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二十六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写上了短短9句话365个字。两年时光里,每句话、每个字都换成了真金和白银,变成了铿锵的数据,结出了喜人的硕果。回眸过去两年,真是好政策带来教育大发展。
两年间,一串串实在的数字,一条条实在的支持,看得见、摸得着,展示着上级的关怀和帮扶,扶持政策变成了真金和白银。《若干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实施方案(2013-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文件陆续出台,为赣州教育发展装上了四个“助推器”。国家、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了倾斜支持,部分项目给予了切块支持,赣州累计获得中央、省教育项目资金32.7亿元;获得省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单独面向赣州招生442个,并逐年实现扩院校、扩专业、扩计划;获得特岗教师计划3168 名,两区人才支教计划682名,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984名,为地方减轻财政支出达1.2亿余元,其中每年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指标都占全省计划总数的半数以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是全省唯一国家试点市;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院、赣南医学院、赣州师专4所高校获得特殊支持,其中赣南教育学院顺利改制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得以实现,同时该校离子型稀土获国家批准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赣州市高校博士人才培养零的突破,赣南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两年来,在苏区振兴大背景下,全市吸引社会捐资1.3亿元,捐建了一大批校舍。
两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教育,制定系列教育政策,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正在跨越发展的赣州教育创造了无限的“发力空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的意见》《赣州市校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制订《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赣州教育云工程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性教育支出66.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13.9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6%。市本级财政投入近两年成倍增长,预算投入1亿元,为各地新购置校车进行补助及对公办幼儿园建设进行奖补;投入资金2亿元在南康区启动了赣州职教园区建设;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又计划安排教育专项资金3.68亿元,用于设立教育云示范工程、教师队伍培训、民办幼儿园奖补、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安保人员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
两年间,全市教育系统感恩奋进,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特色和质量,中职教育抓发展”的思路,积极创新创特,主攻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创新方式推项目。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教育项目推进工作会;指导各地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中长期项目库;联合相关部门对资金量大的项目进行了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将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抄报市分管领导及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推动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赣州市抓项目建设的举措得到省教育厅的好评,在全省校建财务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创新方式抓队伍。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 “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干部教师达9万余人次,走访学生家庭120.6万余户,征集采纳合理化建议4.6万余条,家长对家访活动的满意度达到99.3%,《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大江网等媒体,中共江西省委《信息专报》等进行了深入报道。三是创新方式抓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了“苏区精神进校园”和“书香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赣州市有7所普通高中获得省特色高中试点校称号。四是创新方式抓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和学校安全隐患台账建设,全市集中开展了多次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了校车安全管理。赣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在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被邀作了典型发言。五是创新方式抓党建。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委局机关每月举办两次干部职工“读书讲坛”。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深入一所学校,听一堂课,召开一次由师生、家长及当地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自费到学生食堂用一次餐,慰问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第一批次征求意见表1000余份,征集意见建议88条。
两年后,晒晒教育发展的成绩单,虽然和发达地区有差距,但赣州教育发展的基础正变好,速度正变快,质量正变优。两年累计筹集校建资金40.82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98.7万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达1050万平方米。在校改工程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寄宿制学校逐步配备了标准的宿舍、食堂、洗浴、厕所等生活设施。其中累计筹集校舍危房改造资金9.2亿元,消除校舍危房面积133万平方米,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筹集资金1.27亿元,新(改、扩)建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10.2万平方米,并购置学生用床、炊具、锅炉、饮水设施等生活设备;筹集食堂建设资金6.7亿元,规划食堂建设项目2789个,面积53万平方米;争取全市329个项目纳入国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教师周转宿舍4194套,已新建229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生住危房、睡楼板、带饭菜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全市开工建设14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改扩建622所幼儿园,增设附属班1318个,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9.9%、98.8%;中职就业形势好,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7%;师资学历达标高,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9.57%、初中98.53%、普通高中92.37%、职业高中74.04%;每年落实各类济困助学资金10亿余元,补助各类学生100余万名;11个县(市)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惠及280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70余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普通高考连创佳绩,各项指标全省排名连年前移,其中连续两年普通文理科二本线以上上线考生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014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占考生比全省排名第四,二本以上万人比全省排名第三(比2013年前进5位)。
这些铿锵的数据,喜人的硕果,美好的前景,印证着两年来赣州教育的不平凡。但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成就未来。2014年,国家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这是赣州“教育领域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改革发展新征程。今后一段时期,赣州教育将遵循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在发展思路上超越传统,在发展举措上超越常规,在发展势头上超越他人,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速度,力争通过后发赶超,努力在“十三五”时期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全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赣州教育发展加速度”。
(作者系赣州市教育局局长)
两年间,一串串实在的数字,一条条实在的支持,看得见、摸得着,展示着上级的关怀和帮扶,扶持政策变成了真金和白银。《若干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实施方案(2013-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文件陆续出台,为赣州教育发展装上了四个“助推器”。国家、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了倾斜支持,部分项目给予了切块支持,赣州累计获得中央、省教育项目资金32.7亿元;获得省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单独面向赣州招生442个,并逐年实现扩院校、扩专业、扩计划;获得特岗教师计划3168 名,两区人才支教计划682名,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984名,为地方减轻财政支出达1.2亿余元,其中每年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指标都占全省计划总数的半数以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是全省唯一国家试点市;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院、赣南医学院、赣州师专4所高校获得特殊支持,其中赣南教育学院顺利改制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得以实现,同时该校离子型稀土获国家批准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赣州市高校博士人才培养零的突破,赣南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两年来,在苏区振兴大背景下,全市吸引社会捐资1.3亿元,捐建了一大批校舍。
两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教育,制定系列教育政策,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正在跨越发展的赣州教育创造了无限的“发力空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的意见》《赣州市校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制订《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赣州教育云工程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性教育支出66.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13.9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6%。市本级财政投入近两年成倍增长,预算投入1亿元,为各地新购置校车进行补助及对公办幼儿园建设进行奖补;投入资金2亿元在南康区启动了赣州职教园区建设;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又计划安排教育专项资金3.68亿元,用于设立教育云示范工程、教师队伍培训、民办幼儿园奖补、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安保人员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
两年间,全市教育系统感恩奋进,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特色和质量,中职教育抓发展”的思路,积极创新创特,主攻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创新方式推项目。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教育项目推进工作会;指导各地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中长期项目库;联合相关部门对资金量大的项目进行了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将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抄报市分管领导及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推动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赣州市抓项目建设的举措得到省教育厅的好评,在全省校建财务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创新方式抓队伍。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 “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干部教师达9万余人次,走访学生家庭120.6万余户,征集采纳合理化建议4.6万余条,家长对家访活动的满意度达到99.3%,《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大江网等媒体,中共江西省委《信息专报》等进行了深入报道。三是创新方式抓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了“苏区精神进校园”和“书香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赣州市有7所普通高中获得省特色高中试点校称号。四是创新方式抓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和学校安全隐患台账建设,全市集中开展了多次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了校车安全管理。赣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在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被邀作了典型发言。五是创新方式抓党建。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委局机关每月举办两次干部职工“读书讲坛”。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深入一所学校,听一堂课,召开一次由师生、家长及当地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自费到学生食堂用一次餐,慰问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第一批次征求意见表1000余份,征集意见建议88条。
两年后,晒晒教育发展的成绩单,虽然和发达地区有差距,但赣州教育发展的基础正变好,速度正变快,质量正变优。两年累计筹集校建资金40.82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98.7万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达1050万平方米。在校改工程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寄宿制学校逐步配备了标准的宿舍、食堂、洗浴、厕所等生活设施。其中累计筹集校舍危房改造资金9.2亿元,消除校舍危房面积133万平方米,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筹集资金1.27亿元,新(改、扩)建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10.2万平方米,并购置学生用床、炊具、锅炉、饮水设施等生活设备;筹集食堂建设资金6.7亿元,规划食堂建设项目2789个,面积53万平方米;争取全市329个项目纳入国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教师周转宿舍4194套,已新建229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生住危房、睡楼板、带饭菜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全市开工建设14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改扩建622所幼儿园,增设附属班1318个,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9.9%、98.8%;中职就业形势好,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7%;师资学历达标高,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9.57%、初中98.53%、普通高中92.37%、职业高中74.04%;每年落实各类济困助学资金10亿余元,补助各类学生100余万名;11个县(市)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惠及280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70余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普通高考连创佳绩,各项指标全省排名连年前移,其中连续两年普通文理科二本线以上上线考生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014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占考生比全省排名第四,二本以上万人比全省排名第三(比2013年前进5位)。
这些铿锵的数据,喜人的硕果,美好的前景,印证着两年来赣州教育的不平凡。但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成就未来。2014年,国家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这是赣州“教育领域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改革发展新征程。今后一段时期,赣州教育将遵循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在发展思路上超越传统,在发展举措上超越常规,在发展势头上超越他人,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速度,力争通过后发赶超,努力在“十三五”时期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全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赣州教育发展加速度”。
(作者系赣州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