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痉挛状态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患者功能恢复,尽管现在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都未能令人满意。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后期痉挛性偏瘫有久远历史,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疗效和优势,在技术操作上有特定的诊察方法和外治手法,在理论上也有独道的见解。
【关键词】壮医;经筋挑刺法;中风;痉挛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03-02
痉挛状态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牵张反射兴奋,从而引起肌张力异常增高,是一种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过度活跃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1]。长时间痉挛将导致肌肉、肌腱短缩及关节挛缩,限制受累关节的活动,引起姿势异常和疼痛,阻碍患者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无论是现代康复技术、药物、外科手术,还是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对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不尽人意。例如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外科手术难度大,加之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近年来有不少关于经筋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报道[3-8],受此启发并结合笔者在临床中的实践,本文旨在对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理论进行的梳理。
1经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经筋理论由来已久,《说文解字》言:“筋,肉之力也”。经筋对人体的运动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灵枢·痿论》曰:“宗筋主束骨利关节者也”。《易筋经总义》说:“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灵枢·经筋》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和结聚的系统模式及其临床常见病症表现。
有不少专家学者很重视经筋相关疾病及其治疗,对经筋的实质和作用进行探讨[9-12]。尽管经筋理论还在不断研究当中,但经筋疗法由来已久,不是凭空而论[13-14],其疗效也比较明确[15-18]。针对中风痉挛状态等与神经、肌肉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专家们提出从经筋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研究治疗,如,茹凯等认为[19]经筋由肌梭、肌腱以及韧带关节囊等具有张力本体感受性的线性组织功能联系而成的,具有形态、功能与信息感知相统一的人体有机系统组织。它在人体生成与发育中形成,是身体和脑脊髓神经系统联系互动的运动本体感知系统。程永[20]提出经筋的实质就是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经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筋急与筋纵,主要病理变化为沫和瘀,筋肉病变重在松筋解结,神经病变重在激发神经传导,恢复神经传导功能。提出中风病痉挛性瘫痪主要是予经筋治法,治疗阴筋之筋结点(关节附近的肌肉起止点),及阳筋的神经干或脊神经(夹脊穴深刺神经法)。沈国权等[21]以“筋骨并重,理筋为先”指导推拿治疗,认为现存经络学说中的经筋就是初始经络的孑遗形式。总之,经筋系统自成体系,既可能致病,也能用于治病。
2壮医经筋挑刺疗法
壮医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其各种疗法一直在我国壮族地区流传,为壮族地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疗效得到壮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壮医认为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邪毒乘虚入侵,导致龙路、火路不通而产生筋结,二路因结则不通,不通则痛[22]。壮医经筋疗法是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遵循“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和“解结消灶”的治疗原则,以壮医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对筋结点进行“解结消灶”,综合运用壮医理筋手法、针刺消灶法、火罐疗法等方法治疗经筋相关疾病[23],对经筋因素所产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4-27]。
2.1壮医经筋挑刺疗法的特点及优势壮医中的谷道、气道、水道,为三道;龙路、火路,为二路。三道与二路共同协调脏腑气血骨肉功能,脏腑病变,皆与三道不行、二路不通相关。壮医针刺疗法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形成,其治病机理为疏通龙路、火路,激发人体正气,驱毒外出[22],经筋挑刺疗法是在壮医经筋查灶手法查找的筋结点(龙路、火路阳性反应点)施术治疗,是壮医经筋疗法与挑刺疗法的结合。壮医的挑刺法属于壮医中的外治疗法,在壮族地区应用广泛,其优点包括取材容易、施治方便、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壮医挑刺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痧症、小儿疳积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在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成果,并开始推广应用[28-29]。壮医经筋挑刺疗法就是来源于这样的实践中当中。
中医理论认为痉挛性偏瘫属于“筋痹”范畴,由阴阳失调、筋失濡润所致,属于“十二经筋”病侯,理应从经筋论治[30]。近年来有不少专家运用经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也取得一些疗效[3-8],而壮医经筋疗法在经筋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为治疗中风痉挛状态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理论依据。与其他针刺方法相比,在壮医独特的理论指导下,壮医经筋挑刺法通过壮医经筋查灶手法在特定的穴位和龙路、火路的体表经筋网络中的筋结灶阳性反应点进行挑刺,起到舒筋通络、息风解痉的作用。
2.2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的原理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出现痉挛状态,意味着患者由“软瘫期”转变为“硬瘫期”,对于这种病理变化,现代医学主要归结于脑卒中后患者肌张力的逐步增高,形成痉挛[1]。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人体上下肢存在着优势肌群和弱势肌群,上肢的屈肌群属于优势肌群,伸肌群属于弱势肌群,下肢的伸肌群属于优势肌群,屈肌群属于弱势肌群,故脑卒中患者常见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模式,这与中风后“硬瘫期”患者的表现相符。针对这种情况,现代康复技术强调加强弱势肌群的肌力训练,拮抗、遏制优势肌群以缓解痉挛。这种治疗思想与祖国医学及壮医挑刺疗法“补虚泻实”原则不谋而合:“硬瘫期”患者痉挛的经筋属于优势肌群,处于“实”的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中的挑刺手法属于强刺激的手法,针对痉挛病变的经筋治疗起到“泻实”的作用,对于弱势肌群,则运用“补虚”的针刺手法以平衡阴阳。相比于普通针刺方法,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壮医独特的理论指导下的“查灶术”,即经筋查灶手法能够更好地查找筋结点进行“解筋”。 总之,壮医经筋挑刺治疗当中按照泻其实,补其虚的方法,从而起到促进迟缓肌群运动,拮抗亢进肌群,使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有利于减轻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
3结语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常见的痉挛并发症更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随着经筋理论的发展,探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患者痉挛状态的理论源流及合理性,能够为临床进一步论证壮医经筋挑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对壮医疗法的学习,笔者认为运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能够起到一定疗效,运用规范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更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Brown P.Pathophysiology of Spasticity[J].Neuro -surg Psychiatry,1994,57:773 - 777.
[2] Travers a R,C icinelli P,Bas si A,et al.Mapping of mot or cort icalreorganizati on after st roke[ J].St rok e,1997,28:110 -117.
[3] 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5):478-481.
[4] 于学平,滕秀英,孟玉泉.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20-22.
[5] 孙秀业.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5):138-140.
[6] 张宝昌,韩淑凯,高伟娜,等.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2):1120-1123.
[7] 王 雷,崔 燕.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4,30(30),72-73.
[8] 侯利军,韩淑凯,高伟娜,等.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24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07-110.
[9] 刘 涛,李 平.经筋实质管窥[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3-4.
[10] 秦玉革.《内经》经筋的实质是神经[J].中国针灸,2006,26(2) :147-150.
[11] 刘 涛,李 平.经筋实质初探[J].中国针灸,2007,27(4) :297.
[12] 梁 宜,方剑乔.《灵枢》经筋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8,49(6):488-490.
[13] 黄敬伟.经筋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14] 郭 蕾.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历史回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69-171.
[15] 梁树勇,韦英才.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9-10.
[16] 梁树勇.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 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3):118–119.
[17] 顾罗家,梁树勇.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 (9):1070-1071.
[18] 魏智钧,欧阳颀,李 雪,等.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7-39.
[19] 茹 凯,刘天君.“经筋”实质的系统科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29-233,245.
[20] 程 永.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97-99.
[21] 沈国权,龚 利,房 敏,等.经筋-经络的初始形式——从马王堆帛书探讨经络学说的形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72-74.
[22] 庞声航,王柏灿,莫 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
[23] 李琦泰,卢莲英,黄丽萍.壮医经筋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1-2.
[24] 王柏灿,韦英才.壮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74-75.
[25] 江小荣.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50例[J].甘肃中医,2011,24(2):14-15.
[26] 王凤德.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 ,29(10):34-35.
[27] 李琦泰.壮医经筋刺法配合刺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4-65.
[28] 庞声航.壮医特色针挑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 2008,31(6 ): 5 3 -55.
[29] 朱红梅.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12):2482 -2483.
[30] 岳增辉.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估:随机分组的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5,9(9):240-1.
(收稿日期:2015.03.16)
【关键词】壮医;经筋挑刺法;中风;痉挛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03-02
痉挛状态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牵张反射兴奋,从而引起肌张力异常增高,是一种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过度活跃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1]。长时间痉挛将导致肌肉、肌腱短缩及关节挛缩,限制受累关节的活动,引起姿势异常和疼痛,阻碍患者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目前无论是现代康复技术、药物、外科手术,还是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对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不尽人意。例如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外科手术难度大,加之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近年来有不少关于经筋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报道[3-8],受此启发并结合笔者在临床中的实践,本文旨在对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理论进行的梳理。
1经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经筋理论由来已久,《说文解字》言:“筋,肉之力也”。经筋对人体的运动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灵枢·痿论》曰:“宗筋主束骨利关节者也”。《易筋经总义》说:“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灵枢·经筋》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和结聚的系统模式及其临床常见病症表现。
有不少专家学者很重视经筋相关疾病及其治疗,对经筋的实质和作用进行探讨[9-12]。尽管经筋理论还在不断研究当中,但经筋疗法由来已久,不是凭空而论[13-14],其疗效也比较明确[15-18]。针对中风痉挛状态等与神经、肌肉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专家们提出从经筋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研究治疗,如,茹凯等认为[19]经筋由肌梭、肌腱以及韧带关节囊等具有张力本体感受性的线性组织功能联系而成的,具有形态、功能与信息感知相统一的人体有机系统组织。它在人体生成与发育中形成,是身体和脑脊髓神经系统联系互动的运动本体感知系统。程永[20]提出经筋的实质就是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经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筋急与筋纵,主要病理变化为沫和瘀,筋肉病变重在松筋解结,神经病变重在激发神经传导,恢复神经传导功能。提出中风病痉挛性瘫痪主要是予经筋治法,治疗阴筋之筋结点(关节附近的肌肉起止点),及阳筋的神经干或脊神经(夹脊穴深刺神经法)。沈国权等[21]以“筋骨并重,理筋为先”指导推拿治疗,认为现存经络学说中的经筋就是初始经络的孑遗形式。总之,经筋系统自成体系,既可能致病,也能用于治病。
2壮医经筋挑刺疗法
壮医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其各种疗法一直在我国壮族地区流传,为壮族地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疗效得到壮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壮医认为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邪毒乘虚入侵,导致龙路、火路不通而产生筋结,二路因结则不通,不通则痛[22]。壮医经筋疗法是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遵循“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和“解结消灶”的治疗原则,以壮医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对筋结点进行“解结消灶”,综合运用壮医理筋手法、针刺消灶法、火罐疗法等方法治疗经筋相关疾病[23],对经筋因素所产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4-27]。
2.1壮医经筋挑刺疗法的特点及优势壮医中的谷道、气道、水道,为三道;龙路、火路,为二路。三道与二路共同协调脏腑气血骨肉功能,脏腑病变,皆与三道不行、二路不通相关。壮医针刺疗法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形成,其治病机理为疏通龙路、火路,激发人体正气,驱毒外出[22],经筋挑刺疗法是在壮医经筋查灶手法查找的筋结点(龙路、火路阳性反应点)施术治疗,是壮医经筋疗法与挑刺疗法的结合。壮医的挑刺法属于壮医中的外治疗法,在壮族地区应用广泛,其优点包括取材容易、施治方便、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壮医挑刺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痧症、小儿疳积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在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成果,并开始推广应用[28-29]。壮医经筋挑刺疗法就是来源于这样的实践中当中。
中医理论认为痉挛性偏瘫属于“筋痹”范畴,由阴阳失调、筋失濡润所致,属于“十二经筋”病侯,理应从经筋论治[30]。近年来有不少专家运用经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也取得一些疗效[3-8],而壮医经筋疗法在经筋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为治疗中风痉挛状态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理论依据。与其他针刺方法相比,在壮医独特的理论指导下,壮医经筋挑刺法通过壮医经筋查灶手法在特定的穴位和龙路、火路的体表经筋网络中的筋结灶阳性反应点进行挑刺,起到舒筋通络、息风解痉的作用。
2.2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的原理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出现痉挛状态,意味着患者由“软瘫期”转变为“硬瘫期”,对于这种病理变化,现代医学主要归结于脑卒中后患者肌张力的逐步增高,形成痉挛[1]。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人体上下肢存在着优势肌群和弱势肌群,上肢的屈肌群属于优势肌群,伸肌群属于弱势肌群,下肢的伸肌群属于优势肌群,屈肌群属于弱势肌群,故脑卒中患者常见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模式,这与中风后“硬瘫期”患者的表现相符。针对这种情况,现代康复技术强调加强弱势肌群的肌力训练,拮抗、遏制优势肌群以缓解痉挛。这种治疗思想与祖国医学及壮医挑刺疗法“补虚泻实”原则不谋而合:“硬瘫期”患者痉挛的经筋属于优势肌群,处于“实”的状态,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中的挑刺手法属于强刺激的手法,针对痉挛病变的经筋治疗起到“泻实”的作用,对于弱势肌群,则运用“补虚”的针刺手法以平衡阴阳。相比于普通针刺方法,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壮医独特的理论指导下的“查灶术”,即经筋查灶手法能够更好地查找筋结点进行“解筋”。 总之,壮医经筋挑刺治疗当中按照泻其实,补其虚的方法,从而起到促进迟缓肌群运动,拮抗亢进肌群,使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有利于减轻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
3结语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常见的痉挛并发症更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随着经筋理论的发展,探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患者痉挛状态的理论源流及合理性,能够为临床进一步论证壮医经筋挑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对壮医疗法的学习,笔者认为运用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状态能够起到一定疗效,运用规范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更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Brown P.Pathophysiology of Spasticity[J].Neuro -surg Psychiatry,1994,57:773 - 777.
[2] Travers a R,C icinelli P,Bas si A,et al.Mapping of mot or cort icalreorganizati on after st roke[ J].St rok e,1997,28:110 -117.
[3] 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5):478-481.
[4] 于学平,滕秀英,孟玉泉.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20-22.
[5] 孙秀业.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5):138-140.
[6] 张宝昌,韩淑凯,高伟娜,等.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2):1120-1123.
[7] 王 雷,崔 燕.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4,30(30),72-73.
[8] 侯利军,韩淑凯,高伟娜,等.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24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07-110.
[9] 刘 涛,李 平.经筋实质管窥[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3-4.
[10] 秦玉革.《内经》经筋的实质是神经[J].中国针灸,2006,26(2) :147-150.
[11] 刘 涛,李 平.经筋实质初探[J].中国针灸,2007,27(4) :297.
[12] 梁 宜,方剑乔.《灵枢》经筋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8,49(6):488-490.
[13] 黄敬伟.经筋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14] 郭 蕾.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历史回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69-171.
[15] 梁树勇,韦英才.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9-10.
[16] 梁树勇.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 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3):118–119.
[17] 顾罗家,梁树勇.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 (9):1070-1071.
[18] 魏智钧,欧阳颀,李 雪,等.经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肩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7-39.
[19] 茹 凯,刘天君.“经筋”实质的系统科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29-233,245.
[20] 程 永.经筋实质、经筋病病机与治法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97-99.
[21] 沈国权,龚 利,房 敏,等.经筋-经络的初始形式——从马王堆帛书探讨经络学说的形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72-74.
[22] 庞声航,王柏灿,莫 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
[23] 李琦泰,卢莲英,黄丽萍.壮医经筋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1-2.
[24] 王柏灿,韦英才.壮医经筋疗法加药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74-75.
[25] 江小荣.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50例[J].甘肃中医,2011,24(2):14-15.
[26] 王凤德.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 ,29(10):34-35.
[27] 李琦泰.壮医经筋刺法配合刺血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4-65.
[28] 庞声航.壮医特色针挑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 2008,31(6 ): 5 3 -55.
[29] 朱红梅.壮医针挑并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12):2482 -2483.
[30] 岳增辉.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估:随机分组的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5,9(9):240-1.
(收稿日期: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