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先天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必备能力。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发展思维,敢于且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教学是高中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个性表达的舞台,教师则是这个舞台的总设计师,良好的舞台设计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中具有思考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能力范围内的思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在思考中融入创造性因素。
教师在语言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生动甚至苍白,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的利用则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方法。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当然,没有学生的主動参与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展示数学有趣的一面,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活动
高中生是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逐渐具备成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其思维与判断能力也日趋成熟,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信息,拥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将自身所学悉数传授,每个人所处的学习状态也多多少少有着差别,不可能将所有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都集中于某一节课中,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了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我升华,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引导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以一种思维状态进行思考难免产生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则可能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的发现。
三、改变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性思维潜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语言描绘出来形成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 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实现其创造性的追求。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具体的做法是:
1.有问必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回答,哪怕再简单, 哪怕回答委婉些或留有余地。这主要是鼓励学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问题, 哪怕很简单,这至少说明他在思考。也只有学生积极思考了, 才有创新的可能性。
2.有意设疑。“ 答疑不答,贵在启发”,这是教学答疑的一个技巧。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中的疑点和难点内容,绝不只讲是什么,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启发他们探索,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创新意识。
3.经常出一些隐含错误过程或结论的习题,运用参考书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和答案,让学生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教师要发现班集体中有创新精神的苗子,表扬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树立创新榜样,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精神。
四、注重双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 是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 人们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其中包括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 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 双基”教学的基础上, 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否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 这不等于说有了“ 双基”后再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应当在进行“ 双基”教育的过程中就予以渗透, 使二者相辅相成。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 也正是我们今后要着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五、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创新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锻炼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学会发现数学问题的内在规律。想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很强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深入全面的观察问题,按照问题的实际特点构建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想象能力有时候比知识还显得更加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有局限性,而想象力则可以无限拓展与延伸。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其实创新思维的关键就是发散思维。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使学生不局限于当前的思维框框,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更加细致的层次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想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很多途径入手,只要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仔细研究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以建立并提升,从而令高中数学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马忠林主编,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2] 郭思乐、喻伟编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2月
关键词:数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个性表达的舞台,教师则是这个舞台的总设计师,良好的舞台设计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中具有思考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能力范围内的思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在思考中融入创造性因素。
教师在语言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生动甚至苍白,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的利用则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方法。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当然,没有学生的主動参与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展示数学有趣的一面,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活动
高中生是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逐渐具备成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其思维与判断能力也日趋成熟,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信息,拥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将自身所学悉数传授,每个人所处的学习状态也多多少少有着差别,不可能将所有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都集中于某一节课中,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了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我升华,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引导训练,因为学生长期以一种思维状态进行思考难免产生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则可能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获得新的发现。
三、改变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性思维潜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语言描绘出来形成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 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实现其创造性的追求。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具体的做法是:
1.有问必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回答,哪怕再简单, 哪怕回答委婉些或留有余地。这主要是鼓励学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问题, 哪怕很简单,这至少说明他在思考。也只有学生积极思考了, 才有创新的可能性。
2.有意设疑。“ 答疑不答,贵在启发”,这是教学答疑的一个技巧。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中的疑点和难点内容,绝不只讲是什么,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启发他们探索,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创新意识。
3.经常出一些隐含错误过程或结论的习题,运用参考书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和答案,让学生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教师要发现班集体中有创新精神的苗子,表扬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树立创新榜样,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精神。
四、注重双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 是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 人们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其中包括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 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 双基”教学的基础上, 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否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 这不等于说有了“ 双基”后再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应当在进行“ 双基”教育的过程中就予以渗透, 使二者相辅相成。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 也正是我们今后要着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五、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创新
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锻炼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学会发现数学问题的内在规律。想要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以很强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深入全面的观察问题,按照问题的实际特点构建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想象能力有时候比知识还显得更加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有局限性,而想象力则可以无限拓展与延伸。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其实创新思维的关键就是发散思维。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使学生不局限于当前的思维框框,从更加多元的角度、更加细致的层次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想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很多途径入手,只要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仔细研究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以建立并提升,从而令高中数学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马忠林主编,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2] 郭思乐、喻伟编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