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目前多数语文老师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方式、手段,都不尽如人意。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不外乎如下一些套话:你说得真好;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你没有理解老师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评价下,学生难以获得情感的激励,其学习心境始终处于平静甚至麻木的状态,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而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走出作评价时因顾此失彼而形成的一些误区:
  
  一、盲目求异,违背语文教学宗旨
  
  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于是在学习文章时让每个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学习。的确,有的学生确实能对某些段落产生特殊喜爱甚至有个性化的见解,但是就此而作出“有见解,有个性”的评价,一堂课草草结束,那么那些学生不喜欢的语段,难道就可以不学吗?有的老师为了几个生字,也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似乎热闹的课堂就是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只要有个结果就获得“有合作探究精神”、“能自主学习”、“学习热情高”等评价。其实,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仍需教师点拨、学生思考才可解决的。像这种形式主义的评价从客观上说,它严重违背语文教学宗旨。
  
  二、滥用赞语,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学生回答是否恰当,都口诀似的赞扬:“真有见解!”“读得真有感情!”……其实不恰当的评价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对老师的提问,对课文的理解,不需深入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是胡编乱造、东扯西拉的,都是值得表扬的。于是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或许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而那些有真知灼见的理解和回答,反被这些庸俗的赞语埋没了,无情抑制了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误延评价界面,学生疲于应付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方式的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时。然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都需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学生的起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无限扩大评价界面。如一篇作文写好后,先自改自评,再小组评,班级评,然后家长评,写评后反思评后报告,再呈交老师评。殊不知学生作文在众多的评价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写的影子,学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乐自由的时间,有种疲于应付之感。长时间的折腾,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了心理压力,也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评价效果。
  那么、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又如何呢?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语文教师的评价
  
  语文教师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评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评价语言具有激励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鼓舞人
  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答题失误时,教师轻轻吟出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比“你不能就事论事,眼界太过狭窄就找不到问题的本质”要亲切得多;如果发现学生读书不会变通,送上一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比“你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要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更能使学生接受。这种根据特定内容幽默风趣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
  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有一次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一位同学想像于勒回美洲后因偶然的机会,发了财,并且娶妻生子。我让该生读了他的续写,并指名几位学生进行了点评,之后,我先给予一定肯定:“想象丰富,富有戏剧性”。然后我便转变评价态度:“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评价中我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又不乏真情,让学生受到鼓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之心。
  
  3.对比的方式鼓励人
  对比,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力量,教师应挖掘对比中的激励性,给学生以获取成功的力量。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真正把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了,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读得还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二、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自己实践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三、学生间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同桌互说、互评,全班互评,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集体的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发展。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如:我在读《背影》这篇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学生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对父亲的爱流露出来”……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有效地运用评价,发挥激励功能,激发同学旺盛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211407江苏省仪征市刘集中学)
其他文献
进入完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深入课堂之中,网络媒体让学生更多地在多维信息空间中学习和探索。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抢先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环境中的文字、声音、影像、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教
期刊
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和产品,产品的优劣直接反映教育的效果,而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厌学心理应当是罪魁祸首。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妨剖析一下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的根源,找出病因,方能对症下药,冶病救人。  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处处弥漫着激烈竟争的硝烟。近年来,国家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加之高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人才相对过剩,导致不少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难。到处打
期刊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古今中外吟咏秋天的诗文确实是佳作迭出,异彩纷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散文精品《故都的秋》更是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我们说它写得好,好在哪里?讨论发言。  根据发言,归纳为三点:(一)选材独到(二)情景交融(三)形散神聚。  首先,我们来看在描写故都的秋的时候,作家选用了哪些材料。  秋院的景象、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雨话秋凉和枣树的奇景。  在故都,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的阅读目标时,特别强调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将为学生今后
期刊
我在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刻体会到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关键一环。语文教学是中小学基础学科的基础,而读的训练则是最基础的,最必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阅读训练,使课文中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优美文学的思想情境,生动形象的词句段落,感人至深的抒情描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情操产生感染、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作用。这种作用只有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过细的、整体的、活泼的、科学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然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显著起来,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
期刊
汉字识别技术,简称OCR,可以理解为是让计算机认字的技术。它通过光电信号转换,即文本数据。    一、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    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纸质档案上的固定信息变成可以被检索利用的活信息,为文本数据管理技术提供丰富的数据源。  首先,从库存档案的情况来看,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大量印刷汉字档案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精神文明
期刊
历史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 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它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领、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是语文学科的一种课程表现形式。它有利于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能使学生获得感悟和深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