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出口增速趋缓、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现实途径。
一、前景良好,新的消费热点增势强劲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住房、汽车、新一代智能化家电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教育、互联网、医疗保健、保险、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网络购物等消费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一)信息消费增势强劲
信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据有关测算,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信息产业对创造和培育消费需求有巨大的拉动力,带来的消费需求裂变呈几何级增长。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迅速普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发展提速,为信息消费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流量消费的大幅增长,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日益活跃。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远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46.9%,3G 用户累计4.71亿户,4G用户近1400万户,移动宽带用户4.8亿户,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0%。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从娱乐类业务转向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家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微媒体、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业务已成为信息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二)网络购物、电子商务增势迅猛
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步伐加快,移动通讯、物流配送体系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等在线支付手段更加灵活便利,网络消费已为大众消费者所接受,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0.28万亿,同比增长超过25%;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88万亿,增长40%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其中,移动网络购物高速增长,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1676.4亿元,同比增长165.4%。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50%。
(三)服务消费趋于上升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消费结构向享受型过渡的特征日趋明显,中高端消费比重加大,居民用于旅游、文化娱乐等休闲领域的消费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 6767美元,城镇居民用于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家政等的消费支出大大提升。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年提高,服务消费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7.4∶46∶46.6。服务业发展加快,带动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增长,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旅游总收入增幅分别保持在30%和15%左右。
(四)绿色消费逐步走强
随着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意识和要求不断增强,对“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尤为关注,崇尚绿色低碳安全的绿色消费开始引领生活潮流,空气净化器、新能源汽车、环保家居建材、无公害有机食品、原生态农副产品等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需求增长迅速。以中国环境标志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已形成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大市场。2014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零售额同比增长65.7%;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2.2倍,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二、正视问题,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面临诸多难题
当前,我国消费内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一方面,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扩大当期消费还有不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新的消费热点需求潜力较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因素较多,形成新的增长点尚需时日。
一是信息消费成本偏高,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移动数据流量资费过高,限制了消费者对信息消费产品的购买。网络零售领域制度缺失,信息消费监管体系不完善,网上购物、互联网服务、通信服务投诉受理量过多,个人信息泄密以及网络信用、电子支付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服务消费发展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等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社会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服务产品研发和创新动力不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三是绿色产品市场准入门槛高,认证检测体系不健全。绿色产品市场准入申请手续繁杂,检验检测不规范,对无公害蔬菜等绿色产品缺乏衡量和监测的国家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偏低,有的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部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缺乏信任。另外,绿色产品生产成本高,预期收益不确定,企业生产动力不足。
四是消费信用环境有待改进,基础设施条件仍需改善。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少、成本高,除住房和汽车按揭贷款以外,大额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发展不足,难以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充分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较多风险隐患,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电商在跨境电子支付业务、物流速度和监管方面也面临挑战。
三、聚焦热点,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消费增长具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应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衔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一是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好“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宽带速度,推进信息产业与交通、旅游、就业、医疗等消费领域的融合互通。二是完善扶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居民、中小企业信息消费的支持,进一步降低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资费,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三是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制定互联网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分类明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隐私审查标准,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保障跨境电子商务顺利运行。
(二)大力拓展服务消费
一是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渠道,降低市场准入,实行税收减免、投资贴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举办特色医疗、教育培训机构,支持旅游、文化、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护理等服务消费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二是鼓励社区消费发展,鼓励大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大众化餐饮,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设施,改造转型“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护理机构。对城镇老居民区进行商业网点改造和补充,推动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进入社区。三是提高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全国统一的各类服务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专业化技能、规范化服务培训。四是在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培育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便利超市和农家店,完善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引导推广绿色消费
一是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家用电器、高效电动机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规模,在以旧换新、惠民补贴等政策基础上,推出新一轮环保产品和可再生产品消费推广工程。二是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或消费者实行税收、利率优惠或补贴政策,设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扩大绿色消费信贷品种和规模。三是加强绿色产品标准制定和认证管理,健全有机绿色食品、环境标志产品、绿色采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四是实行绿色产品质量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商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网络,完善绿色产品动态审查和淘汰机制。
(四)创新消费模式
一是提高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网络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二是优化信用消费环境,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信用融资,发展商业保理,规范预付消费行为。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促进个人信用消费。三是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一、前景良好,新的消费热点增势强劲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住房、汽车、新一代智能化家电产品、节能环保产品、教育、互联网、医疗保健、保险、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网络购物等消费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一)信息消费增势强劲
信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据有关测算,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信息产业对创造和培育消费需求有巨大的拉动力,带来的消费需求裂变呈几何级增长。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迅速普及,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发展提速,为信息消费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流量消费的大幅增长,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日益活跃。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0%,远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46.9%,3G 用户累计4.71亿户,4G用户近1400万户,移动宽带用户4.8亿户,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0%。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从娱乐类业务转向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家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微媒体、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业务已成为信息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二)网络购物、电子商务增势迅猛
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步伐加快,移动通讯、物流配送体系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等在线支付手段更加灵活便利,网络消费已为大众消费者所接受,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0.28万亿,同比增长超过25%;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88万亿,增长40%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其中,移动网络购物高速增长,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1676.4亿元,同比增长165.4%。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超过50%。
(三)服务消费趋于上升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消费结构向享受型过渡的特征日趋明显,中高端消费比重加大,居民用于旅游、文化娱乐等休闲领域的消费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 6767美元,城镇居民用于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家政等的消费支出大大提升。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年提高,服务消费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2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7.4∶46∶46.6。服务业发展加快,带动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增长,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旅游总收入增幅分别保持在30%和15%左右。
(四)绿色消费逐步走强
随着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意识和要求不断增强,对“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尤为关注,崇尚绿色低碳安全的绿色消费开始引领生活潮流,空气净化器、新能源汽车、环保家居建材、无公害有机食品、原生态农副产品等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需求增长迅速。以中国环境标志为代表的绿色产品已形成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大市场。2014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零售额同比增长65.7%;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2.2倍,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二、正视问题,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面临诸多难题
当前,我国消费内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一方面,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居民扩大当期消费还有不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新的消费热点需求潜力较大,但有效供给不足,制约因素较多,形成新的增长点尚需时日。
一是信息消费成本偏高,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移动数据流量资费过高,限制了消费者对信息消费产品的购买。网络零售领域制度缺失,信息消费监管体系不完善,网上购物、互联网服务、通信服务投诉受理量过多,个人信息泄密以及网络信用、电子支付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服务消费发展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护理等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社会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服务产品研发和创新动力不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三是绿色产品市场准入门槛高,认证检测体系不健全。绿色产品市场准入申请手续繁杂,检验检测不规范,对无公害蔬菜等绿色产品缺乏衡量和监测的国家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偏低,有的假冒绿色产品充斥市场,部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缺乏信任。另外,绿色产品生产成本高,预期收益不确定,企业生产动力不足。
四是消费信用环境有待改进,基础设施条件仍需改善。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消费信贷品种少、成本高,除住房和汽车按揭贷款以外,大额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发展不足,难以为居民消费升级提供充分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较多风险隐患,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电商在跨境电子支付业务、物流速度和监管方面也面临挑战。
三、聚焦热点,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消费增长具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应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衔接,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 (一)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一是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好“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惠民”工程,提升宽带速度,推进信息产业与交通、旅游、就业、医疗等消费领域的融合互通。二是完善扶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居民、中小企业信息消费的支持,进一步降低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资费,支持网购发展和农村电商配送。三是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制定互联网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分类明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隐私审查标准,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保障跨境电子商务顺利运行。
(二)大力拓展服务消费
一是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渠道,降低市场准入,实行税收减免、投资贴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举办特色医疗、教育培训机构,支持旅游、文化、养老、医疗健康、家政护理等服务消费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二是鼓励社区消费发展,鼓励大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大众化餐饮,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设施,改造转型“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护理机构。对城镇老居民区进行商业网点改造和补充,推动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进入社区。三是提高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素质,制定全国统一的各类服务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专业化技能、规范化服务培训。四是在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培育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便利超市和农家店,完善提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引导推广绿色消费
一是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家用电器、高效电动机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规模,在以旧换新、惠民补贴等政策基础上,推出新一轮环保产品和可再生产品消费推广工程。二是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或消费者实行税收、利率优惠或补贴政策,设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扩大绿色消费信贷品种和规模。三是加强绿色产品标准制定和认证管理,健全有机绿色食品、环境标志产品、绿色采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四是实行绿色产品质量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商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网络,完善绿色产品动态审查和淘汰机制。
(四)创新消费模式
一是提高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网络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二是优化信用消费环境,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信用融资,发展商业保理,规范预付消费行为。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促进个人信用消费。三是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