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研发现,安徽省高职学生学风建设相对落后。本文以拓展训练为手段,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干预,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作为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一种手段进行普及。
关键词:高职;个性心理倾向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103-02
一、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推进,学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缺失。高校大学生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健康引导的主线。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手段,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内容,也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立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其他校内外专业抽样学生为参照对象。
三、概念解释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本文重点研究通过拓展教学对核心价值观的干预。
2.拓展训练名词解释。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培训中外展训练的一种,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情况
1.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本次实验主体为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6名学生。随机抽选2015级其他专业26名学生为参照对象,随机抽选安徽交通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滨湖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学生52人作为校外参照对象,共计104人。
2.进校初期实验对象个性倾向性对比。通过调查发现,校内外新生入学时在学习上明显不自信,认为自己不优秀。对于选择就读学校和将来就业动机不明确,对将来缺乏规划和思考,爱好兴趣单一占比均达到92%以上。在对价值观调查方面,将全部个性倾向性调查指标转化为分值,三组之间个性倾向性方面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个性倾向性全部指标上的对比,采用成对均数比较法P>0.05,各高职院校2015级学生进校初期,实验组和对照组个性倾向性无明显差异。
3.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影响因素。通过对个性倾向性主要因素对人的影响性的重要程度进行因子分析,从总的方差解释中可以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采用最大方差旋转五次,旋转后的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
因此对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影响最大的依次为价值观因子、需要因子、兴趣因子。
4.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占90.38%。在新生中普遍存在需要被认同,迫切希望自我实现,表现为做事冲动,具有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管理,理想信念缺失,缺乏对未来的明确规划。综合表现为对外界事物敏感,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强烈的被尊重和被认同的需要,但是缺乏实现自我的良好规划,缺乏毅力。
(二)通过教学干预个性倾向性的实验设计
1.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进行干预,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干预实验内容。在教学的第一阶段,设置定向徒步项目和攀岩项目,达到健身的目的,通过攀岩练习强化体能,塑造体型。每周一次定向6学时,攀岩6学时。通过两个月的教学,逐步达到了第一堂课学生预设的阶段性目标,在练习的过程中建立三方面评价的模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发现,P1=0.134,P2=1,对结果进行假设检验,u值为3.37,P<0.01,差异性显著,实验组学生的兴趣爱好100%得到了拓展。对健身感兴趣,作息时间逐渐规律的学生占实验组总数的84.61%。实验组26人均表示对户外运动很感兴趣。校内参照组和校外参照组整体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阶段,通过安排团队合作拓展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团队的信任感。由教师陈述项目操作方法,学生参与体验,体验完成后统一分享感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理论提升,反馈给学生。第二阶段为期两个月,通过拓展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操作,26名学生均认识到理解、团队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诚信、责任是一个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校内对照组和校外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内外对照组86.53%的学生仍然缺乏责任、诚信和团队意识,对周围事物缺乏理解和信任。对照组对交予的工作敷衍对待缺乏积极性的占90.38%,与同学、室友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的情况达到44.23%。实验组学生之间友善相处,积极负责地处理班级和寝室事务,纪律观念、时间观念明确。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拓展训练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可以起到干预作用且效果明显,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市场化的拓展不适合运用在学校,而学校的拓展训练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干预和引导,喻教于学,教学相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一种改进和补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建议
1.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公体必修课,通过拓展训练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普遍个性心理倾向性进行干预,并进一步扭转学风。
2.将拓展训练与心理咨询手段紧密结合,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之一。
3.将拓展训练与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結合,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工具之一,改变枯燥的思想政治教学的传统方式,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8):69-71.
[2]吕中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体育锻炼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7-49.
[3]文英利.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3):33.
[4]朱锋,楼晨辉.体育拓展训练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实效性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101-104.
[5]李海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6.
关键词:高职;个性心理倾向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103-02
一、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推进,学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缺失。高校大学生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健康引导的主线。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作为手段,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内容,也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立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其他校内外专业抽样学生为参照对象。
三、概念解释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本文重点研究通过拓展教学对核心价值观的干预。
2.拓展训练名词解释。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培训中外展训练的一种,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对象情况
1.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本次实验主体为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6名学生。随机抽选2015级其他专业26名学生为参照对象,随机抽选安徽交通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滨湖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学生52人作为校外参照对象,共计104人。
2.进校初期实验对象个性倾向性对比。通过调查发现,校内外新生入学时在学习上明显不自信,认为自己不优秀。对于选择就读学校和将来就业动机不明确,对将来缺乏规划和思考,爱好兴趣单一占比均达到92%以上。在对价值观调查方面,将全部个性倾向性调查指标转化为分值,三组之间个性倾向性方面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个性倾向性全部指标上的对比,采用成对均数比较法P>0.05,各高职院校2015级学生进校初期,实验组和对照组个性倾向性无明显差异。
3.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影响因素。通过对个性倾向性主要因素对人的影响性的重要程度进行因子分析,从总的方差解释中可以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采用最大方差旋转五次,旋转后的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
因此对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影响最大的依次为价值观因子、需要因子、兴趣因子。
4.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安徽省高职学生个性倾向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占90.38%。在新生中普遍存在需要被认同,迫切希望自我实现,表现为做事冲动,具有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管理,理想信念缺失,缺乏对未来的明确规划。综合表现为对外界事物敏感,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强烈的被尊重和被认同的需要,但是缺乏实现自我的良好规划,缺乏毅力。
(二)通过教学干预个性倾向性的实验设计
1.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价值观进行干预,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干预实验内容。在教学的第一阶段,设置定向徒步项目和攀岩项目,达到健身的目的,通过攀岩练习强化体能,塑造体型。每周一次定向6学时,攀岩6学时。通过两个月的教学,逐步达到了第一堂课学生预设的阶段性目标,在练习的过程中建立三方面评价的模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发现,P1=0.134,P2=1,对结果进行假设检验,u值为3.37,P<0.01,差异性显著,实验组学生的兴趣爱好100%得到了拓展。对健身感兴趣,作息时间逐渐规律的学生占实验组总数的84.61%。实验组26人均表示对户外运动很感兴趣。校内参照组和校外参照组整体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阶段,通过安排团队合作拓展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团队的信任感。由教师陈述项目操作方法,学生参与体验,体验完成后统一分享感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理论提升,反馈给学生。第二阶段为期两个月,通过拓展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操作,26名学生均认识到理解、团队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诚信、责任是一个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校内对照组和校外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内外对照组86.53%的学生仍然缺乏责任、诚信和团队意识,对周围事物缺乏理解和信任。对照组对交予的工作敷衍对待缺乏积极性的占90.38%,与同学、室友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的情况达到44.23%。实验组学生之间友善相处,积极负责地处理班级和寝室事务,纪律观念、时间观念明确。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拓展训练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可以起到干预作用且效果明显,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市场化的拓展不适合运用在学校,而学校的拓展训练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干预和引导,喻教于学,教学相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一种改进和补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建议
1.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公体必修课,通过拓展训练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普遍个性心理倾向性进行干预,并进一步扭转学风。
2.将拓展训练与心理咨询手段紧密结合,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之一。
3.将拓展训练与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結合,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工具之一,改变枯燥的思想政治教学的传统方式,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8):69-71.
[2]吕中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体育锻炼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7-49.
[3]文英利.开展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3):33.
[4]朱锋,楼晨辉.体育拓展训练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实效性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101-104.
[5]李海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