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六个一”模式以提升理工科研究生专业综合素养,使得研究生了解其参与的训练项目的目的意义,引导其反思总结,从而实现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研究生。
关键词:培养模式;理工科研究生;“六个一”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加快。研究生培养模式本身亟需一定的调整,旨在培养能改善教育实践的人才,以适应持续不断提升的教育发展速度[1]。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研究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就职的研究生能充当多面手,具备处理专业事务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科研实验平台是高校科研创新的基本单位,随着国家对科研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得到迅速發展[2],然而受限于高考制度的导向和高等教育对理工的侧重性,大多数研究生局限在导师的指令下进行有限的科研活动,以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事后的领悟及反思能力差[3-4]。以科学研究实验为例,在专业科学研究活动中,反映出部分理工科研究生没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对社会需求的调研不足,综合素质欠缺[5]。
自2016年6月始,本课题组基于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项目,首次实行“六个一”人才培养模式,即1项发明专利,1篇学术论文,1次课题申请,1次科研类评审,1次大型学术会议报告,1次组织学术会议的经历。在此培养模式的指导下,让研究生感受训练项目的过程、目的和意义,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六个一”培养模式分析
综合素养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适用于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6]。不仅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采用“六个一”的培养模式,可极大地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项发明专利
专利是研究生了解自己研究方向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最新的技术信息90%以上是最先出现在专利文献当中的,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究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6]。专利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双创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撰写专利,研究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学习热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一篇学术论文
俗话说的好:论文是学术界的通行货币,影响因子就是货币的面值。写论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文章不是论文[7]。研究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论文的发表也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一次课题申请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指出: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加困难。成功申请课题的前提是有好的选题,可以说是“大浪淘沙挑金子”。在申请过程中,从课题设计到标书成立,再从撰写申请到获得资助,每个环节都要求研究生要有很强的资料收集能力,能够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一次科研类课题评审
参加科研评审,通过与评审专家的沟通交流,研究生能够明确自身是否有完成项目的基础,同时对课题实施的步骤和方向更加清晰。在科研评审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科研道路明确导向。
(五)一次大型学术会议报告
在学术会议中做报告,对语言能力,研究能力、PPT制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参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最高效的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拓展视野,而且能够和同行深入交流分享,获得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六)一次组织学术会议经历
会议组织者要明确会议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等。会议前的准备,会议中的机灵应变,会议后的完美结尾,都是会议效率的关键因素。成功的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对于研究生沟通能力、统筹能力有很大提高,也是体现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
“六个一”模式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见图1,对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效果。借助“六个一”模式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流程,形成一套易于操作和效果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掌握技能、反思学习过程。
三、“六个一”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组会
每周组会制:文献汇报,实验汇报及交流讨论。以此督促研究生及时整理知识点,引发深入思考,锻炼口头汇报能力,加强问答能力;导师及时了解了研究生学习进展,以便进行高效的引导。
实施以来,组内研究生无论是在学习进展,还是个人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课题组内也形成了一种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良好风气。
(二)学年任务
本模式每一个环节,均由师生共同参与,其培养方案见表1。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引导,加强自我评价与反思的系统培训,加强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模式具体的训练过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1.训练目的
在循序渐进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创作、组织等能力。在学校支持、导师带领下,研究生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平台,逐渐提升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争取将每位研究生培养成各方面能力优异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才。
2.训练要求
研究生接受培养期间,对自己要有目标、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对同学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有爱心;对导师要理解,尊重,有敬畏之心。 第一阶段:研一阶段,从接手导师安排的课题方向,到入门、到科普、到深入研究。在过程中具备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完成1篇国家专利,完成1篇综述性论文。
第二階段:经过研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基本具备开展课题实验的能力。在研二期间,重点在科研实践,逐步开展实验设计,着手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表征分析,着手撰写论文,并尝试申请课题项目,同时积极了解学术报告会议相关内容,能够独立制作学术会议海报。
第三阶段:进入研三,研究生已具备高理论素养和高实践经验。在此期间,参加科研类评审,是对专业素养的评定,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是对眼界进一步的提升;组织学术会议,是全方位的考验和锻炼。
与此同时,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年至少参加1次大型学术年会,及时了解研究方向最新学术动态,确保与时俱进。经过重重锻炼,最终回归论文及答辩,完美收官。
3.训练结果
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督促学生进步提高。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使得研究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四、建设现状及研究成果
本团队目前在读研究生数达13人,作为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复合型导师团队,积极探索并践行“六个一”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工作实效,促进了研究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成果与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科研导向,调动研究生的学术热情
回顾过去三年,“六个一”培养模式极大促进了课题组研究生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在论文发表上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连年递增,水平亦逐渐提高。此外,学生多次获得学术会议优秀学术报告奖项、国家奖学金,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推动了课题深入发展,也拓宽了学生就业去向,见表2。
(二)改革培养模式,推进课题组的成果转化
以培养机制探索改革为契机,紧紧抓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特色研究方向、促进成果产业化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主线,课题组建立起全面、完整、动态的专业知识架构,取得了颇丰的项目转化效果,其中包括高活性纳米氧化铝粉体成果转化和激光照明荧光陶瓷成果转化。
成立了以重点实验室人才团队和技术为支撑的产学研深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新沂研究院,成立半年就卖出单笔500万元专利技术[8],真正实现了从“书架”走向“货架”,并为将来课题组新的成果直接转化提供了渠道。
(三)提升教研能力,加强导师队伍体制建设
“六个一”研究生培养机制,起到了联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枢纽作用,促使导师努力跟踪本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开拓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课题组负责人陈老师获批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得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称号;张老师获得江苏省2017年C级六大人才高峰,获得了年度人才补助奖励,并且入选江苏省2017年双创博士(科技副总类)的人才评审,2017和2019年分别获得职称晋升。
(四)树立核心意识,推动学院优势学科发展
自“六个一”模式实施以来,团队围绕光学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全固态照明等研究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和高功率中红外激光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为我校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获得“良好”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随着“六个一”模式在课题组之间的不断推广,学院内部对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连续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获取并转化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将以“六个一”模式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室聚集培养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作用,为更好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结语
“六个一”模式强调研究生不以单项科研能力为训练重点,更加侧重学会“如何去做”,并思索“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好”。借助“六个一”模式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形成一套易于操作和效果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巍, 张晓宇.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校园(上旬), 2017, (09): 146.
[2]李瑞琴, 吕凌燕, 闫敏, 袁永, 张振强. 探索科研实验平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03): 159-161.
[3]姜囡, 刘韵婷. 新工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1): 90-93.
[4]汪称宇. 材料学科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探索 [J]. 智库时代, 2019, (50): 80-81.
[5]吕淑青, 肖鹏. 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 (07): 113-115.
[6]杨雪萍.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英语研究生教育培养探索--评《科技英语综合教程》[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09): 255.
[7]史倩青. 中国专利检索免费数据库简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22): 130-131+133.
[8]中国科技网. 这家研究院成立半年就卖出单笔500万元专利技术http://www.stu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
0/06/23/content_961250.shtml?from=timeline.
项目基金: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六个一”模式探究(Y2016JGY0108)
作者简介:王骋(1988— ),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张乐,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功能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及其产业化。
关键词:培养模式;理工科研究生;“六个一”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加快。研究生培养模式本身亟需一定的调整,旨在培养能改善教育实践的人才,以适应持续不断提升的教育发展速度[1]。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研究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就职的研究生能充当多面手,具备处理专业事务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科研实验平台是高校科研创新的基本单位,随着国家对科研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得到迅速發展[2],然而受限于高考制度的导向和高等教育对理工的侧重性,大多数研究生局限在导师的指令下进行有限的科研活动,以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事后的领悟及反思能力差[3-4]。以科学研究实验为例,在专业科学研究活动中,反映出部分理工科研究生没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对社会需求的调研不足,综合素质欠缺[5]。
自2016年6月始,本课题组基于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项目,首次实行“六个一”人才培养模式,即1项发明专利,1篇学术论文,1次课题申请,1次科研类评审,1次大型学术会议报告,1次组织学术会议的经历。在此培养模式的指导下,让研究生感受训练项目的过程、目的和意义,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六个一”培养模式分析
综合素养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适用于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6]。不仅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采用“六个一”的培养模式,可极大地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项发明专利
专利是研究生了解自己研究方向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最新的技术信息90%以上是最先出现在专利文献当中的,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究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6]。专利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双创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撰写专利,研究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学习热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一篇学术论文
俗话说的好:论文是学术界的通行货币,影响因子就是货币的面值。写论文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文章不是论文[7]。研究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论文的发表也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一次课题申请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指出: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加困难。成功申请课题的前提是有好的选题,可以说是“大浪淘沙挑金子”。在申请过程中,从课题设计到标书成立,再从撰写申请到获得资助,每个环节都要求研究生要有很强的资料收集能力,能够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一次科研类课题评审
参加科研评审,通过与评审专家的沟通交流,研究生能够明确自身是否有完成项目的基础,同时对课题实施的步骤和方向更加清晰。在科研评审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科研道路明确导向。
(五)一次大型学术会议报告
在学术会议中做报告,对语言能力,研究能力、PPT制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参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最高效的掌握学术前沿动态、拓展视野,而且能够和同行深入交流分享,获得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六)一次组织学术会议经历
会议组织者要明确会议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等。会议前的准备,会议中的机灵应变,会议后的完美结尾,都是会议效率的关键因素。成功的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对于研究生沟通能力、统筹能力有很大提高,也是体现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
“六个一”模式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见图1,对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效果。借助“六个一”模式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流程,形成一套易于操作和效果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掌握技能、反思学习过程。
三、“六个一”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组会
每周组会制:文献汇报,实验汇报及交流讨论。以此督促研究生及时整理知识点,引发深入思考,锻炼口头汇报能力,加强问答能力;导师及时了解了研究生学习进展,以便进行高效的引导。
实施以来,组内研究生无论是在学习进展,还是个人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课题组内也形成了一种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良好风气。
(二)学年任务
本模式每一个环节,均由师生共同参与,其培养方案见表1。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引导,加强自我评价与反思的系统培训,加强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模式具体的训练过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1.训练目的
在循序渐进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创作、组织等能力。在学校支持、导师带领下,研究生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平台,逐渐提升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争取将每位研究生培养成各方面能力优异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才。
2.训练要求
研究生接受培养期间,对自己要有目标、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对同学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有爱心;对导师要理解,尊重,有敬畏之心。 第一阶段:研一阶段,从接手导师安排的课题方向,到入门、到科普、到深入研究。在过程中具备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完成1篇国家专利,完成1篇综述性论文。
第二階段:经过研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基本具备开展课题实验的能力。在研二期间,重点在科研实践,逐步开展实验设计,着手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表征分析,着手撰写论文,并尝试申请课题项目,同时积极了解学术报告会议相关内容,能够独立制作学术会议海报。
第三阶段:进入研三,研究生已具备高理论素养和高实践经验。在此期间,参加科研类评审,是对专业素养的评定,参加大型学术会议,是对眼界进一步的提升;组织学术会议,是全方位的考验和锻炼。
与此同时,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年至少参加1次大型学术年会,及时了解研究方向最新学术动态,确保与时俱进。经过重重锻炼,最终回归论文及答辩,完美收官。
3.训练结果
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督促学生进步提高。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在实践中提高,使得研究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四、建设现状及研究成果
本团队目前在读研究生数达13人,作为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复合型导师团队,积极探索并践行“六个一”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工作实效,促进了研究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成果与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科研导向,调动研究生的学术热情
回顾过去三年,“六个一”培养模式极大促进了课题组研究生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在论文发表上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连年递增,水平亦逐渐提高。此外,学生多次获得学术会议优秀学术报告奖项、国家奖学金,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推动了课题深入发展,也拓宽了学生就业去向,见表2。
(二)改革培养模式,推进课题组的成果转化
以培养机制探索改革为契机,紧紧抓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特色研究方向、促进成果产业化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主线,课题组建立起全面、完整、动态的专业知识架构,取得了颇丰的项目转化效果,其中包括高活性纳米氧化铝粉体成果转化和激光照明荧光陶瓷成果转化。
成立了以重点实验室人才团队和技术为支撑的产学研深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新沂研究院,成立半年就卖出单笔500万元专利技术[8],真正实现了从“书架”走向“货架”,并为将来课题组新的成果直接转化提供了渠道。
(三)提升教研能力,加强导师队伍体制建设
“六个一”研究生培养机制,起到了联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枢纽作用,促使导师努力跟踪本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开拓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课题组负责人陈老师获批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得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称号;张老师获得江苏省2017年C级六大人才高峰,获得了年度人才补助奖励,并且入选江苏省2017年双创博士(科技副总类)的人才评审,2017和2019年分别获得职称晋升。
(四)树立核心意识,推动学院优势学科发展
自“六个一”模式实施以来,团队围绕光学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全固态照明等研究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和高功率中红外激光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为我校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获得“良好”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做出突出贡献。
随着“六个一”模式在课题组之间的不断推广,学院内部对高层次人才的凝聚力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连续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获取并转化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将以“六个一”模式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室聚集培养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作用,为更好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结语
“六个一”模式强调研究生不以单项科研能力为训练重点,更加侧重学会“如何去做”,并思索“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好”。借助“六个一”模式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理工科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形成一套易于操作和效果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巍, 张晓宇.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校园(上旬), 2017, (09): 146.
[2]李瑞琴, 吕凌燕, 闫敏, 袁永, 张振强. 探索科研实验平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03): 159-161.
[3]姜囡, 刘韵婷. 新工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1): 90-93.
[4]汪称宇. 材料学科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探索 [J]. 智库时代, 2019, (50): 80-81.
[5]吕淑青, 肖鹏. 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 (07): 113-115.
[6]杨雪萍.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技英语研究生教育培养探索--评《科技英语综合教程》[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09): 255.
[7]史倩青. 中国专利检索免费数据库简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22): 130-131+133.
[8]中国科技网. 这家研究院成立半年就卖出单笔500万元专利技术http://www.stu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
0/06/23/content_961250.shtml?from=timeline.
项目基金: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六个一”模式探究(Y2016JGY0108)
作者简介:王骋(1988— ),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张乐,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功能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及其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