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的特点,从目标导向、先整体再细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用教学主线贯穿课堂四个方面浅议如何让课堂教学具有条理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 条理性 目标 整体 认识 主线
政治课堂教学的条理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课的条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条理的知识体系更容易被学生掌握,有条理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无所适从,不知所然。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教学更具条理性呢?
一、目标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个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当然,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更多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和反思。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的宏观教学目标和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有全面的、整体的理解;二是摸透学生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情是备好一堂课的前提,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有了好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动力,才知道课堂上的每一步需要做什么。
二、先整体再细节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先整体后细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先整体再细节的原则,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然后再抓住具体的知识点。这样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时,很多老师会有这么一种体会,就是在学完了整本书后还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了那些知识内容,又或者辩证法有那些内容,不知道物质、意识和实践、认识分别属于不同的知识模块等等。在考试时经常答非所问,问其原因很多就是分不清知识模块,以至于失分非常严重。对此一定要先从整体入手讓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为此我会先给学生出示这么一个体系图:
并要给学生讲解分清不同知识模块,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就不会学得糊里糊涂,在构建好的知识体系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容易多了。在学习完细节内容后,应再引导学生回顾整体,这样就更能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这一认识规律。
例如:在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关于矛盾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思路。为此我特意布置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在讲新课时,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列的例子有: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希望与失望、长与短、黑与白、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等等。不管学生所举的例子对错与否,我都暂不评价(留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全写在黑板上。随后我播放了一段篮球比赛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分析比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如攻与防,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等(也写在黑板上)。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出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随后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的篮球赛加以点评,最后要求学生判断自己所列举的例子对否。
四、用教学主线贯穿课堂
清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条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自然连贯,层次递进,条理清晰,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应该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学主线。
(一)以问题为主线
教学设计以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文化怎样影响人?→文化影响了人的那些方面?→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一主线的串联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以情境为主线
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使学生置身于连续的情境之中,教学过程随着情境的变化向前推进。情境的创设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发挥感染、移情作用。
如在教学《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情境:
情境一:我们班里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里都会种一些经济作物或养一些家禽、家畜。我们以养猪为例,大家回顾一下这几年猪肉价格的走势是怎样的?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情境二:面对猪肉价格这样的走势,它会对我们家庭的食品消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家里又是怎样应对这种影响的?
情境三:面对猪肉价格这样的走势,如果同学们的家里养了比较多的猪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且非常渴望了解、解决的问题。由此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层次分明的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所讲的道理。教学主线的设计方式有多种多样,还可以以逻辑推理为主线、以知识训练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教学主线等。
条理清晰、合理有序的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结构紧凑,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递进有序,学习效率更高。
关键词:教学 条理性 目标 整体 认识 主线
政治课堂教学的条理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课的条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条理的知识体系更容易被学生掌握,有条理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无所适从,不知所然。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教学更具条理性呢?
一、目标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个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当然,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更多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和反思。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的宏观教学目标和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有全面的、整体的理解;二是摸透学生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情是备好一堂课的前提,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有了好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动力,才知道课堂上的每一步需要做什么。
二、先整体再细节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先整体后细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顺应先整体再细节的原则,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然后再抓住具体的知识点。这样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时,很多老师会有这么一种体会,就是在学完了整本书后还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了那些知识内容,又或者辩证法有那些内容,不知道物质、意识和实践、认识分别属于不同的知识模块等等。在考试时经常答非所问,问其原因很多就是分不清知识模块,以至于失分非常严重。对此一定要先从整体入手讓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为此我会先给学生出示这么一个体系图:
并要给学生讲解分清不同知识模块,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就不会学得糊里糊涂,在构建好的知识体系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容易多了。在学习完细节内容后,应再引导学生回顾整体,这样就更能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对现象的认识的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对本质的认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这一认识规律。
例如:在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关于矛盾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思路。为此我特意布置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在讲新课时,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列的例子有: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希望与失望、长与短、黑与白、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等等。不管学生所举的例子对错与否,我都暂不评价(留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全写在黑板上。随后我播放了一段篮球比赛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分析比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如攻与防,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等(也写在黑板上)。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出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随后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的篮球赛加以点评,最后要求学生判断自己所列举的例子对否。
四、用教学主线贯穿课堂
清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条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自然连贯,层次递进,条理清晰,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应该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学主线。
(一)以问题为主线
教学设计以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为主线:文化怎样影响人?→文化影响了人的那些方面?→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一主线的串联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以情境为主线
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使学生置身于连续的情境之中,教学过程随着情境的变化向前推进。情境的创设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发挥感染、移情作用。
如在教学《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情境:
情境一:我们班里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里都会种一些经济作物或养一些家禽、家畜。我们以养猪为例,大家回顾一下这几年猪肉价格的走势是怎样的?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情境二:面对猪肉价格这样的走势,它会对我们家庭的食品消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家里又是怎样应对这种影响的?
情境三:面对猪肉价格这样的走势,如果同学们的家里养了比较多的猪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且非常渴望了解、解决的问题。由此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层次分明的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所讲的道理。教学主线的设计方式有多种多样,还可以以逻辑推理为主线、以知识训练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教学主线等。
条理清晰、合理有序的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结构紧凑,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递进有序,学习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