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低效甚至是无效教学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针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和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
一、对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结合自己在上课的一些体会发现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层面原因:
1、认识层面:备课时间较少,对《课标》研读欠缺,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
2、运作层面:一方面可能“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可能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
二、促进有效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力求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的优化
1、设计教学期望。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再次,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发展潜力相一致。
2、精选教学内容。首先,在内容质量上,要体现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本身富有启发意义或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其中科学性是前提,目标性是核心。
其次,在内容深度上,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内容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发展。
再次,在内容广度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
3、优化教学结构。
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
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
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
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
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4、活用教学方法。
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
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
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二)、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的参与
1、参与的全体性。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特别强调的是两类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
2、参与的建构性。
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思维参与的建构性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通过连续的、经过阶梯向前推进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调控的作用
1、着力自我监控。
第一,在具体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情境,确立教学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根据这一特定的目标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策略,构想设计出解决各种问题(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可能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
第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监控教学进程,反馈、维持或调整教学行为。即在教学中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或维持、强化教学行为。第三,在具体教学活动结束之际,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四,在具体活动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总结。
2、进行微观调控。
首先,合理而艺术地调节与使用学生学习的各种感官。其次,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
3、实现灵活控制。
实施有效地教学控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出现任何失常(包括偶发事件、无序现象等)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以上就是结合实际教学和校本培训专题方面的反思和总结。五天的时间不长,但我认为校本培训的意义是在于引导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自我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意识,学习的内容在工作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使自己一方面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为人师者若能如此,足矣。
【关键词】有效教学
一、对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结合自己在上课的一些体会发现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层面原因:
1、认识层面:备课时间较少,对《课标》研读欠缺,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
2、运作层面:一方面可能“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可能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
二、促进有效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力求课堂教学中整体设计的优化
1、设计教学期望。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再次,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发展潜力相一致。
2、精选教学内容。首先,在内容质量上,要体现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本身富有启发意义或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其中科学性是前提,目标性是核心。
其次,在内容深度上,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内容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发展。
再次,在内容广度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
3、优化教学结构。
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
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
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
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
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4、活用教学方法。
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
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
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二)、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的参与
1、参与的全体性。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特别强调的是两类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
2、参与的建构性。
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思维参与的建构性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分析,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通过连续的、经过阶梯向前推进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调控的作用
1、着力自我监控。
第一,在具体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情境,确立教学目标,制定计划。然后根据这一特定的目标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策略,构想设计出解决各种问题(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可能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
第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监控教学进程,反馈、维持或调整教学行为。即在教学中不断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学活动进行的各个方面,分析、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或维持、强化教学行为。第三,在具体教学活动结束之际,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第四,在具体活动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总结。
2、进行微观调控。
首先,合理而艺术地调节与使用学生学习的各种感官。其次,适度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
3、实现灵活控制。
实施有效地教学控制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出现任何失常(包括偶发事件、无序现象等)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以上就是结合实际教学和校本培训专题方面的反思和总结。五天的时间不长,但我认为校本培训的意义是在于引导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有自我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意识,学习的内容在工作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使自己一方面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为人师者若能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