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18-01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基础的厚薄,更取决于人们的能力及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只要有了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产生出惊人的业绩。这种人越多,观念越新,精神越强,社会也就越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未来人必备的素质,是民族的灵魂,是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条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信息技术的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开了一条通道。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动力
  
   我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只有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才是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根本有前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开启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使其学会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而兴趣是创新的动和,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色彩结合起来,从而提供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况,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而激发出创造的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有趣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利用Word 97的绘图功能设计出一个“魔方”,然后将它复制到Windows 98图板上,并设计出一双小手使“魔方”上下左右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了,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从而先让学生获得对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最后出示正方体图形,通过正方体底面、侧面的闪烁,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正方体的特征。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便不能运用发散性和跳跃性思维去获得“猜想”,创新活动便无从谈起。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且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这是教育的责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内化的课堂教学情景,用现代教学理论统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营造和谐相长的师生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导和演的完善结合。要尊重每位学生,把每个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主体,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挖掘每位学生潜在的能力。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实践创新思维提供用武之地
  
   法国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真正拥有被鼓励开展并发展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多媒体就使“替未来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的教育设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创新的灵感有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利用多媒体配图、配乐,让学生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配图、配乐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配图是将文字变成图画,学生要把课文内容作绘画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首先要反复揣摩课文,通过自读、质疑、研讨找出课文的关键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课文主旨。再者,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个人的想象力强,就可以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尤其在给自己的作文配图、配乐和介绍作文创意时,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配图、配乐提供了可能。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他们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创新的火花也就会汩汩不断的涌现出来,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他们又会不断地去创新、进行新的尝试。就这样多媒体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用武之地,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要珍惜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深入人心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在眉睫,本文在将二者结合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前者对于后者的重要意义,就“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贯彻这一思想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84-02    一、我国高校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97-01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项脊轩志》是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研读此文,使我想起庄子《渔父》中的一段话:“真者,精诚之所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知。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末发而威,真亲末笑而和。真内在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归有光的散文源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99-01    隐逸林泉,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隐逸林泉,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理想。历经世事沉浮之后,莫不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赏奇山异水,处江湖之远就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在这里生命得到超脱,灵魂获得安慰与升华。   隐逸诗文则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98-01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既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并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审美等方面得到教育。遗憾的是,尽管我们越来越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无论教学还是考试仍旧是重工具而轻人文
期刊
Abstract:Jane Eyre and Humbert are, on the surface, an unlikely pair in literature. But a close look at them reveals that they have many in common. They share similar experiences of alienation and the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93-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太抽象、又是所谓的副科,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07-01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 这话听起来很简单,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如果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10-01    (计算机原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是计算机及信息学科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计算机原理》课程是以8088/8086为CPU的IBM PC微型计算机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08-01    “说话”,也就是口头表达,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语言(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语言修养。人们也常常把口头表达好坏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认为口才是一个人的力量和价值的具体体现。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面试、谈话、汇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05-02    2008年高考大纲已经出台,考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对95个词汇的考查。由此看来,词汇量对学生有了深一步的要求。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教学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历来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在历次外语教学改革中, 词汇量和词汇教学均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