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u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某房地产公司在饭店消费支付一张5万元支票,前台结账员收到后转财务交银行结算,银行因填写支票用字不规范,将支票退还饭店。饭店先后找该房地产公司十余次要求协助更换,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更换,最后只好通过法律手段寻求解决。  这则消息,充分说明了规范用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
期刊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对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堪比梦魇。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甚至有的学生一提笔写作就感到无从下笔,痛苦不堪。对这一现状,农村语文教师虽想方设法,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心理  有研究表明,家长语言中有关“不、不要”的指令越多,孩子所说
期刊
《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有汪曾祺代表性的散文语言风格,有着诗歌的纯粹,雅致的情趣,给我们爱与美的熏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课堂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抓关键词“月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认为“结构简单随意,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朱熹的七言诗《观书有感》,传诵千年,历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其用巧妙贴切的比喻,道出了读书与获得新知两者的密切关系,甚有哲理。而张小兵老师的“活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总结,已经超出了所谓尝试的层次。总之,不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此诗适用于
期刊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作文评改,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除了重视训练外,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得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
期刊
所谓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具体来说,是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知识,以教学目标为总目标,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合理的熏陶和塑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然而,情感教育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为它看似与教学内容等毫无关联,所以此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忽视,许多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其实,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情感教育涉及语文的
期刊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著名的学校或教师一般都会在各自的教学中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再如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思想是教学民主,为此他提出了“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定向、自学、讨论,到答疑、自测、自结,每一步都闪烁着尊重
期刊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要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要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规划,合理安排,敏锐地捕捉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传统的课堂模式,由于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产生了定式思维,没有了创新精神。新的创造性课堂就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则作为指导者,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自
期刊
《私生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名剧。这部作品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悲惨而又苦难的遭遇。在剧本的结尾,私生子终于知道,他一向称之为“叔叔”的人,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剧本结尾有两句话:  父亲对儿子要求说:“当我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是的,叔叔。”儿子回答。  从儿子冷冰冰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儿子心中的愤怒,小仲马的这个结尾,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期刊
“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 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这里的“说故事”其实就是写作前的构思。要使我们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认可,写作前就要做一番艰苦的思考准备。应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有了精彩的资本。  一、巧设悬念:  第一种:套结法 作者习惯将故事中的悬念称为“结”,所谓“套结”,就是在一个总结中套上了若干个小结,把总悬念和分悬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运用。这种做法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