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品导读]
生命尊严的孤独体验
吴丽丽
小说《一下子长大》用现实主义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少年心灵成长的故事,字里行间传达出少年对周遭世界的孤独体验,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朦胧认识。通过孩子的视野,去关照和探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宏大而又本真的命题,是作品最为打动人的地方。
这是一串发生在奶场的故事,藉由人与奶牛之间的关系展开叙述。奶场的小公牛一出生就被打死,因为不会产奶,吃得多还不出钱。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像小公牛这样毫无利用价值的生命显得一文不值,被剥夺了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大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爹用镐把敲死小牛这种本应很残忍的场景,在客观冷静的语言叙述中发不出一丝血腥味。妈在回答为什么要打死小牛时,“公的没用,又不出奶”,“不出奶留着干啥”,简洁中透着淡漠。母子间的对话,自然就呈现出现实生活世界的原貌,人们漠视生命,只给有价值的生命存在的机会,乃至一些尊严。然而,对于孩童的“我”来说,“不出奶就打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与大人们的淡漠相比,“我”对生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生命的意识开始在心里萌芽。
在这孤寂的山沟,黑耳朵是“我”唯一的朋友。它与众不同,走路一拐一拐,总被别的牛欺负,有些像爹,这大概是“我”与它亲密接触的缘由。“我”尽心照顾着黑耳朵,不仅是孩童的好奇心使然,更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与妈那种“活物里都有瘸子,出奶就行”的冷漠不同。黑耳朵,让“我”对生命有了一种更加温情的认识。
“我”偷偷喂养着黑耳朵所生的小牛,担心它可能会在爹的镐把下殒命。对“我”而言,小牛无论公母,都十分宝贵,因为它是“我”的朋友,我们彼此需要。然而,奶场的工人甚至不知道黑耳朵已经怀孕并且生下了小牛。“我”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一头小公牛。与人们基于利益关系而对生命的漠视相比,“我”与新生命细腻的情感交流中显露出的对生命的珍重显然是异常可贵的。
爹在“我”的生命体验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爹曾当过国军,我们家成了一个特殊的、孤立的存在。“我”没有一个玩伴,爹干着别人不愿干的造孽的活儿,人们有需要时才叫他“二哥”,背地里却叫他“任瘸子”。面对狼群的突袭,爹有勇有谋,不仅第一时间拎起镐把出去,还设计伏击狼群,用精准的枪法打掉了一卡车的狼。平时无人往来的家里顿时挤满了人。然而,这也没能让爹得到应有的尊重,人们背地里“也打过人吧”的疑惑完全消解了对爹的赞誉。老国军的身份成为负在爹身上的枷锁。也许爹早已看透,或者说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打狼归来后“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豁达得有些苍凉。人们因为利益、基于价值才给生命一些应有的尊严,让不谙世事的“我”从小就为爹曾当过国军而抱歉。随着“我”的成长,慢慢体会到生命的独特和珍贵,也渐渐理解了爹的处境和行为。
成长的滋味是孤独的,无法言说。小说的结尾,“我”只能哭,大声地哭,没法对爹妈说出心里话。然而,“我”真的长大了,对生命的体验是那样的真切。
生命尊严的孤独体验
吴丽丽
小说《一下子长大》用现实主义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少年心灵成长的故事,字里行间传达出少年对周遭世界的孤独体验,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朦胧认识。通过孩子的视野,去关照和探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宏大而又本真的命题,是作品最为打动人的地方。
这是一串发生在奶场的故事,藉由人与奶牛之间的关系展开叙述。奶场的小公牛一出生就被打死,因为不会产奶,吃得多还不出钱。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像小公牛这样毫无利用价值的生命显得一文不值,被剥夺了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大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爹用镐把敲死小牛这种本应很残忍的场景,在客观冷静的语言叙述中发不出一丝血腥味。妈在回答为什么要打死小牛时,“公的没用,又不出奶”,“不出奶留着干啥”,简洁中透着淡漠。母子间的对话,自然就呈现出现实生活世界的原貌,人们漠视生命,只给有价值的生命存在的机会,乃至一些尊严。然而,对于孩童的“我”来说,“不出奶就打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与大人们的淡漠相比,“我”对生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生命的意识开始在心里萌芽。
在这孤寂的山沟,黑耳朵是“我”唯一的朋友。它与众不同,走路一拐一拐,总被别的牛欺负,有些像爹,这大概是“我”与它亲密接触的缘由。“我”尽心照顾着黑耳朵,不仅是孩童的好奇心使然,更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与妈那种“活物里都有瘸子,出奶就行”的冷漠不同。黑耳朵,让“我”对生命有了一种更加温情的认识。
“我”偷偷喂养着黑耳朵所生的小牛,担心它可能会在爹的镐把下殒命。对“我”而言,小牛无论公母,都十分宝贵,因为它是“我”的朋友,我们彼此需要。然而,奶场的工人甚至不知道黑耳朵已经怀孕并且生下了小牛。“我”几乎是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一头小公牛。与人们基于利益关系而对生命的漠视相比,“我”与新生命细腻的情感交流中显露出的对生命的珍重显然是异常可贵的。
爹在“我”的生命体验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爹曾当过国军,我们家成了一个特殊的、孤立的存在。“我”没有一个玩伴,爹干着别人不愿干的造孽的活儿,人们有需要时才叫他“二哥”,背地里却叫他“任瘸子”。面对狼群的突袭,爹有勇有谋,不仅第一时间拎起镐把出去,还设计伏击狼群,用精准的枪法打掉了一卡车的狼。平时无人往来的家里顿时挤满了人。然而,这也没能让爹得到应有的尊重,人们背地里“也打过人吧”的疑惑完全消解了对爹的赞誉。老国军的身份成为负在爹身上的枷锁。也许爹早已看透,或者说早已习惯了这一切,打狼归来后“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豁达得有些苍凉。人们因为利益、基于价值才给生命一些应有的尊严,让不谙世事的“我”从小就为爹曾当过国军而抱歉。随着“我”的成长,慢慢体会到生命的独特和珍贵,也渐渐理解了爹的处境和行为。
成长的滋味是孤独的,无法言说。小说的结尾,“我”只能哭,大声地哭,没法对爹妈说出心里话。然而,“我”真的长大了,对生命的体验是那样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