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凸显出来。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以“污水和污水处理”为例提出了几点“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策略。
众所周知,科学概念课是一个可以融合各种学习方式的系统,主要是以知识为载体,不仅有科学价值,还有能力训练价值。此外,概念建构课是一种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有效地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下面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操作案例以及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此外,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促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与自己所学知识存在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问题,从而产生激励、激疑、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地进入探究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懂得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并可以经历产生污水、做污水净化模拟实验、了解本地污水的处理情况。上课之初,我并没有急于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先通过让学生欣赏水流动画,然后向学生引出了这样的一个引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水有关,你们知道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学生纷纷被我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共鸣,他们七嘴八舌地探讨着;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微视频向他们出示了一组保洁阿姨洗抹布、洗拖把的片段,并将备课准备的干净水源出示到学生们的眼前,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在水箱中演示洗脏抹布、脏拖把。在这名学生将脏抹布、脏拖把洗干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
(二)小组交流,做出假设
“假设”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科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性的解答。因此,教师制订计划的依据应是建立在学生确定的研究方式、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的基础上。此外,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之后通过信息技术相关app——电子课堂,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谈,并提出自己的假设依据,最后在就电子课堂上进行共同交流、完善。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让学生意识到,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不能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组内探究学习,阐述自己的假设。
(三)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教师要想保证各组学生在组内探究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完成,应根据假设设计实验的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取证据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概念的建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有序观察,并作出真实的记录,这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品德的良好途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观察,并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为后续的建构概念铺垫扎实的基础。
(四)交流展示,建构概念
在学生前期搜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教学助手App把搜集的证据上传到平台,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再引导学生班级展开交流,获取证据以及自己建构概念思维过程。当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假设与实验证据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内在的联系,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建构科学的概念。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组内通过质疑互补的方式,完善和深化,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从而使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深入地开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注意事项
(一)建构科学概念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完善认知、获取经验、升华情感的主要途径。
(二)科学探究式学习要以构建科学概念为目标
科学概念建构是科学探究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对自然事物认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直到作出科学的解释。
(三)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在以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中,结合电子课堂、教学助手等app、多媒体技术、微课、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学生交流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因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认真倾听能力常常被忽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从而为后续的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铺垫扎实的基础。
【作者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課题“小学科学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实证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860)课题核心成员】
【作者单位:南安市梅山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凸显出来。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并以“污水和污水处理”为例提出了几点“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策略。
众所周知,科学概念课是一个可以融合各种学习方式的系统,主要是以知识为载体,不仅有科学价值,还有能力训练价值。此外,概念建构课是一种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有效地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下面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操作案例以及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此外,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促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与自己所学知识存在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问题,从而产生激励、激疑、激趣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真正地进入探究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懂得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并可以经历产生污水、做污水净化模拟实验、了解本地污水的处理情况。上课之初,我并没有急于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先通过让学生欣赏水流动画,然后向学生引出了这样的一个引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水有关,你们知道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吗?”学生纷纷被我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共鸣,他们七嘴八舌地探讨着;在学生探讨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微视频向他们出示了一组保洁阿姨洗抹布、洗拖把的片段,并将备课准备的干净水源出示到学生们的眼前,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在水箱中演示洗脏抹布、脏拖把。在这名学生将脏抹布、脏拖把洗干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
(二)小组交流,做出假设
“假设”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科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假设性的解答。因此,教师制订计划的依据应是建立在学生确定的研究方式、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的基础上。此外,教师在这个环节,应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之后通过信息技术相关app——电子课堂,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谈,并提出自己的假设依据,最后在就电子课堂上进行共同交流、完善。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让学生意识到,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不能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鉴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水箱里面干净的水现在变成污浊的水了?里面有什么杂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组内探究学习,阐述自己的假设。
(三)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教师要想保证各组学生在组内探究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完成,应根据假设设计实验的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取证据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概念的建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有序观察,并作出真实的记录,这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品德的良好途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观察,并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为后续的建构概念铺垫扎实的基础。
(四)交流展示,建构概念
在学生前期搜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教学助手App把搜集的证据上传到平台,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再引导学生班级展开交流,获取证据以及自己建构概念思维过程。当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假设与实验证据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内在的联系,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建构科学的概念。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组内通过质疑互补的方式,完善和深化,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从而使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深入地开展。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中的注意事项
(一)建构科学概念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过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完善认知、获取经验、升华情感的主要途径。
(二)科学探究式学习要以构建科学概念为目标
科学概念建构是科学探究式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对自然事物认识的过程。具体来说,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直到作出科学的解释。
(三)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在以探究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中,结合电子课堂、教学助手等app、多媒体技术、微课、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学生交流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因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认真倾听能力常常被忽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从而为后续的小学科学“概念建构课”课型解析铺垫扎实的基础。
【作者是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課题“小学科学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实证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8-860)课题核心成员】
【作者单位:南安市梅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