种姜味饮料,Ginger beer(姜啤)由此开始流行。虽然叫作beer,实际上是不含酒精的,喝起来有啤酒的风味,但是没有姜的辛辣,大概可以类比作国内的菠萝啤酒,是可以以假乱真的碳酸饮料。
   话说回来,姜作为最常见的香料之一,其食物价值能不能最大化发挥,还是得看吃的人有没有别出心裁的创造力。曾有人分享一种能让姜物尽其用的吃法,是把榨干姜汁后余下的姜渣用小火焙得干香,然后拿来炒饭,炒到每粒米都裹上老成持重的姜味,好吃得叫人不禁悔悟,为什么没早点发现姜的潜力?!
   不说了,我去炒饭了。
其他文献
少盐控盐   食盐中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出现疲劳、虚弱、倦怠的现象,但长期摄入太多则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风险。   减少5%~10%的烹调用盐量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且有助于人群逐步适应并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使用限量盐勺、低钠盐、薄盐酱油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群控制盐的摄入量;建议
期刊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走雪山草地,避开人烟稠密地区”的决定,昼夜突进北上。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等数座大雪山。每爬一座雪山就增长一份经验,等到爬最后一座大雪山——海拔5000多米的打鼓山时,就已经经验十足了,不但不感觉雪山的险恶可怕,甚至还有心情欣赏雪景。   陈赓登上打鼓山顶,眺望四周,但见远远近近的峰峦都被冰雪覆盖着,在阳光照射下,
期刊
脱发是一个残忍的现实,明明还是小鲜肉,却被人喊成大叔,十分尴尬。其实,古人也有脱发烦恼,只是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很多人还没活到脱发的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这个烦恼并不普遍。但在很多大诗人的诗词中,吃瓜群众还是能看出来古人脱发问题确实存在。   白居易曾作过一首《嗟发落》:“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一个靠才华吃饭的男子,也会从早到晚感叹自己的头发掉得太多,真的压力好大。他后来想开了,于是又写道:“落
期刊
忙于事业和学业的男女,耽搁了青春和爱情的孝女孝子,只要有钱,就能兑换到临时的男友女友,牵着他(她)双双对对出现在父母面前,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这种省时省力的“爱情捷径”,招来了勇于尝试的“爱情租客”,当爱情成为商品,他们是赢取了幸福和方便,还是租到了麻烦与不适?     喜上眉梢,万元租个大学生靓妹    去年年底,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赵少华的心里愈发烦躁。2004年是他来到深圳的第八个年头,
期刊
“經常熬夜?来一瓶熬夜水啊。”近期,一种以中药冷泡萃取而成的“熬夜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火了。有老字号品牌也推出了“熬夜水”,其主要成分为人参、贡菊、罗汉果、葛根、大枣等。它真能减少熬夜带来的损害吗?   粗略一看,“熬夜水”的处方还是费了不少心思的。方中人参能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贡菊可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熬夜引起的气虚火旺(表现为体虚乏力、口干咽痛、目涩、食少、便秘
期刊
《诗经》曾写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盛行过节享用美食了。宫廷菜就是专供宫廷皇室的菜肴,讲究稀奇、珍贵、古雅、怪异,它在色、质、味、形、器上都特别考究,带着皇家雍容华贵的气质,极富艺术美感。宫廷菜还十分讲究菜肴的造型艺术,主要使用的是“围、配、镶、酿”等工艺方法。“围”就是以素围荤,以小围大,并注重利用荤素菜肴本身在色彩、质地、口味、营养成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期刊
随着岁月的增长,老年人体能下降,让冠心病有了可乘之机。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胸阳不振、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痰气互结。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治疗上应以益气固本为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辅。另外,冠心病多与血脂异常有关,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度也是治疗关键。这里推荐一款中药煎剂。   取太子参、龙骨各15克,茯苓、石菖蒲、远志、丹参、麦冬、
期刊
周玉萍是一位心內科的专家,从事心脏疾病的医治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了。别看她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可仍然精神矍铄、思维灵活。近两年来她还赶起了时髦,学会了网上冲浪,半年就在网上拥有了36万多的粉丝。她不仅坚持每天更新护心常识,每周还坚持三个半天的出诊。以周老83岁的高龄,这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周老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起自己的养生心得,周老强调护心非常重要,她有两大护心法则,无论是在临床治病的时候还
期刊
说起双枪女侠,我们就会想起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生死的英勇女侠。在合肥,也有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女兵,曾双枪击毙四个日本兵,让日军闻风丧胆,她就是赵云生。   双枪击毙四个日本兵   赵云生原名凌泉,安庆怀宁人,1922年出生。她从小性格倔强,像男孩子一样,不喜受拘束。卢沟桥事变后仅半年多,中华大地已经哀鸿遍野,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家园。16岁的凌泉就在此时,毅然走进了抗日的队伍中。 
期刊
三次相逢定终身   两位老人的故事,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第一次相见,江法祖就怦然心动,之后就是5年的相思和等待……第二次相望,是国庆5周年天安门检阅现场:文素德在文艺兵方阵,江法祖在空军战斗机方阵。第三次相逢,30周年的“八一”建军节成了他们的结婚日。之后,就是64年的相伴、相知、相守和相依。   江法祖的家乡在江西鄱阳县。在中学时代,他就参加了当地反抗国民党政府“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