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关注,尤其是个性化学习。
我对自己所教的四个年级的11个班级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97%的学生认为音乐课能面向全体学生,而只有1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95%的学生希望形成整体性与个体性相融合的学习模式;3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学习形式比较单一,个体在课堂上实践内容较少。根据一连串数据来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依据课标要求为实践导向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2但事实上“注重个性发展”还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其实,围绕课标相关要求同行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例如:“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观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研究;“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与实用性的实验研究等等。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如果没有对每个个体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如: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掌握知识的速度,就做不到对学生的整体把握,也就无从使我们的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意义以及音乐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自我发展的目标,关注并利用各种可提供自身发展的音乐学习资源,通过课堂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3我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在中年级课堂上,我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把应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的10分钟时间,交给学生来进行演唱、演奏、创作、表演、交流,擅长哪一个喜欢哪种方式自己选择。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放开手去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和鲜活性
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除了教材内容外,还要将课程内容创新,比如在我校高年级,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的课题,并以课程的形式来呈现,有的学生研究民族乐器二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小演奏家”还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现场进行教学;有的小组对最早传入外国的民歌《茉莉花》感兴趣,他们对“鲜花调”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音频、视频及演唱介绍给大家;还有的小组对学校艺术课程(合唱、舞蹈、音乐剧、京韵大鼓)进行听课和调研,对“如何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促进学校艺术课程开设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等等。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想了解的方面来学习,在课余时间以积极主动的认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让他们去释放能量,这过程中老师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个体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
四、转变评价理念和方法
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重视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 如节奏掌握情况、音高标准及课堂行为表现等等,因为这些能力是可见的、可测的, 容易操作。但却忽视了情感领域的评价, 其实积极的情感能促进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并重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科学地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水平, 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的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态度和情绪状态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等方面的结合。
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应全方位地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更要想方设法拓宽音乐课堂的知识领域,提供给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天地,并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綱要(试行)》 2001.06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我对自己所教的四个年级的11个班级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97%的学生认为音乐课能面向全体学生,而只有1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95%的学生希望形成整体性与个体性相融合的学习模式;3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学习形式比较单一,个体在课堂上实践内容较少。根据一连串数据来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依据课标要求为实践导向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2但事实上“注重个性发展”还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其实,围绕课标相关要求同行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例如:“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观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研究;“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与实用性的实验研究等等。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如果没有对每个个体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如: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掌握知识的速度,就做不到对学生的整体把握,也就无从使我们的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意义以及音乐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自我发展的目标,关注并利用各种可提供自身发展的音乐学习资源,通过课堂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3我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在中年级课堂上,我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把应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的10分钟时间,交给学生来进行演唱、演奏、创作、表演、交流,擅长哪一个喜欢哪种方式自己选择。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放开手去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和鲜活性
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除了教材内容外,还要将课程内容创新,比如在我校高年级,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的课题,并以课程的形式来呈现,有的学生研究民族乐器二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小演奏家”还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现场进行教学;有的小组对最早传入外国的民歌《茉莉花》感兴趣,他们对“鲜花调”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音频、视频及演唱介绍给大家;还有的小组对学校艺术课程(合唱、舞蹈、音乐剧、京韵大鼓)进行听课和调研,对“如何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促进学校艺术课程开设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等等。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想了解的方面来学习,在课余时间以积极主动的认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让他们去释放能量,这过程中老师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个体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
四、转变评价理念和方法
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重视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 如节奏掌握情况、音高标准及课堂行为表现等等,因为这些能力是可见的、可测的, 容易操作。但却忽视了情感领域的评价, 其实积极的情感能促进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并重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科学地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水平, 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的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态度和情绪状态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等方面的结合。
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应全方位地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更要想方设法拓宽音乐课堂的知识领域,提供给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天地,并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綱要(试行)》 2001.06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