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课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我们要精心设计品德课的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创设情境,促使品德链接生活, 利用课堂插曲生成资源,引导实践张扬个性。
关键词:品德课;导入
中图分类号:G462.3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品德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在品德课的起始阶段,要迅速集中能够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我国元代的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品德生活课的导入也应该如此,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把握知识点;漂亮,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精彩的起点当如瀑布,骤响易彻,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而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知情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获得全国品德与生活教学比赛一等奖的吴利强在教学《规则在哪里》时,先说:我们来玩“石头、剪子、布”游戏,我必胜!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说大话,怎么可能?”。吴老师在游戏中亮出了拳头,而学生则石头、剪子和布都有。老师说:“剪子输了,请放下。”拿剪子的学生觉得有理由,就认输了。吴老师又说:“拳头放下,因为你的小拳头打不了我的大拳头。”学生存有异议,但也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最后,吴老师又说“布的放下,因为你的布包不了我这个大拳头。”同学们面面相觑,明知似乎哪里不太对,但又说不出为什么。至此,学生的好奇心完全被激起,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吴老师师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导入了新课: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学习主题——规则,同时进行板书。激起了學生的求知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殿堂。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悬念时一定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个“悬”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知识点,更不能“悬空”——与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
二.创设情境,链接生活
品德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品德。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升品德问题,从学生的以有生活经验出发,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也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生活的联系——品德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品德。
例如,在教学《我生活的地方》学习内容的时候,教师事先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家乡的风情,把它做成CAI课件之中。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咱家乡来了一群客人,你怎么像他们介绍?”学生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说了一大堆,有学生说:家乡有低丘环绕的黄龙山、古色古香的河阳民居、有山水神秀的仙都……这时,马上有学生接着说:我还知道仙都鼎湖峰是“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立刻,很多学生都嚷起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它的形状像春笋,有170多 米高呢!也有学生抢着说:我知道的更多,鼎湖峰顶上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永远不会干竭!又有学生补充说:据说鼎湖峰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呢。最了不起的是一位学生站起来吟诵: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哪里还需要教师强调学生们热爱家乡呢!
如今,网络信息资源取之不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爱好、需求,在新课程中融进现代生活内容,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生活,使现代化教学、现实生活、品德学习融为一体,引起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关爱,对未来的憧憬。当然,在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校,也可采用投影等电教手段,同样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三.利用插曲,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打乱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顾此失彼,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但教师若能根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引导为自己所用,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课堂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一次,铃声响起后,一学生才匆匆跑进教室,红领巾在慌乱中掉在了地上,他随手一捡,攥成一团,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所有的学生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大胆的教学思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何不让学生从这件事情中学习新知识?于是,我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就让我们谈谈红领巾的来历吧!”因为在入队时已经进行了队的教育,学生们一听,马上说红领巾来之不易,是红旗的一角,也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在大家善意的话语中,有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爱护红领巾,在接下去学习《鲜艳的红领巾》主题时,大家的兴致非常浓厚。
四、引导实践,张扬个性
学生的品德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访问与交流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记忆。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品德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独特的体验感受。
例如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时,我事先了解到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没有留心去观察。在经过申请后,在这节课开始,我就带学生在社区内展开“寻美搜索大行动”。学生们可来劲了。结果在这次行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拍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如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照片、音像和文字资料,学生调动了自己的各种器官(眼、耳、鼻、皮肤等),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到阳光、空气、水是生命中重要的三元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生活才丰富多彩、富有趣味。同时,学生也观察到了生活周围的环境存在着被污染、被破坏的情况,发出了大家要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共创一个美好家园的最强音。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品德小故事、小道具、小问题、小细节等导入新课。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一开始就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德育》2005年1-5月刊
[3]. 李志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新华出版社
关键词:品德课;导入
中图分类号:G462.3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品德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在品德课的起始阶段,要迅速集中能够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我国元代的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品德生活课的导入也应该如此,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把握知识点;漂亮,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的能力。精彩的起点当如瀑布,骤响易彻,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而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使知情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获得全国品德与生活教学比赛一等奖的吴利强在教学《规则在哪里》时,先说:我们来玩“石头、剪子、布”游戏,我必胜!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说大话,怎么可能?”。吴老师在游戏中亮出了拳头,而学生则石头、剪子和布都有。老师说:“剪子输了,请放下。”拿剪子的学生觉得有理由,就认输了。吴老师又说:“拳头放下,因为你的小拳头打不了我的大拳头。”学生存有异议,但也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最后,吴老师又说“布的放下,因为你的布包不了我这个大拳头。”同学们面面相觑,明知似乎哪里不太对,但又说不出为什么。至此,学生的好奇心完全被激起,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吴老师师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导入了新课: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学习主题——规则,同时进行板书。激起了學生的求知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殿堂。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悬念时一定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这个“悬”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知识点,更不能“悬空”——与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
二.创设情境,链接生活
品德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品德。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升品德问题,从学生的以有生活经验出发,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也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生活的联系——品德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品德。
例如,在教学《我生活的地方》学习内容的时候,教师事先用数码相机拍下了家乡的风情,把它做成CAI课件之中。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咱家乡来了一群客人,你怎么像他们介绍?”学生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说了一大堆,有学生说:家乡有低丘环绕的黄龙山、古色古香的河阳民居、有山水神秀的仙都……这时,马上有学生接着说:我还知道仙都鼎湖峰是“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立刻,很多学生都嚷起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它的形状像春笋,有170多 米高呢!也有学生抢着说:我知道的更多,鼎湖峰顶上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永远不会干竭!又有学生补充说:据说鼎湖峰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呢。最了不起的是一位学生站起来吟诵: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哪里还需要教师强调学生们热爱家乡呢!
如今,网络信息资源取之不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爱好、需求,在新课程中融进现代生活内容,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生活,使现代化教学、现实生活、品德学习融为一体,引起学生对品德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关爱,对未来的憧憬。当然,在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学校,也可采用投影等电教手段,同样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三.利用插曲,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打乱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顾此失彼,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但教师若能根据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引导为自己所用,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课堂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一次,铃声响起后,一学生才匆匆跑进教室,红领巾在慌乱中掉在了地上,他随手一捡,攥成一团,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所有的学生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大胆的教学思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何不让学生从这件事情中学习新知识?于是,我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就让我们谈谈红领巾的来历吧!”因为在入队时已经进行了队的教育,学生们一听,马上说红领巾来之不易,是红旗的一角,也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在大家善意的话语中,有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爱护红领巾,在接下去学习《鲜艳的红领巾》主题时,大家的兴致非常浓厚。
四、引导实践,张扬个性
学生的品德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访问与交流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记忆。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品德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独特的体验感受。
例如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时,我事先了解到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没有留心去观察。在经过申请后,在这节课开始,我就带学生在社区内展开“寻美搜索大行动”。学生们可来劲了。结果在这次行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拍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如空气清新、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照片、音像和文字资料,学生调动了自己的各种器官(眼、耳、鼻、皮肤等),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到阳光、空气、水是生命中重要的三元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生活才丰富多彩、富有趣味。同时,学生也观察到了生活周围的环境存在着被污染、被破坏的情况,发出了大家要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共创一个美好家园的最强音。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品德小故事、小道具、小问题、小细节等导入新课。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一开始就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德育》2005年1-5月刊
[3]. 李志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