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初中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预备人才必须完全掌握计算机技术这一项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性阶段,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及早的对学生计算机技能进行有效的培养。本文就对初中信息技术的策略化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化教学研究方式
由于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初中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中最难讲授的:首先,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计算机操作了,而有的学生却对计算机技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以一个统一的学习大纲来进行讲授。其次,学生喜欢玩游戏、喜欢玩电脑,不代表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也感兴趣,经常有些老师对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这些行为很反对,而就是这种不认同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产生反感。第三,当下的初中教材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对计算机技术真正实践操作的课时设立比较少,因此,学生可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期就对计算机课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来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学教学模式到初中教学模式的过渡中,学生总会经历各种身心理上的显著变化。首先,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被动,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已经养成了被引导去学习的习惯,而初中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法”为主的自觉性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总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从心而生。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快速的学会主动去学习。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概述(概述时间尽可能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充分的体验使用搜索引擎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生才可能会去积极思考、积极学习,并在自觉主动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信息技术的两种策略化教学方式
1.依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来进行策略化教学
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来进行策略化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分层次的讲解。比如,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兴趣激发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全面性的学习指导,力争为他们打造厚实的计算机基础。而对于有点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就不再对他们重复性讲解了,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对计算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每个学习章节完成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学习者),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来对已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的高效化目的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专业术语很强的学科,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是初中水平的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对软件和硬件的区分。硬件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计算机组织机构,它既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又是软件得以运用的载体;而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除硬件以外),它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开发研制的,包括计算机运行程序、计算机程序说明等等。在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讲解:软件就如我们的大脑,硬件就如我们的四肢,软件控制着硬件的运行就如大脑控制着我们四肢的行动。再比如,对硬盘分区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将硬盘比作一个圆盘,然后把圆盘按一定的需要和功能进行分割,被分割出来的扇形部分就可以叫做是分区。
计算机专业术语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很恰当的比喻。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将日常生活的相关事物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样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强化管理,有效率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保持课堂秩序的有条不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课中,教师首先要能保证课堂的秩序进而对其灵活的指导: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内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最后,要对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强化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只有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进行有规范的强化性管理,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策略》[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2012(1).
[2]于红梅.《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3]谭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化教学研究方式
由于学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实际上,初中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学科中最难讲授的:首先,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计算机操作了,而有的学生却对计算机技术一无所知,因此,很难以一个统一的学习大纲来进行讲授。其次,学生喜欢玩游戏、喜欢玩电脑,不代表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也感兴趣,经常有些老师对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这些行为很反对,而就是这种不认同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产生反感。第三,当下的初中教材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对计算机技术真正实践操作的课时设立比较少,因此,学生可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期就对计算机课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来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下面就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小学教学模式到初中教学模式的过渡中,学生总会经历各种身心理上的显著变化。首先,小学的教学模式比较被动,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已经养成了被引导去学习的习惯,而初中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法”为主的自觉性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总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从心而生。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快速的学会主动去学习。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概述(概述时间尽可能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充分的体验使用搜索引擎的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生才可能会去积极思考、积极学习,并在自觉主动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进步。
二、信息技术的两种策略化教学方式
1.依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来进行策略化教学
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来进行策略化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分层次的讲解。比如,对于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兴趣激发的教学模式来对他们进行全面性的学习指导,力争为他们打造厚实的计算机基础。而对于有点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就不再对他们重复性讲解了,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对计算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每个学习章节完成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学习者),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来对已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要采用生动的课堂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的高效化目的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专业术语很强的学科,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是初中水平的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我们必须设置生动的课堂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对软件和硬件的区分。硬件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计算机组织机构,它既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又是软件得以运用的载体;而软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除硬件以外),它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开发研制的,包括计算机运行程序、计算机程序说明等等。在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讲解:软件就如我们的大脑,硬件就如我们的四肢,软件控制着硬件的运行就如大脑控制着我们四肢的行动。再比如,对硬盘分区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将硬盘比作一个圆盘,然后把圆盘按一定的需要和功能进行分割,被分割出来的扇形部分就可以叫做是分区。
计算机专业术语虽然比较难理解,但是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很恰当的比喻。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将日常生活的相关事物与计算机联系起来,这样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强化管理,有效率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保持课堂秩序的有条不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在实际的计算机课中,教师首先要能保证课堂的秩序进而对其灵活的指导:其次,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内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最后,要对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强化性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只有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学生才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只有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只有进行有规范的强化性管理,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策略》[期刊论文]——新校园(理论版).2012(1).
[2]于红梅.《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3]谭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