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学改革的思潮促使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尝试“撤退”。教师的“撤退”是为了学生的前进,是为了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发展和成长。
一、“撤退”方式1:静默
教学中,教师怕冷场,于是,师生对答热闹非凡。其实,品味文本时,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产生独特体验,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为有效对话、感情朗读做好必要的铺垫。所以,教师要以平静的心态等待,更要用充分的时间等待,用静默的方式让学生静下来,沉进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感悟苏教版六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中,林肯总统的第一段话的。
师:(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读了这段话以后,你们关注到了什么?
生:三个“永远”。
师:这三个“永远”有着相同的意味吗?请大家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仔细想一想。(学生静静地品读)
生:第一个“永远”,看似感激这位议员,看似在表现林肯的大度、宽容,其实是林肯在对那个议员进行有力的回击。
生:第二个“永远”表现的是林肯的坦诚,表现出林肯作为一个鞋匠儿子的自豪、骄傲。
生:第三个“永远”,充满着自己对父亲的尊敬、爱戴、怀念。
……
三个“永远”意味深长。我没有直接点拨,而是让学生静静品读,在无声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充分发散的空间。虽然,课堂进入较长时间的静音状态,学生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获得了思维的撞击,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专注,是期待和信任,是鼓励和支持。显然,教师的这种“撤退”是为了前进,从学生的回答中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二、“撤退”方式2:聆听
聆听,适时缄默,可以给学生个性的体验和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充分的空间。教师在“不语”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感受、认识和结论,并及时进行概括和总结,之后给予学生恰当而有效的引导。苏教版一下《练习4》的“读读背背”是描述骨肉亲情的四个成语: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这四个成语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息息相关。教学时,决定让学生来讲,我当听众。下面是小组成员发表自己对这组成语的理解:
生:妈妈对我说过,我是她身上的一块肉,所以,我和妈妈是非常亲密的人。“骨肉之情”说的是妈妈和子女之间的感情。
生:书上的小朋友生病了,妈妈喂他药喝,妈妈很关心她的儿子,这就是成语“情深似海”的意思。
生:陈毅元帅的妈妈生病了,陈毅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看望母亲,这是“痛痒相关”的意思。
……
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探讨中理解词义,甚至部分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比老师的想法还要新奇。学生拿自己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的事来讲解成语,用学过的课文《陈毅探母》来理解成语,之后还拓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这才是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三、“撤退”方式3:装“傻”
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去领悟,教师也可以用装“傻”来退一步,将解谜的过程推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向老师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分享。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四下《天鹅的故事》的片段:
师: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了课文,很了不起!一个故事,一般都有起因、经过、结果。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的这个关于天鹅的故事,你能不能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呢?(学生静静地读、概括)
生:(起因)有一天,寒潮突然降临。(经过)老天鹅和一群天鹅破冰的事情。(结果)斯杰潘老人背着枪走了。
师:删去“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词。故事还没结果,老人走了,天鹅呢?不见了!(生笑)再听听别人的看法,把结果改一改,好吗?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被冻住了。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终,它们成功了。
师:湖面结了冰,改成“敲打冰面”。
生:老师,我觉得用“敲打”这个词不恰当,天鹅是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敲打”好,还是“扑打”好?要不要改?
生:(齐答)改“扑打”。
生:老师,天鹅是一次又一次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加不加“一次又一次”?
生:(齐答)加。
生:不是一只天鹅,有很多天鹅一起扑打呢。
师:好建议,这句话添在哪儿呢?
生:添在……
老师装“傻”,把决定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演绎了一份精彩。
教师“撤退”,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当然,“撤退”不是放任自由,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学生进行新的编排和组织,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学习,创设不一样的课堂,有效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者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
一、“撤退”方式1:静默
教学中,教师怕冷场,于是,师生对答热闹非凡。其实,品味文本时,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产生独特体验,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为有效对话、感情朗读做好必要的铺垫。所以,教师要以平静的心态等待,更要用充分的时间等待,用静默的方式让学生静下来,沉进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感悟苏教版六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中,林肯总统的第一段话的。
师:(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读了这段话以后,你们关注到了什么?
生:三个“永远”。
师:这三个“永远”有着相同的意味吗?请大家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仔细想一想。(学生静静地品读)
生:第一个“永远”,看似感激这位议员,看似在表现林肯的大度、宽容,其实是林肯在对那个议员进行有力的回击。
生:第二个“永远”表现的是林肯的坦诚,表现出林肯作为一个鞋匠儿子的自豪、骄傲。
生:第三个“永远”,充满着自己对父亲的尊敬、爱戴、怀念。
……
三个“永远”意味深长。我没有直接点拨,而是让学生静静品读,在无声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有了充分发散的空间。虽然,课堂进入较长时间的静音状态,学生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获得了思维的撞击,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专注,是期待和信任,是鼓励和支持。显然,教师的这种“撤退”是为了前进,从学生的回答中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二、“撤退”方式2:聆听
聆听,适时缄默,可以给学生个性的体验和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充分的空间。教师在“不语”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感受、认识和结论,并及时进行概括和总结,之后给予学生恰当而有效的引导。苏教版一下《练习4》的“读读背背”是描述骨肉亲情的四个成语: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这四个成语与本单元所学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息息相关。教学时,决定让学生来讲,我当听众。下面是小组成员发表自己对这组成语的理解:
生:妈妈对我说过,我是她身上的一块肉,所以,我和妈妈是非常亲密的人。“骨肉之情”说的是妈妈和子女之间的感情。
生:书上的小朋友生病了,妈妈喂他药喝,妈妈很关心她的儿子,这就是成语“情深似海”的意思。
生:陈毅元帅的妈妈生病了,陈毅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看望母亲,这是“痛痒相关”的意思。
……
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探讨中理解词义,甚至部分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比老师的想法还要新奇。学生拿自己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的事来讲解成语,用学过的课文《陈毅探母》来理解成语,之后还拓展到生活中其他方面,这才是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三、“撤退”方式3:装“傻”
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去领悟,教师也可以用装“傻”来退一步,将解谜的过程推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向老师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分享。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四下《天鹅的故事》的片段:
师: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了课文,很了不起!一个故事,一般都有起因、经过、结果。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的这个关于天鹅的故事,你能不能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呢?(学生静静地读、概括)
生:(起因)有一天,寒潮突然降临。(经过)老天鹅和一群天鹅破冰的事情。(结果)斯杰潘老人背着枪走了。
师:删去“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词。故事还没结果,老人走了,天鹅呢?不见了!(生笑)再听听别人的看法,把结果改一改,好吗?
生:寒潮突然降临,湖面被冻住了。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敲打湖面,使湖面破裂。最终,它们成功了。
师:湖面结了冰,改成“敲打冰面”。
生:老师,我觉得用“敲打”这个词不恰当,天鹅是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敲打”好,还是“扑打”好?要不要改?
生:(齐答)改“扑打”。
生:老师,天鹅是一次又一次用身体扑打冰面的。
师:加不加“一次又一次”?
生:(齐答)加。
生:不是一只天鹅,有很多天鹅一起扑打呢。
师:好建议,这句话添在哪儿呢?
生:添在……
老师装“傻”,把决定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演绎了一份精彩。
教师“撤退”,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当然,“撤退”不是放任自由,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学生进行新的编排和组织,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学习,创设不一样的课堂,有效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者单位:太仓市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