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纪律是保证
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收获。要想有好的课堂纪律,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要注意调整他们的心态,及时发现、甚至“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双备: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所以备课时遇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决不能一带而过,而要先复习以前的知识,甚至是小学知识,以旧带新。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子的方法。即学习好或纪律好的学生负责帮助学习基础差或纪律差的学生,并由他们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这样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情况达到心中有数。
2.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辅导法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教师对学生心中有数,可在心中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较好,课上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B层基础一般或较差,对教师的教学不能主动配合,需要教师点拨或提醒或A层学生的帮助。教师提前给出下一课时的自学提纲,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应达到的水平。利用10-15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书上用团体字概括出的定理、法则、例题,反复阅读、理解,并试解教材中的部分练习题。这样学生一般都可以初步了解本节的基本概念、方法、运算等。与此同时,教师可对A、B层学生分别进行辅导,并从中得到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解惑答疑,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备课时,把课上提问及练习均分为A或B,A层学生回答A题型,B层学生回答B题型。这样,A层学生不会感到所学太简单,B层学生也会因为作对或答对而有成就感,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数学有兴趣。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教师可以只讲授,但不做要求,满足A层学生的学习欲望。
下课前,教师小结,并组织学生做练习或补充有代表性的习题。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可适当请两个层次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有疑问的学生可举手,教师答疑。学生做完后,教师一边订正,一边巩固知识,并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及时指出来,加深学生印象。最后针对板书做简短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再次进行认真梳理和概括,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课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学生,认为题简单,学生笨。因为学生基础不好,又有新知识,他们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巩固,才会收到一定效果。
3.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
学生作业能反馈学生的大部分信息。课前,评价上节作业情况,表扬好的,鼓励有进步的。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复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在作业本上完成本节的习题或有关复习参考题。要求学生作业规范化,对作业可教师批改,也可以组织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互相评议检查,力求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
以课本每一个习题为自然单元,组织总结、检验和测验。一般应拟订总结提纲,可采用列表法、对比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单元总结。采用小测验形式进行检查,其中基础题占100分,附加题10-20分,让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望美好前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介绍过去成才学生的事例、成长经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榜样,才能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自觉地学好每一课。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自己的明天添光彩。
总之,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获,为以后的求学深造铺平道路。
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纪律不好,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没有收获。要想有好的课堂纪律,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要注意调整他们的心态,及时发现、甚至“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使他们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双备: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既要按照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所以备课时遇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决不能一带而过,而要先复习以前的知识,甚至是小学知识,以旧带新。针对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子的方法。即学习好或纪律好的学生负责帮助学习基础差或纪律差的学生,并由他们及时向教师反馈信息。这样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情况达到心中有数。
2.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辅导法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教师对学生心中有数,可在心中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较好,课上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B层基础一般或较差,对教师的教学不能主动配合,需要教师点拨或提醒或A层学生的帮助。教师提前给出下一课时的自学提纲,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应达到的水平。利用10-15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书上用团体字概括出的定理、法则、例题,反复阅读、理解,并试解教材中的部分练习题。这样学生一般都可以初步了解本节的基本概念、方法、运算等。与此同时,教师可对A、B层学生分别进行辅导,并从中得到信息反馈,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解惑答疑,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备课时,把课上提问及练习均分为A或B,A层学生回答A题型,B层学生回答B题型。这样,A层学生不会感到所学太简单,B层学生也会因为作对或答对而有成就感,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数学有兴趣。对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教师可以只讲授,但不做要求,满足A层学生的学习欲望。
下课前,教师小结,并组织学生做练习或补充有代表性的习题。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可适当请两个层次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有疑问的学生可举手,教师答疑。学生做完后,教师一边订正,一边巩固知识,并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及时指出来,加深学生印象。最后针对板书做简短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再次进行认真梳理和概括,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课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学生,认为题简单,学生笨。因为学生基础不好,又有新知识,他们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巩固,才会收到一定效果。
3.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
学生作业能反馈学生的大部分信息。课前,评价上节作业情况,表扬好的,鼓励有进步的。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复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上,在作业本上完成本节的习题或有关复习参考题。要求学生作业规范化,对作业可教师批改,也可以组织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互相评议检查,力求使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
以课本每一个习题为自然单元,组织总结、检验和测验。一般应拟订总结提纲,可采用列表法、对比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单元总结。采用小测验形式进行检查,其中基础题占100分,附加题10-20分,让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望美好前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介绍过去成才学生的事例、成长经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榜样,才能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自觉地学好每一课。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自己的明天添光彩。
总之,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获,为以后的求学深造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