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备战进行曲(一)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的物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年既要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又要复习、巩固、综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迎接中考。初三阶段将要学习的物理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初三阶段的物理学习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同学迫切希望知道的。
  初三年级将要学习的物理新知识主要涉及物质中的“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及物质的结构和尺度”,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能量中的“功和机械能”、“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主要有:质量、密度、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惯性、二力平衡、弹力、重力、摩擦力、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功率、机械能、内能、热量、比热容等。要学习的物理规律主要有:牛顿第一定律、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学习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杆、滑轮等;要了解的物质主要有宇宙和微观世界、能源等;要学会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天平、量筒、刻度尺、堂皇测力计等,起重学习要求较高的主要有:测量物质的密度,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用示意图描述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这些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歇息的难点。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也是中考的考点所在。
  同学们要学好物理并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初三阶段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向课堂要基础
  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住阵地,在学习过程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由来。例如:密度的概念是在研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时引入的,研究发现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二者的比值是个确定值、不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以及的比值却不同,这样就发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表示物质的这样一种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专门的物理量——密度。在弄清了概念的由来以后,就能理解这个物理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自然利用它就可以鉴别物质,它在数值上就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理规律也一样,了解它的由来也有助于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了解它的由来:它是研究什么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都得出了什么结论、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它是完全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吗?等等。通过了解定律的由于,不仅能弄清规律的具体内容,还能弄明白这个规律的研究背景;它并不是牛顿一个人研究出来的、得出这个规律经历了一个从不科学完整到科学完整的过程、它是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个“理想定律”。这样这个规律在头脑里就变成了一个丰满的有实际意义、有使用条件的规律。
  其次,要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还要能举例说明。例如;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要明白:这个定律虽然是在科学推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情况下得出的,但它在实际的显示世界中仍有作用,要能举例说明: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外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来解决物理问题了。这样一个更加活生生的定律就映入脑海里了。
  
  二、向探究要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毛病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用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不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三、向训练要能力
  考试是既考速度又考质量,也就是要求你做得又快又好。有时,做快了就会影响做题的质量,出错较多;而是想把题做好,又得多花费时间,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下功夫,既要锻炼做题速度,又要锻炼做题的准确性。靠场上的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熟题、似曾相识题(或类似题)、生题。对于熟题,要迅速准确地解决;对于似曾相识型的题要分析其与原先接触到的同类题的区别或变动,找出应对方法;对于生题,则要仔细分析,抓其本质力争攻克。
  因此,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不是题海战术)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四、向知识要联系
  在领事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都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特点。许多同学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我们可列出了如下所示的异同表来帮助弄清这两个概念:
  


  此外,将初中重要知识点、例题整理归类并努力做到熟练识记也很有必要,可以为以后的总复习奠定不要的知识基础。
  
  五、向解答要规范
  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试卷中有不少送分题,但由于学生对有关物理现象的陈胜不理解节之平时答题不严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丢掉了许多不该失去的分数。起重不少同学不注意答题的前提条件,另外,计算题不少同学物理量的符号和物理量的单位不仅混淆而且书写都很不规范。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问题的开放性;
  (2)画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
  (4)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或公式说明。
  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比如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两个因素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功等于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因此,使用公式前一般可按下列步骤思考:
  ①根据题意明确是什么力做功,该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受哪些力作用,这些力的方向怎样?(可作图帮制思考),物体的运动方向又怎样?
  ③根据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确定是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④确定物体在做功的那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再代入W=Fs计算该力做功的多少。
  (责任编辑 覃敬川)
其他文献
一、积累运用(35分)    1.阅滇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在城市的边园,有一条小小的马路吸引了我、让我着迷的,是路两旁精致优ya的小区围墙。确切地说,它们似墙非墙,虚虚实实,有些是造形别致、移步换景的墙体,而有些则是流水亭榭、生态绿化和茶肆酒楼等构成的意念之墙。它们使小区的内外景致融为一体,互为映衬,tuo展了人的视野与心灵空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亭榭( 
期刊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的过程。而教学活动化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担负起正确引导,疏导,指导学生的多重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导师”,将成为教育教学的艺人。    一、引导学生阅读和质疑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
期刊
现在,在中考作文中(主要是记叙文),许多考生的文章总是枯燥无味,没有亮点,缺少加分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细节描写。  人们常说:“文到细处方传神。”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那如何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呢?  我以为: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细节描写要典型  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要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
期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为己”的意思不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指为了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成就一种理想的人格,达到一种精神的崇高。这里“为人”的意思不是指为别人服务,而是指附和迎合别人,求学问之目的是为了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就与荣耀,所谓“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为人”境界的通俗解说。  孔子话语中的“古”即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期刊
所谓折叠就是将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使它与另一部分图形在这条直线的同旁与其重叠或不重叠,其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 折叠问题的实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更突出了轴对称问题的应用. 所以在解决有关的折叠问题时可以充分运用轴对称的思想和轴对称的性质.  折叠可以带来全等形,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两个全等形的对称轴;互相重合两点(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必被折痕垂直平分;对称两点与对称轴上
期刊
目前,从初中写作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散文的写作指导被许多人忽视。而现在中考作文淡化文体要求,文体的选择比较自由。从中考作文情况看,文体不限的作文有30%左右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写成散文。据统计,考场优秀作文中散文约占50%,平时文体不限的作文也有很多学生写成散文,可见,学生对散文“情有独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散文教学,而应该加强散文写作的指导。  “散文
期刊
化学鉴别题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因为能够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备受青睐。下面结合2007年各地中考试题进行分类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圆中添加辅助线,常常是解决圆的有关问题的关键.但同学们在添加辅助线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其中也有规律可循.下面举例说明.  一、 解决有关弦的问题常画弦的垂线  例1(青岛)一根水平放置的圆柱形输水管道横截面如图l所示,其中有水部分水面宽0.8米,最深处水深0.2米,则此输水管道的直径是()  A. 0.4米B. 0.5米C. 0.8米D. 1米  解连结OA,作OD⊥AB于D,交⊙O于点C.
期刊
在解题中有一类技巧型题,一般属于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以上的能力测试题,通常是在初中、高中化学竞赛中出现的多。它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知识和分析、归纳、推理等解题能力。但近十年的高考题中,每年都有这类特殊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这类题设计精巧,有的题条件似显实隐、似足实少;有的玲珑剔透、诱人遐思、难见精要;但却构思巧妙,大智若愚。特别在计算题中,各种物质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各反应原理、化学式又隐含其中。许
期刊
今年实施新课改后的首次中考考试内容有一定变化:语文科目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全部变为考查课外阅读。此举意味着新课改后,死记硬背将不再“吃香”,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对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成为今后初中教学的主要方向。  在语文学科考试中取消课内现代文阅读,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对给定的基本篇目背课文、背教参、背答案,克服死记硬背的倾向。同时,中考“指挥棒”的变化也强调在今后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