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之为用大矣!
缕缕馨香,传承千年。它在馨悦中调和身心,温润性灵,养生开窍、益智怡情于有形无形之间,象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中国香事是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而香的使用形式则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情致的细微追求及心灵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在我们的历史中,用香形式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皇家贵胄佛法僧道,到文人墨客寻常百姓,无不与香为伴。它祛疫辟秽,清心安神,是百姓安居康体之良方;它怡情养性,是文人墨客灵感启发之源泉;它祭天敬祖,是寄托哀敬期许美好之信使。情迷暖炉,薄雾升腾清幽数缕,曾激发多少才思暗涌,启迪多少大智慧,又曾承载了多少世人美好的祈愿,安抚多少尘世喧嚣,平添多少生活的乐趣。
人类使用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史料可知,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使用各种香料以敬天祭祖表示敬意。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屈原《离骚》如此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随着香料的盛行,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嗜香如癖,自己识香、制香、品香、论香,将香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文人墨客也撰写了许多诗句,像李清照的《醉花阴》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瑞脑即是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短短几句便将香与生活点滴思缕关系描写的跃然生动。明清两朝,用香风气更盛,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美妆健体之御用香方就达上百种。宫廷里各处燃有香品,专香专用。那些年代里,香深入陪伴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显示出香文化的独特风韵。
到了现代,香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芬芳宜人可净化空气,且有安神开窍、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沉静放松,心生欢喜。芳香养生即是指借助品香来实现身心的调养,使心情得以平静,香气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刺激神经,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品香在古代备受文人雅士和贵族阶级的推崇,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和养生保健的好伴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香道在养生、休闲方面的作用受到当代人的广泛关注和追捧,成为当今社会极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香按成分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树脂类和金石类四大类。植物类指以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修治而成的原态香材,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制香常用的约为13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鸡舌香取自果实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沉香取自木材。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金石类如雄黄、朱砂,树脂类如安息香、乳香等。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权威的界定。它们的共同具有“驱邪扶正、痛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香按形制划分为线香、塔香、盘香、香丸、香粉、香饼等,还可按配方分为合方香和单品香。单品香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态,如块状、条状或粉末状,或是制成线香、盘香等。
单品香使用单一香料,味道与养生功效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而且某些香料,如檀香容易使人气浮上燥,故而不适于单独使用。传统香品大多属于合方香,不仅选取天然香药做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比、严格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艺,因此传统香均有一定香薰养生的功效。
一款合方香品的制作工序之复杂,要求之高,几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合香之妙,最重要在于各香之间的合和,窨造、熏修之法均能配合得宜,每一款传统香方,都要根据香药的综合药性,按君、臣、佐、辅的原理和合而成,制作过程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和香师还须通晓药理,在香药炮制及配伍过程中导顺治逆,整合药性,理气调味,使组方的效果更加理想,上好的香品还须择时择地和香,并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传统手工制香的原则是使香养神养生开窍益智,秉承修身养性之理,选材精良、配方严谨和制作工艺精湛方能尽挥其能。传统制作工艺包括“煮、蒸、炒、灸、炮、烘焙、水飞、炼蜜、煅炭、合香、捣香、收香、窖藏”等几十道工序,全部由和香师手工制作而成,使之达到对人体最有利的状态,以至于身心安和,与天地同化。香气具有易渗透、高流动性和高吸入性的特点,可以通过皮肤和口鼻的吸入达到被人体吸收的效果。香药的治疗原理即是利用纯天然药物的芳香气味及治愈能力,经由人的嗅觉器官或皮肤的吸收,通过神经和循环系统产生作用,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三者达到平衡和统一。所谓:“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颜博文《香史》序:“合和窨造自有佳处,惟深得三昧者,乃尽其妙。”
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是秽气所致,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在古方记载中包括了香药药饮、熏治、佩带、焚烧等各种方法,应用范围亦涉及熏衣、防疫、祛秽、醒神、治疾等多个方面。■
缕缕馨香,传承千年。它在馨悦中调和身心,温润性灵,养生开窍、益智怡情于有形无形之间,象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中国香事是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而香的使用形式则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情致的细微追求及心灵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在我们的历史中,用香形式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皇家贵胄佛法僧道,到文人墨客寻常百姓,无不与香为伴。它祛疫辟秽,清心安神,是百姓安居康体之良方;它怡情养性,是文人墨客灵感启发之源泉;它祭天敬祖,是寄托哀敬期许美好之信使。情迷暖炉,薄雾升腾清幽数缕,曾激发多少才思暗涌,启迪多少大智慧,又曾承载了多少世人美好的祈愿,安抚多少尘世喧嚣,平添多少生活的乐趣。
人类使用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史料可知,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使用各种香料以敬天祭祖表示敬意。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屈原《离骚》如此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随着香料的盛行,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嗜香如癖,自己识香、制香、品香、论香,将香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文人墨客也撰写了许多诗句,像李清照的《醉花阴》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瑞脑即是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短短几句便将香与生活点滴思缕关系描写的跃然生动。明清两朝,用香风气更盛,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美妆健体之御用香方就达上百种。宫廷里各处燃有香品,专香专用。那些年代里,香深入陪伴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显示出香文化的独特风韵。
到了现代,香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芬芳宜人可净化空气,且有安神开窍、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沉静放松,心生欢喜。芳香养生即是指借助品香来实现身心的调养,使心情得以平静,香气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刺激神经,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品香在古代备受文人雅士和贵族阶级的推崇,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和养生保健的好伴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香道在养生、休闲方面的作用受到当代人的广泛关注和追捧,成为当今社会极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香按成分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树脂类和金石类四大类。植物类指以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修治而成的原态香材,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制香常用的约为13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鸡舌香取自果实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沉香取自木材。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金石类如雄黄、朱砂,树脂类如安息香、乳香等。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权威的界定。它们的共同具有“驱邪扶正、痛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香按形制划分为线香、塔香、盘香、香丸、香粉、香饼等,还可按配方分为合方香和单品香。单品香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态,如块状、条状或粉末状,或是制成线香、盘香等。
单品香使用单一香料,味道与养生功效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而且某些香料,如檀香容易使人气浮上燥,故而不适于单独使用。传统香品大多属于合方香,不仅选取天然香药做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比、严格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艺,因此传统香均有一定香薰养生的功效。
一款合方香品的制作工序之复杂,要求之高,几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合香之妙,最重要在于各香之间的合和,窨造、熏修之法均能配合得宜,每一款传统香方,都要根据香药的综合药性,按君、臣、佐、辅的原理和合而成,制作过程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和香师还须通晓药理,在香药炮制及配伍过程中导顺治逆,整合药性,理气调味,使组方的效果更加理想,上好的香品还须择时择地和香,并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传统手工制香的原则是使香养神养生开窍益智,秉承修身养性之理,选材精良、配方严谨和制作工艺精湛方能尽挥其能。传统制作工艺包括“煮、蒸、炒、灸、炮、烘焙、水飞、炼蜜、煅炭、合香、捣香、收香、窖藏”等几十道工序,全部由和香师手工制作而成,使之达到对人体最有利的状态,以至于身心安和,与天地同化。香气具有易渗透、高流动性和高吸入性的特点,可以通过皮肤和口鼻的吸入达到被人体吸收的效果。香药的治疗原理即是利用纯天然药物的芳香气味及治愈能力,经由人的嗅觉器官或皮肤的吸收,通过神经和循环系统产生作用,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三者达到平衡和统一。所谓:“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颜博文《香史》序:“合和窨造自有佳处,惟深得三昧者,乃尽其妙。”
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辟恶而杀毒,疫症是秽气所致,预防疫症需扶正驱邪、芳香辟秽。在古方记载中包括了香药药饮、熏治、佩带、焚烧等各种方法,应用范围亦涉及熏衣、防疫、祛秽、醒神、治疾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