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理念不断革新,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持续、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分析了分段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段教学法;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9-0061-02
引 言
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2019年,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在初一年级开展“初中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学习注意力现状及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专注度情况与初中生数学学科期末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一、分段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初中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随着教师讲课状态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教学时间的加长而变化:课堂初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逐步集中,听课效率也会逐步提高;中间某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稳定的状态;此后,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但是,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阶段、时间点是不同的,中考成绩越好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极点出现的时间越迟,听课效率越高。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初中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t(分)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学生的注意力从20分钟后开始下降,最后5分钟注意力最差。有些专家甚至认为,最后5分钟是纯粹的“垃圾时间”,应该削减[1]。因此,有专家表示,从理论上来说,中小学生学习20~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
如何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最有效学习的时间呢?如何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转化并提升最后5分钟的“垃圾时间”的效率呢?笔者带着课题组成员试着把一节课分成6个不同时长的时间段,尝试采用分段教学的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尽力及时、灵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分段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大部分学生的大脑皮层在某个阶段常常处于兴奋状态或抑制状态,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关键物品或事件时,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的感知区域形成兴奋中心区。此时,大脑皮层中的其他区域则会因为兴奋点被遏制,开始处于一定程度的冷漠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工作时只有某个或某些区域在工作,而其他区域在休息[2]。
大脑众区域的兴奋和冷漠这两种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外部条件的变化或大脑内部的改变都可使兴奋或冷漠发生转移、变化。因此,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如果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有所改变,学生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就会发生转移,使大脑进行工作和休息的区域互相转换、交替进行,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紧张与放松情绪的转化,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感[3]。
三、分段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步骤与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课堂45分钟时间分为长短不均的5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形式和任务。下面,笔者以“不等式的简单变形”为例,展示具体教学过程。
时段一:课前预习阶段(亦称课前预热阶段)以完成学案为主,约为3分钟。
虽然笔者每次课后都会适度布置预习任务及课后作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大多草草应付,甚至直接放弃预习。因此,笔者把课堂的前5分钟定为督促学生认真预习阶段,让学生认真研讨,填写学案。
时段二:课堂数学案例举例阶段,讲解教材用意,约为10分钟。
在本时段中,在学生研读完教材后,笔者举例讲解教材用意,带领学生回顾了解析一元一次方程时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哪些变形;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为学生下一阶段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做好准备。
时段三:学习举一反三阶段,进行知识迁移,约为18分钟。
在此时段,笔者通过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探究、交流,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活动与探究】
在这一环节,笔者通过剖析一元一次方程案例,引导学生解题,然后遵循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设计相应习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交流与讨论】
在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展示实验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理解及看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行适当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时段四:设计“你问我答”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查漏补缺,约为4分钟。
通过解答具体的数学习题,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但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尚未解决某些疑难问题。因此,笔者设计“你问我答”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学习中的疑惑点,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笔者再进行细致讲解。
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时段五:习题巩固时间,约为10分钟。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习题必须重难点突出,精简精练,题目不在于多(一般2个题目左右),而在于精,从而起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作用。
四、实施分段教学法的初步效果剖析
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分段教学,笔者所执教的初一(7)、(8)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对比差距非常明显:初一(7)班和(8)班的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学习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大胆直接,课堂气氛活跃;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准确率较高,分析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高,数学学习能力也稳步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分段教学法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分段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精准调整教学细节,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肖丽华.分段教学法为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添彩[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82,84.
吴健.初中数学课前、课中、课外的分段教学思考[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1):1.
李虎燕.快节奏分段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8):96.
作者简介:蔡双玉(1982.10-),女,福建石狮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石狮市骨干教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段教学法;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9-0061-02
引 言
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2019年,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在初一年级开展“初中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学习注意力现状及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专注度情况与初中生数学学科期末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一、分段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初中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随着教师讲课状态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教学时间的加长而变化:课堂初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逐步集中,听课效率也会逐步提高;中间某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稳定的状态;此后,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但是,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阶段、时间点是不同的,中考成绩越好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极点出现的时间越迟,听课效率越高。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初中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t(分)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学生的注意力从20分钟后开始下降,最后5分钟注意力最差。有些专家甚至认为,最后5分钟是纯粹的“垃圾时间”,应该削减[1]。因此,有专家表示,从理论上来说,中小学生学习20~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
如何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最有效学习的时间呢?如何在此基础上再努力转化并提升最后5分钟的“垃圾时间”的效率呢?笔者带着课题组成员试着把一节课分成6个不同时长的时间段,尝试采用分段教学的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尽力及时、灵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分段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大部分学生的大脑皮层在某个阶段常常处于兴奋状态或抑制状态,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关键物品或事件时,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的感知区域形成兴奋中心区。此时,大脑皮层中的其他区域则会因为兴奋点被遏制,开始处于一定程度的冷漠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工作时只有某个或某些区域在工作,而其他区域在休息[2]。
大脑众区域的兴奋和冷漠这两种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外部条件的变化或大脑内部的改变都可使兴奋或冷漠发生转移、变化。因此,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如果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有所改变,学生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就会发生转移,使大脑进行工作和休息的区域互相转换、交替进行,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紧张与放松情绪的转化,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感[3]。
三、分段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步骤与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课堂45分钟时间分为长短不均的5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形式和任务。下面,笔者以“不等式的简单变形”为例,展示具体教学过程。
时段一:课前预习阶段(亦称课前预热阶段)以完成学案为主,约为3分钟。
虽然笔者每次课后都会适度布置预习任务及课后作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大多草草应付,甚至直接放弃预习。因此,笔者把课堂的前5分钟定为督促学生认真预习阶段,让学生认真研讨,填写学案。
时段二:课堂数学案例举例阶段,讲解教材用意,约为10分钟。
在本时段中,在学生研读完教材后,笔者举例讲解教材用意,带领学生回顾了解析一元一次方程时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哪些变形;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为学生下一阶段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做好准备。
时段三:学习举一反三阶段,进行知识迁移,约为18分钟。
在此时段,笔者通过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探究、交流,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活动与探究】
在这一环节,笔者通过剖析一元一次方程案例,引导学生解题,然后遵循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设计相应习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交流与讨论】
在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展示实验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理解及看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行适当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时段四:设计“你问我答”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查漏补缺,约为4分钟。
通过解答具体的数学习题,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但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尚未解决某些疑难问题。因此,笔者设计“你问我答”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学习中的疑惑点,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笔者再进行细致讲解。
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时段五:习题巩固时间,约为10分钟。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习题必须重难点突出,精简精练,题目不在于多(一般2个题目左右),而在于精,从而起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作用。
四、实施分段教学法的初步效果剖析
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分段教学,笔者所执教的初一(7)、(8)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对比差距非常明显:初一(7)班和(8)班的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学习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大胆直接,课堂气氛活跃;解决问题的思路多样,准确率较高,分析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高,数学学习能力也稳步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分段教学法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分段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精准调整教学细节,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肖丽华.分段教学法为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添彩[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82,84.
吴健.初中数学课前、课中、课外的分段教学思考[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1):1.
李虎燕.快节奏分段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8):96.
作者简介:蔡双玉(1982.10-),女,福建石狮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石狮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