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凸显出来。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以“污水和污水处理”为例提出了几点“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策略。
  众所周知,科学概念课是一个可以融合各种学习方式的系统,主要是以知识为载体,不仅有科学价值,还有能力训练价值。此外,概念建构课是一种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有效地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下面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操作案例以及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此外,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促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与自己所学知识存在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问题,从而产生激励、激疑、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地进入探究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懂得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并可以经历产生污水、做污水净化模拟实验、了解本地污水的处理情况。上课之初,我并没有急于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先通过让学生欣赏水流动画,然后向学生引出了这样的一个引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水有关,你们知道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学生纷纷被我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共鸣,他们七嘴八舌地探讨着;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微视频向他们出示了一组保洁阿姨洗抹布、洗拖把的片段,并将备课准备的干净水源出示到学生们的眼前,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在水箱中演示洗脏抹布、脏拖把。在这名学生将脏抹布、脏拖把洗干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
  (二)小组交流,做出假设
  “假设”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科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性的解答。因此,教师制订计划的依据应是建立在学生确定的研究方式、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的基础上。此外,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之后通过信息技术相关app——电子课堂,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谈,并提出自己的假设依据,最后在就电子课堂上进行共同交流、完善。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让学生意识到,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不能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组内探究学习,阐述自己的假设。
  (三)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教师要想保证各组学生在组内探究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完成,应根据假设设计实验的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取证据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概念的建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有序观察,并作出真实的记录,这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品德的良好途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观察,并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为后续的建构概念铺垫扎实的基础。
  (四)交流展示,建构概念
  在学生前期搜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教学助手App把搜集的证据上传到平台,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再引导学生班级展开交流,获取证据以及自己建构概念思维过程。当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假设与实验证据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内在的联系,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建构科学的概念。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组内通过质疑互补的方式,完善和深化,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从而使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深入地开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注意事项
  (一)建构科学概念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完善认知、获取经验、升华情感的主要途径。
  (二)科学探究式学习要以构建科学概念为目标
  科学概念建构是科学探究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对自然事物认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直到作出科学的解释。
  (三)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在以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中,结合电子课堂、教学助手等app、多媒体技术、微课、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学生交流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因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认真倾听能力常常被忽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从而为后续的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铺垫扎实的基础。
  【作者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課题“小学科学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实证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860)课题核心成员】
  【作者单位:南安市梅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诱导的内脏高敏感大鼠的高敏感持续性。方法3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模型组(n=16),直肠扩张联合肢体束缚2周法刺激模型组大鼠,以大鼠腹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前教育活动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开展幼儿区域活动,能够有效扩展幼儿视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实现全面发展。而在区域活动中加强主题设计,可有效提升区域活动教育针对性,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提高区域活动趣味性,促进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一、加强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尿潴留是肛门直肠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膀胱积满尿液不自动排出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手术后病人出现下腹胀满,耻骨上区膨隆,症状轻者为小便费力,排出不畅,重者下腹疼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司空见惯的手段。运用课件,不仅可以将素材更为方便地给学生展示出来,而且可以对素材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加工,让学习内容更具有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诸多特点,可以引发学生更为积极的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从而能够在数学课堂上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大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原种群繁殖扩群,每组选用10对大鼠进行繁殖实验,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白内障大鼠组、小眼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