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子夜,长达6个小时的漫长飞行终于结束了。大片的湿热扑面而来。海关先生似乎对睡眼惺忪的中国人格外宽松,几乎没有等待的过程,一下子被抛到了热带的雨季。眉眼勾画的非常鲜艳的女孩子们迎上前来,给我们戴上异香扑鼻的花环。6天的异国之旅就这样从夜半时分开始了。
目前,中国赴巴厘的航班都是半夜里飞的“红眼航班”。经济舱来回机票仅986元!与中国有3000公里之遥的赤道以南印尼小岛巴厘,近年正成为国人一个新的旅游方向。据称,该岛游客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来自中国,当地《Bali Travel》列出的今年来客排行榜中,中国紧随日本之后,位居“亚军”,有1.8万余人之多。
巴厘岛的山山水水被海水环抱着,蓝至极致的天空上不时上演着白云苍狗的活剧。28°C的平均气温,一日几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除去天与海,满眼四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它是印度尼西亚的3大旅游名岛,也是欧美人士几十年来的度假胜地。史载,1588年就有3个荷兰航海家因船只失事漂至此岛,但后来有机会搭船回国时,却只有1人愿意回去,可见该岛的魅力。
中国游客大多住宿在距机场不远的努萨杜瓦、库塔一带。旅行社也深谙国人心理,选的都是五星级邻海大宾馆。岛上的每一个清晨,都是在“啾啾”的鸟鸣声中开始的。宾馆的阳台直通大院,大院的“围墙”除了各色茂密的植物,就是辽阔的海洋。蓝色的天、绿色的叶、白色的云、黄色的沙、闪烁的海。你随时可以下到清凉的游泳池里,看椰树、听海涛、看沙滩上男女晒太阳。
南湾:浮潜、香蕉船、水上摩托、玻璃船看海底动物、水上降落伞……
情人崖:有可爱而危险猴群出没的乌鲁瓦图海边断崖,偏偏附会出一段琼瑶式殉情故事……
海神庙:一处时常被潮水阻断的岸边印度神庙……
蜡染村―银器村―石雕村―木雕村……
象窟―皇陵―梯田―圣泉庙……
巴厘岛最令人迷恋的是热带雨林的暖风和碧蓝清澈的海水。逃离喧嚣的都市,裸露在阳光下、裸露在沙滩上,从容、舒展、漫无目标。数不清的海景风情以及色彩丰富的食物、木雕、蜡染、油画、纺织、舞蹈和音乐让游客沉醉其中不思归期。投身温暖的印度洋,随海浪浮沉,把自己埋在沙土里,沐浴在阳光下,看满沙滩的艳丽泳装。这样的日子,当然每天都是节日。这样的地方,就是天堂,游人的天堂。
阿勇河漂流、库塔“自由行”购物、金巴兰海滩吃一顿“浪漫”的晚餐。甚至临回程那天早上睡一个懒觉,都被排入了旅行的行程,这就是团队旅游。在空调大巴一站站的驱驰间,我们奔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完成一项又一顶观光的任务。其间穿插着按照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一处处购物点:咖啡豆要分公母的咖啡厂、只有中国人进出的鱼翅、燕窝店,制作中国特色菩萨的木雕场。
很早就知道巴厘岛是世界工艺品的设计生产中心,但巴厘人的艺术天份和审美水准,不是亲临其境是很难想像的。不论寺庙、民宅、饭店,政府机关、商号都是色彩丰富、画栋雕梁的建筑。甚至警察局、银行、邮局门前,随处都是各种印度教的神像和雕塑。星级宾馆和稍稍考究饭店的庭园,都远胜我们刻意求工的园林。即或是小街僻巷里的杂货小店,农民们自己纺织的草席也充溢着形式的美感。就连随便一条歪斜的木凳,往往都镂刻着夸张的鳄鱼头尾。毫不夸张地说,巴厘人个个都是艺术家。随便把他们的生活器具运到上海西区的“民艺店”里,就能赚取成倍的利润。
巴厘的原住民是多种南岛移民的混血后代,早在公元前300年这里的文化已非常进步。11世纪前这里受佛教的影响,据说还有唐朝的和尚到过这里。13世纪时,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开始统治巴厘。以后伊斯兰教文化控制整个印度尼西亚,唯独该岛居民信奉印度教至今。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荷兰人统治了巴厘34年,接着日本人又占据了3年。因为风光和这里的宗教传统,上世纪大批欧洲艺术家受到巴厘文化影响,著名者如高更。更有人干脆来此落地生根,与当地艺人合作开发既有民间元素,又符合当代审美习惯的家居用品。
漫步在悠闲的乌布小镇、喧闹的库塔集市,旅游纪念品的品种之多,足以令人疯狂。如果说我们丽江古镇有一万家店铺,但所售的商品却不会超过十种。在这里,店铺的总数只会比丽江更多,但绝对每个店里都有不同的东西。单是T恤,据我估计就有上千个品种!路旁的稻田间可能突然会冒出的一间透明玻璃大画廊,里面也许就有几张令人称奇的抽象油画。面对如此的诱惑,需要的是鉴别艺术品和普通纪念品的眼光。
巴龙舞剧场,每天上午由当地旅游部门组织的专门为外国游客上演的《狮与剑舞》,是巴厘岛舞蹈艺术的精髓,完整地展现给你巴厘人的宗教信仰、善恶感和审美观。我们听不懂歌词,也看不懂手指的语言,但可以理解在巴厘人眼里,善与恶,并不是光从外表的丑或美、强或弱来描述的。巴龙舞里,代表善的力量的狮怪面目狰狞,而代表恶的势力的黑寡妇却美艳动人。舞蹈动作时而舒缓从容。宇宙间善和恶的对立、抗争,通过舞蹈家的眼神步态、举手投足,徐徐道来。
巴厘岛的人非常可爱,尽管游客众多,商业发达,但我们的所见都是极淳朴憨厚的。这里宗教气氛浓厚,每天要敬两次神。各处供奉的神像、牌位之类,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不讲原则”,既向善神致敬,也要安抚恶神。
目前,中国赴巴厘的航班都是半夜里飞的“红眼航班”。经济舱来回机票仅986元!与中国有3000公里之遥的赤道以南印尼小岛巴厘,近年正成为国人一个新的旅游方向。据称,该岛游客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来自中国,当地《Bali Travel》列出的今年来客排行榜中,中国紧随日本之后,位居“亚军”,有1.8万余人之多。
巴厘岛的山山水水被海水环抱着,蓝至极致的天空上不时上演着白云苍狗的活剧。28°C的平均气温,一日几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除去天与海,满眼四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它是印度尼西亚的3大旅游名岛,也是欧美人士几十年来的度假胜地。史载,1588年就有3个荷兰航海家因船只失事漂至此岛,但后来有机会搭船回国时,却只有1人愿意回去,可见该岛的魅力。
中国游客大多住宿在距机场不远的努萨杜瓦、库塔一带。旅行社也深谙国人心理,选的都是五星级邻海大宾馆。岛上的每一个清晨,都是在“啾啾”的鸟鸣声中开始的。宾馆的阳台直通大院,大院的“围墙”除了各色茂密的植物,就是辽阔的海洋。蓝色的天、绿色的叶、白色的云、黄色的沙、闪烁的海。你随时可以下到清凉的游泳池里,看椰树、听海涛、看沙滩上男女晒太阳。
南湾:浮潜、香蕉船、水上摩托、玻璃船看海底动物、水上降落伞……
情人崖:有可爱而危险猴群出没的乌鲁瓦图海边断崖,偏偏附会出一段琼瑶式殉情故事……
海神庙:一处时常被潮水阻断的岸边印度神庙……
蜡染村―银器村―石雕村―木雕村……
象窟―皇陵―梯田―圣泉庙……
巴厘岛最令人迷恋的是热带雨林的暖风和碧蓝清澈的海水。逃离喧嚣的都市,裸露在阳光下、裸露在沙滩上,从容、舒展、漫无目标。数不清的海景风情以及色彩丰富的食物、木雕、蜡染、油画、纺织、舞蹈和音乐让游客沉醉其中不思归期。投身温暖的印度洋,随海浪浮沉,把自己埋在沙土里,沐浴在阳光下,看满沙滩的艳丽泳装。这样的日子,当然每天都是节日。这样的地方,就是天堂,游人的天堂。
阿勇河漂流、库塔“自由行”购物、金巴兰海滩吃一顿“浪漫”的晚餐。甚至临回程那天早上睡一个懒觉,都被排入了旅行的行程,这就是团队旅游。在空调大巴一站站的驱驰间,我们奔向一个又一个目标,完成一项又一顶观光的任务。其间穿插着按照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一处处购物点:咖啡豆要分公母的咖啡厂、只有中国人进出的鱼翅、燕窝店,制作中国特色菩萨的木雕场。
很早就知道巴厘岛是世界工艺品的设计生产中心,但巴厘人的艺术天份和审美水准,不是亲临其境是很难想像的。不论寺庙、民宅、饭店,政府机关、商号都是色彩丰富、画栋雕梁的建筑。甚至警察局、银行、邮局门前,随处都是各种印度教的神像和雕塑。星级宾馆和稍稍考究饭店的庭园,都远胜我们刻意求工的园林。即或是小街僻巷里的杂货小店,农民们自己纺织的草席也充溢着形式的美感。就连随便一条歪斜的木凳,往往都镂刻着夸张的鳄鱼头尾。毫不夸张地说,巴厘人个个都是艺术家。随便把他们的生活器具运到上海西区的“民艺店”里,就能赚取成倍的利润。
巴厘的原住民是多种南岛移民的混血后代,早在公元前300年这里的文化已非常进步。11世纪前这里受佛教的影响,据说还有唐朝的和尚到过这里。13世纪时,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开始统治巴厘。以后伊斯兰教文化控制整个印度尼西亚,唯独该岛居民信奉印度教至今。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荷兰人统治了巴厘34年,接着日本人又占据了3年。因为风光和这里的宗教传统,上世纪大批欧洲艺术家受到巴厘文化影响,著名者如高更。更有人干脆来此落地生根,与当地艺人合作开发既有民间元素,又符合当代审美习惯的家居用品。
漫步在悠闲的乌布小镇、喧闹的库塔集市,旅游纪念品的品种之多,足以令人疯狂。如果说我们丽江古镇有一万家店铺,但所售的商品却不会超过十种。在这里,店铺的总数只会比丽江更多,但绝对每个店里都有不同的东西。单是T恤,据我估计就有上千个品种!路旁的稻田间可能突然会冒出的一间透明玻璃大画廊,里面也许就有几张令人称奇的抽象油画。面对如此的诱惑,需要的是鉴别艺术品和普通纪念品的眼光。
巴龙舞剧场,每天上午由当地旅游部门组织的专门为外国游客上演的《狮与剑舞》,是巴厘岛舞蹈艺术的精髓,完整地展现给你巴厘人的宗教信仰、善恶感和审美观。我们听不懂歌词,也看不懂手指的语言,但可以理解在巴厘人眼里,善与恶,并不是光从外表的丑或美、强或弱来描述的。巴龙舞里,代表善的力量的狮怪面目狰狞,而代表恶的势力的黑寡妇却美艳动人。舞蹈动作时而舒缓从容。宇宙间善和恶的对立、抗争,通过舞蹈家的眼神步态、举手投足,徐徐道来。
巴厘岛的人非常可爱,尽管游客众多,商业发达,但我们的所见都是极淳朴憨厚的。这里宗教气氛浓厚,每天要敬两次神。各处供奉的神像、牌位之类,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不讲原则”,既向善神致敬,也要安抚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