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他用一局棋,下完人间几世风和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外烟霞亦待时,
  至今风致使人思。
  却怀刘项当年事,
  不及山中一局棋。
  ——阳明先生
  世外烟霞是他,山中观棋的也是他。他不过是一介凡夫,某年某月入山打柴,误人一场棋局,于是便将斧子放在桌上,松风在侧,案上白黑。
  观棋不语的人,盘算也是有的。凡人人了神仙境地,还以为自己看懂了那局棋,眼不挪地,步步紧跟,他们吃枣,他也吃;他们和棋,他也和。一局棋罢,预备原路下山,却发现斧柄已经烂掉了。
  眼前人谈笑着飘然而去。他才察觉有异:欲喊,哪里还喊得出;欲追,又怎么追得上。
  他后知后觉的回到了家中,却怎么也找不到家在何处,村舍邻里都已变化。问乡人,才知几百年都过去了。父母亲人都做了黄土。
  这个人是王质,也是众所熟悉的烂柯人。
  在神仙的故事里,我们都是这烂柯的凡人,一身所有,不过是一把入山的斧,一双观棋的眼。而整个人生的荆棘未尽是斧头可砍,棋局未必是凡眼可观。
  神仙曾经在眼前打了一个照面,又翩然而去,不知所终。
  王质在往后的回忆里,为了叙述方便。称呼这两个神仙,一个为赤松子,一个为赤须子。
  他们的故事要从更久前讲起,不知其生于何时,不知其住于何处。有一户牧羊人家,有兄弟二人,兄名赤须,弟名赤松,这一家人均以牧羊为生。
  有一回弟弟放羊到天台山,如王质一般,遇到了位神仙中人。仙人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弟弟言下大悟,遂随仙人飘飘然归去,一心立定,专意修行,转眼已是四十年。
  四十年后的一天,哥哥寻访至天台,与弟弟在治岑山相遇。喜相逢之余,哥哥问弟弟:当年所牧之羊在何处?弟弟遂指向山间白石,大叫道“羊起”,顷刻间,山头遍是羊,多达几万头。
  哥哥当下便知道弟弟是得道成仙了。于是便得道了某种指引,留在山中随弟弟一道修行。这往后又是五百年,兄弟二人,双双成仙。哥哥取名赤须子,弟弟取名赤松子。
  兄弟二人有时在天台峰对弈,又有时在百丹坪炼丹。
  又不知几百岁,他二人游历到石室山中,在青霞洞天前面对弈。有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伐木,见状,便坐在一旁观棋。期间,二人给他吃了一颗枣核一样的食物,樵夫顿时觉得神清气爽,饥渴之状消失。棋毕,樵夫欲挑柴回家,却见斧柄已烂。
  他們有时变化成老翁,有时又变作仙童;他们在人间的石室里下棋,在天庭担任鱼吏和雨神。
  王质并不知道,在他观棋的那个档口,人间究竟下过几世的风雨了。
  于是,只能在仙人隐逝后,恢复了所有的知觉,将他留下的吉光片羽扩成一部神话:
  黄帝之时,赤松就已经是雨师了。他能人火不焚,入水不溺,随风雨上下,所以有时在云端,有时又在水里,有时是晋国的老翁,有时又是东汉的牧羊童。
  他曾服用冰玉散,所以不老不伤,不生不死,不亡也不存。他将这个方法教给黄帝,也常常是王母的宾客。炎帝的小女儿,因为慕其风采,随之学道,也成为了神仙。
  世世代代,有风有雨的地方就有赤松子。
  而有洪灾与旱的地方也总有哥哥赤须子。
  所有的降灾都是天意,所有的避祸也是天机。祸或福,只此一念。
  显隐之间,凡圣一如。王质是的,赤松子也是;世外烟霞是的,山中观棋也是。
  他也是,他也是他。
  你也是,你也是我。
  《列仙传》讲: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泠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司雨。
  无是,无不是。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仅就出版业来说,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每年出版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令人应接不暇。面对这种状况,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更多的书,很多读者便选择了快读的方式,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读的书读完。快读的确能提高阅读效力,但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推广?还有待商榷。最近读了关于台湾作家王文兴的访谈录,对他所提倡的“慢读法”颇有感慨。  少年时代的王文兴,也和大多同学一样,读书速度很快,
期刊
一  人生是什么?  “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中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明明已達到成功边缘的挫败,幸福多年只因为一件小事而离散的婚姻,长久奋斗只因为一点疏忽而造成的消沉。  这些事情常常令人恨不得一头撞死,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无可奈何的。  无可奈何,岂非就是人生中最悲伤的悲伤。  就算你有八百匹五花马、七千件千金裘,都拿去换了美酒,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还是无法消去。  可是人生中无疑还是有很多值
期刊
在孔子的文化生命中,七十是心灵最自由而圆融的阶段。他说自己“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即到了七十岁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却处处与人相融,与物相和,与世相安。  孔子从“十又五岁志于学”为发端,其中志字,士下有心,即发心坚持于学习,到七十仍回到“心”,其一生所学,落实在此心之自由从容,圆融安详。这种境界,真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的老来之境,心还是如此温暖而自如。  古人认为“
期刊
中国人对“九”情有独钟,什么“九拜”、“九州”、“九天”、“九龙壁”、“九五之尊”等等。就连许多成语也都与“九”沾上了边,“九曲回肠”、“九牛一毛”、“一言九鼎”,还有官分“九品”,水分“九派”,宗分“九族”等。可见人们对“九”是多么崇拜和重视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又是最大的阳数,阳气最盛,所以人们对“九”格外崇尚。再加上“十”为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
期刊
入秋,正是采莲时节。此时若身处江南,赏采莲美景,当是快事。  自古江南水道纵横,湖塘遍布,秋日采莲,也是水乡人家寻常事。接天莲叶间,小舟出没,渔歌互答,玉手如藕,莲蓬轻折,真是满湖风情荡漾,风光迷人。  江南采莲,自古即为文人骚客记叙描述。最早的吟咏,当来自民间。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即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前三句应是
期刊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  我把史学放在最后。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以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的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
期刊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然而围绕其身上的谜团却非常多。首要问题就是,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来写得很清楚:“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那么秦始皇就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白纸黑字铁板钉钉。  然而,同书另一篇《吕不韦列传》却说:“吕不韦取邯
期刊
从《论语》中可以得知,孔子教育學生以人格养成为第一要义。他教给学生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此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能力。但是,他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具有理想人格的价值追求。他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要求学生,希望弟子们能够做到仁、智、勇“三达德”。  首先是仁。孔子在很多场合下把“仁”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仁是一切道德的最高品质。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可以从中看到
期刊
对于鲁迅待客的态度,徐志摩在给周作人的信中曾经说道:“只有令兄鲁迅先生脾气不易捉摸,怕不易调和,我们又不易与他接近。”由此可見,徐志摩认为鲁迅的脾气不大好,所以,做他的客人很不容易。但是,鲁迅有时候对待客人是非常可亲的,比如唐驶就就在文章中写到鲁迅见到青年人时的平易近人和一见如故的热情。  其实,生活中的鲁迅对待来客并非是一味冷漠的。1924年十二月十日晚上,高长虹带了几份《狂飙》和《世界语》周刊
期刊
导言:暴政苛法向来是指责秦政的论据之一,然而出土秦简却指向了不一样的结果。如何客观地评价秦法?  律法繁苛,历来是暴秦说的基本论据之一。学界对秦代法律制度的阐释基本以传世文献的片段或从汉反推秦的方式展开,而对秦法律制度的评价,基本以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中对秦亡于苛法的评价为基调,这一偏见令后世对秦代法律素有繁苛的责难。  秦法繁苛的五种论据  过去学界在论述秦法繁苛时经常使用的论据可以归纳为如下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