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长什么模样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教育界盼望已久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绘就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路线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习贯彻落实该文件,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界的首要任务。
  推进教育现代化,人人有责。但是,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变迁过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的各个维度,其内容之广泛、问题之复杂,使人们不太容易对教育现代化形成全面、深刻的认知。但要在实践中切实推进教育现代化,每一位教育实际工作者必须对“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形成基本共识,需要从总体上知道“教育现代化长什么模样”。
  教育现代化到底长什么模样?或者进一步问: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与教育变化,如何判断教育现代化的有与无、多与少、好与差?笔者以为,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关键不是看外表,如学校是否拥有高楼大厦、先进设备等等,而是要看是否具备教育的“现代精神气质”,即教育的“现代性”。
  先看“有与无”。例如:有的区域或者学校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并无实效,甚至后患无穷。此类行为,实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瞎折腾,完全没有“现代精神气质”,根本就不是在搞教育现代化,而是在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反面。个别校长喜欢独断专行,这种教育管理活动与“现代精神气质”相去甚远,也是走向了教育现代化的反面。
  再看“多与少”“好与差”。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化”就是变化、转化、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现代性即教育的“现代精神”不断增长、积累与实现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教育的理性化、民主性、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人道性等方面,把握教育现代性的表现与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把握“多与少”“好与差”。教育“现代精神”的上述七个方面在“数量”上表现得越全面,在某一方面表现的“程度”越深,那么教育现代化就越多、就越好。
  可以说,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教育的现代精神在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教育维度的“全面占领”与“充分实现”。下面逐一再做说明。
  第一,教育的人道性。教育应该是人道的,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教育人道性包括教育的优质性、公平性、多样性(即个性化)等,对此,2019年第2期“宏启观察”文章《救救孩子:人道性是教育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第二,教育的民主性。主要指教学民主与管理民主。教学民主意味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管理民主意味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班级管理或学校管理。教育的民主性有利于释放学校、教师、学生的活力。
  第三,教育的理性化。也称教育的科学性,与随意性、情绪化、有权就任性相对立。这要求我们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数据和证据,确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实施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当前,对中小学检查验收过多,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学生负担过重,大班额现象等等,都属于不合理现象,都与理性化相悖。
  第四,教育的法治性。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使得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能带来教育秩序,能提高教育效率。而且,法治与人治相对,可以避免人治带来的随意性、情绪化、不确定性。
  第五,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关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要求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由于21世纪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经济,因此,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要为现代经济发展服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六,教育的信息化。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尤其为个性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七,教育的国际性。教育国际性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也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国外参观考察,而是通过多種方式,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为我所用,积极促进本国的教育现代化。
  上述七个教育现代性,如果根据重要性重新排序,那么“价值合理性”要优先于“工具合理性”,人道性、民主性依然要排在前面。理性化、法治性、生产性、信息化、国际性都必须服从于教育人道性的要求。
  就某个课堂而言,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尊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学生课业负担合理,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那么这种课堂就是现代化程度高的课堂。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演示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操作不便等原因,容易造成对压力知识的
摘 要:学习物理实验的相关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物理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由于目前我国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由于之前的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物理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研究;培养;要求;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语文的内容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涉及到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情感,它不仅在于包容现实,也展示历史的生活,它始终表现永不磨灭的深厚的人文特色;同时,语文的内涵也展现未来,表达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如何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问题,依据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有關研究成果,给出如何在新课改要求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探究;创新; 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华新卫(1968-),女,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时下的实验教学多数并没有真正达
摘 要:高考实验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原理理解及迁移、实验操作、误差分析等实验能力.如何落实好高考对学生实验核心素养的考查是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纪文杰,男,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91年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1 2016年江苏高考物理实验试题  1.1 试题回放  例1 (2016江苏物理高考题第10题)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出台,各地教改创新也是遍地开花。合作教学,成功教学,分层教学,学分制试验等,综观这些教学模式,有个共同点:回归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
摘 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有13个应用了橡皮泥,不但对学校实验器材进行了填补、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现象更加明显,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实验探究;橡皮泥;就地取材  作者简介:徐蔼丽(1976-),女,甘肃会宁人,理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初中物理简易微型实验实践与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实验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摘 要:电学实验题是高考必考题型,本文通过对2014-2016年江苏高考电学实验题的剖析,梳理江苏高考电学实验题的命题特色,体悟电学实验题的常规考查和创新考查,通过备考策略加强电学实验题的应对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电学实验题;命题特色;备考策略;创新考查  作者简介:李胜强(1980-),男,江苏徐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2008年起江苏高考开始新课改自主命题,近
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教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能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依赖于课件,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精读教材,理解教材,学生学习就会更加轻松,让教材真
摘 要:通过对微元法中的近似、圆周运动中的高速度、电磁感应中的磁通量等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及相关“思维陷阱”的分析,提出了化解矛盾,突破“陷阱”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思维陷阱;微元法;角速度;磁通量  作者简介:邓中良(1973-),男,安徽太和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物理是高中阶段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除了知识点多涉及面广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是对思维程度的要求较高.伽利略用实验和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