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教师灵活运用,能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必须掌握好使用时机。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要想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长方体的表象,有一定难度。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劳动技术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用纸板做一个圆柱形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实际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的底和一个侧面积组成的。底面积容易求出,那么侧面的面积怎样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们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口中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纷纷讨论,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得出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侧面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的积。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某些几何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声并茂、多角度地展现学习内容,降低知识难度,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圆面积计算》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圆平均分成16等分或是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πr2。这样就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深刻印象,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同样,在《面的旋转》知识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速度、时间、路程》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水平
小学数学教材出现了“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正确操作。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角的度量”等操作性强的内容时,用图示直观和实物直观这些传统的媒体,往往因观察的对象太小、清晰度低等原因,不利于观察和指导操作。运用多媒体投影就可以化小为大,将认知对象投影放大后,就利于观察和掌握操作要领。例如“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操作性很强,是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量角器的构造认识不清,没有很好地掌握量角的要领。为此,教学时要设法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切实掌握它的构成。教学时可以精心设计量角器这一课件,依次点击出示外形、中心、刻度线、零刻度线(内外刻度分两次点击出示),边出示边介绍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量角器,分别跟着老师依次指出量角器的中心、内外刻度、内外刻度线和内外刻度相应的零度线。然后演示几个角(如30°的角和90°的角等)。量角这一步更要把展台上的演示与学生的操作结合起来,按照量角的要领,每讲解一步,教师随时在投影上示范一步,同时学生跟着做一步,使学生清晰掌握“中心对顶点,零度刻度线对一边,另一边所指的量角器上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外刻度。只有通过这样扎实细致的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提高操作的水平。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最佳氛围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以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要想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长方体的表象,有一定难度。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劳动技术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用纸板做一个圆柱形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实际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的底和一个侧面积组成的。底面积容易求出,那么侧面的面积怎样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们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口中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纷纷讨论,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得出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侧面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与圆柱的高的积。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某些几何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声并茂、多角度地展现学习内容,降低知识难度,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圆面积计算》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圆平均分成16等分或是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πr2。这样就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深刻印象,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同样,在《面的旋转》知识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速度、时间、路程》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水平
小学数学教材出现了“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正确操作。
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角的度量”等操作性强的内容时,用图示直观和实物直观这些传统的媒体,往往因观察的对象太小、清晰度低等原因,不利于观察和指导操作。运用多媒体投影就可以化小为大,将认知对象投影放大后,就利于观察和掌握操作要领。例如“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操作性很强,是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量角器的构造认识不清,没有很好地掌握量角的要领。为此,教学时要设法让学生认识量角器,切实掌握它的构成。教学时可以精心设计量角器这一课件,依次点击出示外形、中心、刻度线、零刻度线(内外刻度分两次点击出示),边出示边介绍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量角器,分别跟着老师依次指出量角器的中心、内外刻度、内外刻度线和内外刻度相应的零度线。然后演示几个角(如30°的角和90°的角等)。量角这一步更要把展台上的演示与学生的操作结合起来,按照量角的要领,每讲解一步,教师随时在投影上示范一步,同时学生跟着做一步,使学生清晰掌握“中心对顶点,零度刻度线对一边,另一边所指的量角器上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外刻度。只有通过这样扎实细致的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提高操作的水平。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最佳氛围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以最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