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农村、农场的母猪饲养管理违背生物学原理,存在的问题很多,在母猪饲养集中、饲养水平较好的地区,良种母猪推广较多的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问题。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和研究人员借鉴。
[关键词] 种母猪 饲养管理 技术措施 规模化猪场
前言
在整个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种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配种舍的生产,如果种母猪子宫炎、消瘦、过肥等现象发生较多,配种效果会明显降低,这样造成胚胎发育和哺乳仔猪生长不良,母猪下一次配种前无法保持良好体况,影响繁殖性能,形成母猪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1、母猪的营养需求
1.1能量的需求
通常母猪的营养需要包括3个方面:维持、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我们所说的生长能量需要指的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所需要的能量。许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都与热量呈一定比例,它不仅决定着猪的采食量,也决定着每公斤日粮含有的营养浓度。日粮能量水平升高时,能量日摄入量就增加,就会改善其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
1.2蛋白质需求
母猪的蛋白质需要最主要是满足体蛋白质的沉积,一小部分用于维持需要。母猪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首先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摄入量是决定瘦肉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要依据每日氨基酸摄入量来进行肥育猪的日粮配合。蛋白质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的品质。蛋白质的品质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而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能更准确表明蛋白质的品质。(1)在生长猪前期(60kg以前),体内含水分和蛋白质较多,蛋白质需要量较大,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供给。(2)在生长猪后期、脂肪生长加速,每公斤增重所需能量增高,蛋白质需要相对减少,主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3)蛋白质的需要量与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密切相关,补充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降低粗蛋白水平(降低1%~2%)、提高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比例为1:0.6:0.6:0.2。(4)能量与蛋白质比例为:20~50kg体重为30:1,51~90㎏体重为35:1。
2、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技术
2.1日粮配合
猪的日粮应根据猪的体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及其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工配制而成。最好是猪处在什么阶段就吃什么阶段的饲料,一个料号喂到底的办法是不科学的。
2.2饲料形态
湿拌料,喂前用少量水拌和配合饲料,使其湿润,料水比为1:1。但必须在每顿饲喂前调制,以防饲料变质。干粉料,将配合饲料或粉碎的混合精料直接喂猪,这种喂法简便,提高了劳动效率,饲料也不易变质,猪生长快,身体健壮。颗粒料,用颗粒饲料机将配合饲料压制成粒状条状的饲料,饲喂方便,避免挑食,保证日粮的全价,减少浪费,可提高饲料报酬。
2.3饲喂方法
自由采食,让猪随时能吃到饲料,但饲料必须是干粉或者颗粒,此法适合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限量饲喂,必须按顿定时、定量、定质饲喂。定时,固定每天的饲喂时间,间隔要一致,哺乳母猪日喂3~4餐。定量饲喂,固定猪的饲喂量,每次饲喂的数量要够,日喂量可按体重的3%~5%计算。定质,猪的饲料品质要好,不喂霉烂变质饲料,更换饲料要有一周左右的过渡时期,使猪的消化机能逐步适应,防止猪的采食量下降或暴食、发生胃肠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4饮水方法
水是猪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水占体重的70%~80%,并且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体温调节等生理机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供水方法可在猪栏内或运动场上设置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猪可按自己的需要随时饮水。母猪的饮水量很大,在冬季为饲料量的2~3倍(占体重的10%),春、秋约4倍(占体重的16%),夏季一般要5倍(占体重的23%)。
3、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重点
3.1注意留种母猪的使用年限
母猪可定义为年龄超过200天的留种青年母猪。一般猪场母猪淘汰的原因在于繁殖障碍、脚疾病和生产头数少。这牵涉到品种、营养、畜舍、健康和管理等方面。故营养平衡饲料的充分供应,良好的畜舍环境以及留种母猪强健的脚结构都是一般猪场平常选种和饲养管理须注意的事项。良好的母猪管理可使留种母猪的使用年限达到3年以上,且死亡和淘汰的比例不超过30%。虽然没有确实资料的统计,但估计台湾猪场中母猪死亡和淘汰的比例,每年要在40%以上。降低母猪死亡和淘汰比例,对提高繁殖效率有很大影响。例如,淘汰率在30%就比55%的猪场其母猪每年可多获得1.5头断乳仔猪。引起死亡和淘汰比例增加的原因在于饲养和管理,且热季比例高于凉季。故在夏季维持环境温度正常,通风凉爽是必要的。另外在夏季维持公猪或人工授精的精液品质和提高配种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
3.2提早第一次配种的日龄
选择留种母猪目前的标准应在150日龄达到90kg,而至少在8月龄240天,体重达130kg前就已经有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并且配了种。留种母猪如要提早在8月龄之前就已经配种,则应该在青年母猪选作种用时,其体重达到70kg,选取青年母猪10头群养,利用成熟公猪每天10~20分钟与该栏青年母猪接触作激情。如此,部分青年母猪在2周内就可有第一次发情,发情青年母猪再与其它发情青年母猪10头群养,引入公猪激情。部分青年母猪就会有第二次发情,则可依体重和需要在第二次时青年母猪发情就配种,或等第三次发情再配种。其余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青年母猪不留种用而作为肉猪出售。
3.3缩短两次分娩的日数
两个成功分娩间的日数,包括断乳至再配种,怀孕期和泌乳期的天数。一般而言,母猪在断乳至再配种间隔平均在10天以内,如超过10天表示该母猪有乏情的现象。怀孕期平均是114天,范围在112至118天之间,而泌乳期平均28天,在台湾一般是在21至35天之间。如果母猪断乳至再配种、怀孕和泌乳期间分别为10、114和28天,则一头种母猪每年可生产2.4胎。事实上,猪场母猪的年产胎数远低于2.4胎,原因是母猪断乳至再配种的天数超过10天甚多。如何缩短断乳至再配种的天数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重点。其作法为,断乳后母猪可数头移置一栏,并有机会接触成熟公猪,以提早发情再配种。泌乳期间增加饲料喂量或任其自由采食,以及在母猪乳房消肿后于配种前加料刺激均是有效提早母猪发情和增加排卵数与产仔数的作法。
3.4增加产仔数
对新母猪而言,配种前10~14天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并提高产仔猪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新母猪有效。事实上,母猪排卵数18~20个,但在配种时,不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受精都会因配种适期掌握不准,而导致太早或过迟配种,损失部分卵。故配种适期的掌握非常重要。新母猪接受公猪或人工测试站立反应后12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经产母猪则延后4小时,即16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
参 考 文 献
[1]冯立志:肥育猪炎热季节的饲粮营养水平研究,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李勤建: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与措施要点,河南畜牧兽医.2011年第4期。
[3]林映才:三种营养需要模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8年第15期。
[关键词] 种母猪 饲养管理 技术措施 规模化猪场
前言
在整个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种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配种舍的生产,如果种母猪子宫炎、消瘦、过肥等现象发生较多,配种效果会明显降低,这样造成胚胎发育和哺乳仔猪生长不良,母猪下一次配种前无法保持良好体况,影响繁殖性能,形成母猪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1、母猪的营养需求
1.1能量的需求
通常母猪的营养需要包括3个方面:维持、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我们所说的生长能量需要指的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所需要的能量。许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都与热量呈一定比例,它不仅决定着猪的采食量,也决定着每公斤日粮含有的营养浓度。日粮能量水平升高时,能量日摄入量就增加,就会改善其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
1.2蛋白质需求
母猪的蛋白质需要最主要是满足体蛋白质的沉积,一小部分用于维持需要。母猪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首先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摄入量是决定瘦肉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要依据每日氨基酸摄入量来进行肥育猪的日粮配合。蛋白质利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的品质。蛋白质的品质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而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能更准确表明蛋白质的品质。(1)在生长猪前期(60kg以前),体内含水分和蛋白质较多,蛋白质需要量较大,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供给。(2)在生长猪后期、脂肪生长加速,每公斤增重所需能量增高,蛋白质需要相对减少,主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3)蛋白质的需要量与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密切相关,补充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是降低粗蛋白水平(降低1%~2%)、提高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比例为1:0.6:0.6:0.2。(4)能量与蛋白质比例为:20~50kg体重为30:1,51~90㎏体重为35:1。
2、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技术
2.1日粮配合
猪的日粮应根据猪的体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及其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工配制而成。最好是猪处在什么阶段就吃什么阶段的饲料,一个料号喂到底的办法是不科学的。
2.2饲料形态
湿拌料,喂前用少量水拌和配合饲料,使其湿润,料水比为1:1。但必须在每顿饲喂前调制,以防饲料变质。干粉料,将配合饲料或粉碎的混合精料直接喂猪,这种喂法简便,提高了劳动效率,饲料也不易变质,猪生长快,身体健壮。颗粒料,用颗粒饲料机将配合饲料压制成粒状条状的饲料,饲喂方便,避免挑食,保证日粮的全价,减少浪费,可提高饲料报酬。
2.3饲喂方法
自由采食,让猪随时能吃到饲料,但饲料必须是干粉或者颗粒,此法适合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限量饲喂,必须按顿定时、定量、定质饲喂。定时,固定每天的饲喂时间,间隔要一致,哺乳母猪日喂3~4餐。定量饲喂,固定猪的饲喂量,每次饲喂的数量要够,日喂量可按体重的3%~5%计算。定质,猪的饲料品质要好,不喂霉烂变质饲料,更换饲料要有一周左右的过渡时期,使猪的消化机能逐步适应,防止猪的采食量下降或暴食、发生胃肠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4饮水方法
水是猪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水占体重的70%~80%,并且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体温调节等生理机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供水方法可在猪栏内或运动场上设置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猪可按自己的需要随时饮水。母猪的饮水量很大,在冬季为饲料量的2~3倍(占体重的10%),春、秋约4倍(占体重的16%),夏季一般要5倍(占体重的23%)。
3、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重点
3.1注意留种母猪的使用年限
母猪可定义为年龄超过200天的留种青年母猪。一般猪场母猪淘汰的原因在于繁殖障碍、脚疾病和生产头数少。这牵涉到品种、营养、畜舍、健康和管理等方面。故营养平衡饲料的充分供应,良好的畜舍环境以及留种母猪强健的脚结构都是一般猪场平常选种和饲养管理须注意的事项。良好的母猪管理可使留种母猪的使用年限达到3年以上,且死亡和淘汰的比例不超过30%。虽然没有确实资料的统计,但估计台湾猪场中母猪死亡和淘汰的比例,每年要在40%以上。降低母猪死亡和淘汰比例,对提高繁殖效率有很大影响。例如,淘汰率在30%就比55%的猪场其母猪每年可多获得1.5头断乳仔猪。引起死亡和淘汰比例增加的原因在于饲养和管理,且热季比例高于凉季。故在夏季维持环境温度正常,通风凉爽是必要的。另外在夏季维持公猪或人工授精的精液品质和提高配种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
3.2提早第一次配种的日龄
选择留种母猪目前的标准应在150日龄达到90kg,而至少在8月龄240天,体重达130kg前就已经有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并且配了种。留种母猪如要提早在8月龄之前就已经配种,则应该在青年母猪选作种用时,其体重达到70kg,选取青年母猪10头群养,利用成熟公猪每天10~20分钟与该栏青年母猪接触作激情。如此,部分青年母猪在2周内就可有第一次发情,发情青年母猪再与其它发情青年母猪10头群养,引入公猪激情。部分青年母猪就会有第二次发情,则可依体重和需要在第二次时青年母猪发情就配种,或等第三次发情再配种。其余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青年母猪不留种用而作为肉猪出售。
3.3缩短两次分娩的日数
两个成功分娩间的日数,包括断乳至再配种,怀孕期和泌乳期的天数。一般而言,母猪在断乳至再配种间隔平均在10天以内,如超过10天表示该母猪有乏情的现象。怀孕期平均是114天,范围在112至118天之间,而泌乳期平均28天,在台湾一般是在21至35天之间。如果母猪断乳至再配种、怀孕和泌乳期间分别为10、114和28天,则一头种母猪每年可生产2.4胎。事实上,猪场母猪的年产胎数远低于2.4胎,原因是母猪断乳至再配种的天数超过10天甚多。如何缩短断乳至再配种的天数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重点。其作法为,断乳后母猪可数头移置一栏,并有机会接触成熟公猪,以提早发情再配种。泌乳期间增加饲料喂量或任其自由采食,以及在母猪乳房消肿后于配种前加料刺激均是有效提早母猪发情和增加排卵数与产仔数的作法。
3.4增加产仔数
对新母猪而言,配种前10~14天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并提高产仔猪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新母猪有效。事实上,母猪排卵数18~20个,但在配种时,不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受精都会因配种适期掌握不准,而导致太早或过迟配种,损失部分卵。故配种适期的掌握非常重要。新母猪接受公猪或人工测试站立反应后12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经产母猪则延后4小时,即16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
参 考 文 献
[1]冯立志:肥育猪炎热季节的饲粮营养水平研究,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李勤建: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与措施要点,河南畜牧兽医.2011年第4期。
[3]林映才:三种营养需要模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