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个性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s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关注,尤其是个性化学习。
  我对自己所教的四个年级的11个班级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97%的学生认为音乐课能面向全体学生,而只有1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95%的学生希望形成整体性与个体性相融合的学习模式;3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学习形式比较单一,个体在课堂上实践内容较少。根据一连串数据来看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依据课标要求为实践导向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2但事实上“注重个性发展”还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其实,围绕课标相关要求同行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例如:“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观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研究;“面向全体、尊重个体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与实用性的实验研究等等。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如果没有对每个个体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如: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掌握知识的速度,就做不到对学生的整体把握,也就无从使我们的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意义以及音乐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自我发展的目标,关注并利用各种可提供自身发展的音乐学习资源,通过课堂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3我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在中年级课堂上,我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把应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的10分钟时间,交给学生来进行演唱、演奏、创作、表演、交流,擅长哪一个喜欢哪种方式自己选择。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放开手去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升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和鲜活性
  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除了教材内容外,还要将课程内容创新,比如在我校高年级,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的课题,并以课程的形式来呈现,有的学生研究民族乐器二胡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小演奏家”还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现场进行教学;有的小组对最早传入外国的民歌《茉莉花》感兴趣,他们对“鲜花调”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音频、视频及演唱介绍给大家;还有的小组对学校艺术课程(合唱、舞蹈、音乐剧、京韵大鼓)进行听课和调研,对“如何充分利用自有资源,促进学校艺术课程开设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等等。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想了解的方面来学习,在课余时间以积极主动的认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让他们去释放能量,这过程中老师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个体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还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
  四、转变评价理念和方法
  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重视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 如节奏掌握情况、音高标准及课堂行为表现等等,因为这些能力是可见的、可测的, 容易操作。但却忽视了情感领域的评价, 其实积极的情感能促进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技能的形成, 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为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并重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科学地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水平, 把评价的焦点从学生的能力扩大到参与状态、交往态度和情绪状态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 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等方面的结合。
  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应全方位地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更要想方设法拓宽音乐课堂的知识领域,提供给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天地,并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綱要(试行)》 2001.06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关键词:培养积累古诗才情  自2018年9月份以来,我们语文教研组一直着手于课题《小学低学段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说实话,我爱语文,爱它的語言精美,小处见真知的柔情刻骨,让人充实的如同午后阳光下那杯浓郁的咖啡,品鉴其意,让人回味无穷。古诗那就不用多说,简直对它钟爱有加。畅游在古诗文中,不管它什么唐诗宋词,还是七言五言,或小令,和诗人一起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跨越春夏秋冬,同喜同悲,一起感受五千年中
期刊
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小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沉稳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循私情的崇高精神,显示了共产
期刊
計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期刊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发现规律,开拓学生的综合智能,从而掌握方法获取知识。  一、指导学生定向操作  学生爱动手不等于会动手。无目的动手不可能获得确切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
期刊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每个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样,农村的小学生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容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他
期刊
在近八年的农村教育生涯中,我感到教育的梦任重而道远。因为:我越来越感到农村教育的难度很大,困惑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留守儿童增多,另一方面是农村家长的素质较低,而且不太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特别这次网课,疫情期间,父母陪着孩子,孩子竟然选择逃掉网课玩游戏。那么,在物质条件丰厚的今天,家长们该如何以身示范地去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呢?  一、教在家庭  (一)父母给予好习惯  父母要知道自己的孩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学到物理知识,这是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课改;知识;兴趣;实验  在新一轮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上突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理论内容。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师对知识不直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交往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每个学生都处在交往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积极互动 个性发展 共同发展 平等融洽 轻松愉快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倡导交往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次,每个学生都处在交往中。所以教师不应当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期刊
刚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系统而规范的学习,甚至行为上都没有达到规范化,会出现捣乱音乐课堂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多次进行了学习并尝试运用音乐基础知识控制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总之,一句话:所有基础知识训练都在节奏中进行。因为,节奏感能使每一个人身体与心理不受控制地跟着律动。  一、运用平均拍训练控制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平均拍训练,我尝试了许多种方法,例如: 
期刊
顾虑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其他成员面前担心别人会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和评价,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因而在工作或活动中不重用自己,在心理上不喜欢自己。可以说正常的人总是或多或少有这种心理,因而个体在其他人面前总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如能干、善良、品德优良呈现在其他人面前,而把不被别人欣赏、赞同、喜欢的一面隐藏起来,以博得群体其他成员的认同。顾虑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克服或控制。本文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