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外部需求和内部需要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依据;外部需求;内部需要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说中国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环境最优、影响力最大、前景最广阔的世界经济体,一定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是,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民族,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实际上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已经是名正言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从来都是走在前列的——的发展史实面前,我们都应该清醒地看到,祛除消费和外贸因素的带动作用,我们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投资的增长,而且这种投资更多地还依赖于内部基础性低附加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在资源过度使用、劳动力有限安排等方面产生社会负效用。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资源,产生世界经济影响,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作者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依的,在内外形势上也是迫切的。
1、理论依据
由于早期的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各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自由移动,而在国家之间不能移动,因此,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衍生出来,只能在现代贸易理论中寻求指导。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可依赖的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提出的内部化理论、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对于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技术优势、工业组织优势、易于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的优势、易于得到廉价资本和投资多样化的优势以及易于得到特殊原材料的优势等比较优势皆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找到理想的市场。这些年来,我国一直是对外贸易中遭受贸易壁垒侵害最大的国家,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来说无疑是将生产经营的一些优势在东道国实现了内部化,从而在根本上规避了这种歧视性的贸易摩擦,这就是内部化理论之于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意义。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视角来看,由于我国处于第二产业居于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产业发展阶段,使得对外比较具有绝对优势、对内比较失去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广泛存在,将这部分产业进行对外扩张,尤其是向不发达经济地区或国家扩张,无疑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同时,由于生产折中理论基本概括了上述几种理论的要旨,是被国际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论,自然要成为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2、外部需求
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最引起人们惊醒的无外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对传统产业结构的震荡、颠覆和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发展对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对世界资源的重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关联程度更加紧密、竞争形势更加激烈的局面都是以这两大核心为基础而展开的。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来说,具有利用国外资源、技术、劳动力、管理、优惠政策,具有降低销售费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等广泛的优势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所青睐,并为占据有利地形而趋之若骛,激烈争夺。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2007年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达到10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去,则中国经济的发展从速度到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3、内部需要
总体上看,多年来,我国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成为引资大国,但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发展不够。截止200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10675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亿美元,仅相当于吸收外资一年的流量多一点。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占世界1%,全球位居第18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694.7亿美元,占世界5%;与对外贸易额排在全球第三位,占全球7.2%相比,相差更加悬殊。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0.23,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0.46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19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后转型期阶段,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1)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矛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出现了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局面。据统计,2006年10月,我国月度贸易顺差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38.3亿美元;2006年前10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336.2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顺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485.76亿美元,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2006年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并于10月份成功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分别达到创记录的17756万美元和大约20000万美元。这样,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增加了外汇风险和资金闲置成本,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热钱涌入国内,对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表1-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刘军善教授讲义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少国内高额外汇储备,提高资金收益,缓解国内“双顺差”的失衡压力,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和经濟平稳运行。而且,从目前来看,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肆虐,发达国家存在周转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问题,这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亦即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现实上的最佳时机,有利于国内产业链向国外延伸。
(2)有利于缓解出口压力。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导力量。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的增大,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压力日益加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受到挑战。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避免贸易摩擦。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在国外直接建厂或者并购国外企业,然后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能够绕开贸易壁垒,改变在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与出口的这种替代关系使得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缓解日趋加大的出口压力,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它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还会产生传统产业转移效应,把国内传统产业的过剩设备和生产能力向海外转移,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同时,由于开发了国外市场,利用了国外资源,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得到实现。
(4)有利于企业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规模化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普遍很低。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发展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并以之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另外,要鼓励已有的企业集团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以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作者认为,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角度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提升和拓展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明其,《国际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2]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
[3]杜奇华,《国际投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依据;外部需求;内部需要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果说中国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环境最优、影响力最大、前景最广阔的世界经济体,一定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是,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民族,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实际上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已经是名正言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从来都是走在前列的——的发展史实面前,我们都应该清醒地看到,祛除消费和外贸因素的带动作用,我们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投资的增长,而且这种投资更多地还依赖于内部基础性低附加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在资源过度使用、劳动力有限安排等方面产生社会负效用。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资源,产生世界经济影响,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作者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依的,在内外形势上也是迫切的。
1、理论依据
由于早期的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各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自由移动,而在国家之间不能移动,因此,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衍生出来,只能在现代贸易理论中寻求指导。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可依赖的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提出的内部化理论、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对于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技术优势、工业组织优势、易于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的优势、易于得到廉价资本和投资多样化的优势以及易于得到特殊原材料的优势等比较优势皆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找到理想的市场。这些年来,我国一直是对外贸易中遭受贸易壁垒侵害最大的国家,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来说无疑是将生产经营的一些优势在东道国实现了内部化,从而在根本上规避了这种歧视性的贸易摩擦,这就是内部化理论之于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意义。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视角来看,由于我国处于第二产业居于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产业发展阶段,使得对外比较具有绝对优势、对内比较失去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广泛存在,将这部分产业进行对外扩张,尤其是向不发达经济地区或国家扩张,无疑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同时,由于生产折中理论基本概括了上述几种理论的要旨,是被国际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论,自然要成为我国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2、外部需求
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最引起人们惊醒的无外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对传统产业结构的震荡、颠覆和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发展对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对世界资源的重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关联程度更加紧密、竞争形势更加激烈的局面都是以这两大核心为基础而展开的。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来说,具有利用国外资源、技术、劳动力、管理、优惠政策,具有降低销售费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等广泛的优势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所青睐,并为占据有利地形而趋之若骛,激烈争夺。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截止2007年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金额达到10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去,则中国经济的发展从速度到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3、内部需要
总体上看,多年来,我国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成为引资大国,但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发展不够。截止200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10675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亿美元,仅相当于吸收外资一年的流量多一点。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占世界1%,全球位居第18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694.7亿美元,占世界5%;与对外贸易额排在全球第三位,占全球7.2%相比,相差更加悬殊。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0.23,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0.46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19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后转型期阶段,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1)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矛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出现了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局面。据统计,2006年10月,我国月度贸易顺差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38.3亿美元;2006年前10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336.2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顺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485.76亿美元,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2006年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并于10月份成功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分别达到创记录的17756万美元和大约20000万美元。这样,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增加了外汇风险和资金闲置成本,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热钱涌入国内,对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表1-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刘军善教授讲义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少国内高额外汇储备,提高资金收益,缓解国内“双顺差”的失衡压力,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和经濟平稳运行。而且,从目前来看,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肆虐,发达国家存在周转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的问题,这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亦即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现实上的最佳时机,有利于国内产业链向国外延伸。
(2)有利于缓解出口压力。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导力量。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的增大,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频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压力日益加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受到挑战。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避免贸易摩擦。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在国外直接建厂或者并购国外企业,然后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而能够绕开贸易壁垒,改变在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与出口的这种替代关系使得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缓解日趋加大的出口压力,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它们都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提升国内(地区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还会产生传统产业转移效应,把国内传统产业的过剩设备和生产能力向海外转移,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同时,由于开发了国外市场,利用了国外资源,国内市场需求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得到实现。
(4)有利于企业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规模化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普遍很低。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发展以大型企业为核心,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并以之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另外,要鼓励已有的企业集团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以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作者认为,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角度来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我国提升和拓展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明其,《国际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2]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
[3]杜奇华,《国际投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