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连辞格文献综述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具有较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从拈连的定义、要素、类型、功能和与其他辞格辨析等方面对我国修辞学界的拈连辞格研究作了介绍和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拈连 ;综述
  一、 拈连辞格的定义
  拈连格最初作为具有特征的一种辞格概括到修辞格里是在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写发凡》著作中提出的。陈望道拈连定义: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适用的词汇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这种拈连的修辞,无论甲项在前或在后,都可应用。1963年出版的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设“连物”一式,实际上就是“拈连”辞格,“连物式是甲乙两类事物连起来叙说的时候,把适用于甲事物的动词连带地应用于乙事物方面,这样就能反映深切殷厚的情谊,就能显出特殊的形象力。甲类事物往往是具体的,乙类事物往往是抽象的,连带地应用的动词,一般是动作动词”。之后,学术界对拈连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关于拈连的定义,诸家主要观点基本一致:
  黄民裕的《辞格汇编》(1984):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方法就叫拈连,又叫顺连或关连。
  80年代出版的倪宝元先生的《修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来,这种词语的活用叫“拈连”。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1991):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
  崔绍范《修辞学概要》(1993):利用特定的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上文的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的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方式叫拈连。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在叙述有关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拈连。
  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2001):在完成一个常规陈述或描写后,违反词语的搭配习惯,将其中一个成分顺势与另一个本来不能搭配的词语进行嫁接式组合,从而产生两个相关联的陈述或描写结构。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2004):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上述学者对拈连所下的定义应该说都把握了拈连作为辞格的本质。
  然而,程希岚(1984)却跟上面诸家定义不同。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认为拈连是利用一个现成的词语,或反其意或顺其意,将其局部加以变动,生发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的词语。在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修辞新例》中提到这样两个例子:
  7.盛气凌人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
  8.他把党和人民对他的要求置之度外,而把他对于党和人民的要求置之度内了。
  文章认为,这种“把现成的词语更动一个字而创造出新的词语,且使两者前后连用的辞格,是“新拈连”。胡裕树提出的“新拈连”定义同程希岚、吴鼎所下的拈连的定义本质是相同的。但是于树泉《“同格异称”现象一例》(1995)文中指出“组字、仿词、仿拟、反连、新拈连,并不是五种不同的辞格,而是同一辞格的五种不同说法,也即‘一格多称’。”于树泉将这同一辞格的五种名称正名为“反连”,不认为是拈连。对于这种现象,王永鑫早在1984年就提出将这种辞格命名为“仿连”。我比较同意王永鑫的观点,不认为这种辞格可以算作拈连,主张称为“仿连”。 “一是‘仿造’,一是‘连用’,较为确切地全而地表示这种辞格的特点。给一种事物命名总是要求尽可能完满地概括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的。”
  二、拈连辞格的要素
  修辞学界对拈连要素的研究比较少,观点也比较一致,无非就是对各个要素的命名不同。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认为拈连由本体、拈词和拈体组成。王勤(1995)《汉语修辞通论》写到拈连是由前项、后项和拈连词三要素构成。周春林2009年发表的《拈连的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类型》中也同样认为拈连的要素包括本体、拈体和拈词。
  三、拈连辞格的类型
  修辞学界对拈连辞格的分类角度各不相同。从拈词的词性角度分类的,如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认为常见的拈连有三种:拈动词的、拈形容词的和拈名词的。从拈连词的词性着眼,如周健民、刘善群的论文《拈连的结构、范围与分类》(1994)认为拈连可分为四类:动词拈连、名词拈连、量词拈连和活用词类拈连。从拈连的表现方式分类的,如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将拈连分为反连和关连。吴鼎的论文《试论拈连》认为拈连可以分为顺连、反连、类连、音连四种。根据构成拈连的前后项的不同情况分类,如王勤的《汉语修辞通论》(1995)指出拈连分为自然拈连和借喻拈连。根据构成拈连间的结构关系不同分类的,如王勤的《汉语修辞通论》(1995)认为拈连分为谓宾拈连和主谓拈连。2004年谢英在《修辞学习》上发表的论文《拈连辞格的构成与认定》在主谓式拈连和述宾式拈连之外又增加了状中式拈连和述补式拈连。周春林《拈连的辞格要素以及辞格结构类型》(2009)把拈连分为主谓式拈连、动宾式拈连和偏正式拈连。以拈连辞格的本质特征为标准的,如孟昭泉的《拈连辞格的分类》(1993)把拈连分为三大类:常式拈连、变式拈连和杈式拈连。
  四、拈连辞格的功能
  拈连具有多种修辞效果,功能丰富。修辞学界诸家也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程希岚《修辞学新编》(1984):1、利用反义词的关系构成反连式,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可以收到相反相成的效果。2、适当地运用拈连式可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从而提高表达效果。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使语势一泻直下,势不可遏,同时,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心情。它形式新奇,促人联想。用拈连帮助刻画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拈连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进到事物的实质。   五、拈连辞格与其他辞格的区别
  (一)、拈连与比拟的区别
  周永惠《拈连的结构和范围》(1992)提出一种新的辞格辨析角度——拈连和比拟的心理基础。作者认为拈连的心理基础主要是联想,而比拟的心理基础主要根植与想象。在判断这两种辞格时,“如果能准确分析出各自的心理基础,并结合各自的结构特点,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孙建有《辞格的分析应结合语法和语义》(1997)指出“拈连与拟物有相同之处,都涉及到两种事物。”“如果只从‘把一事物当做另一事物’或者说‘把只用于甲事物的词也用于乙事物”这些高度概括的“定义”出发,那么界限是很难划清的。”作者提出新观点,要“正确的地进行辞格分析,必须巧妙地结合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1994)指出拈连和比拟都是词语的移用。但是拈连是有痕迹的移用,构成连锁式的格式。比拟是不漏痕迹的直接移用,没有拈连那样结构紧凑。
  (二)、拈连与移就的区别
  倪元宝《大学修辞》1994从意义和结构连个角度对拈连和移就进行辨析。指出拈连所移的词是不表情状的词,不构成限定关系。
  刘筠的论文《论“移就”与“拈连”、“拟人”的异同》(1998)同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拈连和移就进行区别,观点和倪元宝一致。指出“拈连不同于移就,拈连要利用上下文的联系,不限于表示人的情状的词语,不限于构成限定关系。”
  六、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拈连辞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了很大的成就,对拈连的定义、要素、类型、修辞效果、与其他辞格的比较、拈连构成的心理基础等方面又了越来越全面的认识。表现了拈连辞格具有的语言魅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拈连的界定、分类、与其他辞格比较等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李阳(1988.7-),女,河北邢台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词汇。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程希岚.修辞学新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3]濮侃.辞格比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4]王勤.汉语修辞通论[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倪元宝.大学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6]崔绍范.修辞学概要[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黄民裕.辞格汇编[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9]孙建有.辞格的分析应结合语法和语义[J].修辞学习,1997(6)
  [10]周健民、刘善群.拈连的结构、范围与分类[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11]于树泉.“同格异称”现象一例[J].修辞学习,1995(2)
  [12]刘筠.论“移就”与“拈连”、“拟人”的异同[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3)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本文主要讲了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及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人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具有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更加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如今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人性化管理的本质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学科、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课标;课堂教学;能力与价值观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去思维。知识的“知道”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生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语言开端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乃至终身正确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对照新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重要性;对策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
期刊
【摘 要】高校公共基础课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却存在很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大学生们不重视进而厌烦公共基础课。因此,要重新认识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地位,分析当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矛盾所在,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自高考后的学习观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底下,贪玩,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心态的变化、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一些误区、对未来的迷茫、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针对这些原因以及已经度过的一年大学生活,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积极做好大学生学习观的引导和重建。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学习观;偏差;变化原因  一
期刊
【摘要】学习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思考、创新的过程。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和思考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要不断深入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创新。孔夫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一味地去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失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若是只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那么一切好的想法,也都只能是空想。人生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思考;体验;创造;
期刊
【摘 要】当无数专家还在为理论解读新课标争得面红耳赤时,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摆在了广大语文教师面前: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关键词】怎样上好;语文课  各式各样的研讨是有的。要积累,要感悟;要自主,要综合;要人文,要审美;要调动学生,要手段现代……研讨者不惜口舌笔墨,工具人文,此轻彼重,纷纭众说,莫衷一是。  多种多样的实践也是有的。调查环保,探索黑洞,考证桃花源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真正达到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科学;合作学习;对策  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由此而衍生出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中。然而不少教师实施一段时间却意外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场面热热闹闹,但无论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探究
期刊
【摘 要】历史因其过去性,无法再现的特点,决定了只能通过遗留下来的史料证据来重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是十分必要的。上海师大李稚勇教授就说到:“我们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①史料教学的目的在于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让学生象历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知识,这中间注重对学生处理史料技能的培养。包括对史料真伪的鉴别。对不同来源的史料的比较,对材料的判断等能力。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 要】课改之前,学生每上作文评讲课,情绪都很低落,尽管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也会恹恹欲睡。为了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我尝试摸索出了作文评讲八步构建法,现将拙见一谈,以便斧正。  【关键词】作文教改之路;作文评讲;八步构建法  第一步:回顾作文要求。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要按《考试说明》中的作文列出几条“基础等级”的要求:(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