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建设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文化共同体,民族群体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中民族关系逐步构成,作为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交往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联系、协作等,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整合的过程。民族关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在不断变迁。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姜家营村的考察,来探讨民族关系的变迁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变迁;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人类社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人种属性是民族的基本属性,这表明民族是不断活动和发展着的,影响民族的因素涉及到社会以及民族自身的生产和发展,涉及到历史关系、社会关系和种群关系,所以即是动态的,也是历史的。作为一种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域、经济、语言和通过文化表现的心理等方面,這些特征体现出民族关系是一种自然体,也是民族关系存在的表现面和民族交往联系的接触点,是民族之间产生联系的前提和结果,贯穿于民族联系与交往的过程中。[1]
  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构成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民族之间接触、交际、来往、联络和协作等,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在表现形式上包括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交往的形式表现的民族关系、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和以曲折的方式表现的某种民族关系,在内容上包括政治上的联系,经济上的分工、互相交流、协同合作,文化上的交流、影响、吸纳以及社会生活上的族际婚姻等。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利益是民族交往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上的需要。所以,民族关系是一种同时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关系。 [2]
  一、民族地区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姜家营村为例
  (一)姜家营村的基本情况
  姜家营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典型的蒙汉聚居区,位于玉泉区小黑河镇,全村户籍人口170余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5人,约占总人口的80%。姜家营地势平坦,占地面积3200亩,其中耕地1600亩,草滩700亩。目前,姜家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
  结合姜家营村的社区建设考察来看,村中外来人员的数量已超过姜家营村户籍人口的数量。这必然会使姜家营村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随着群体以及其个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和人际交往关系也进行了重新构建。
  (二)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变迁过程
  1.族际交往
  在族际交往方面,姜家营村的蒙汉村民之间、村民与外来人员之间、外出工作人员与当地居民之间都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交流,这种现状也是由浅及深、不断发展才能形成的,因为姜家营村的蒙族人与汉族一起生活了一个世纪有余,生活方式等方面基本上已经被汉族同化,所以在交往时完全不会因民族身份的差异而产生不便。
  2.居住格局和通婚
  居住格局和通婚方面,两个民族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出现隔离居住的状态,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同时在同村村民之间、村外人员之间都有相互通婚的现象,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姜家营村的村民中并没有出现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3.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方面,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并且随着民族的不断繁衍与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不同民族之间开始接触时,碰撞最激烈的必然是文化上的,主要表现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但是在长时间共同的经济生活交往中,这种差异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姜家营村中,蒙古族已经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汉语,语言方面的障碍完全消失,而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饮食、节日和服饰上,在笔者的调查中,姜家营村的蒙古族在这几个方面已经与汉族没有太大差异。
  4.民族冲突
  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民族冲突上面。一般而言,民族冲突对民族关系造成的伤害与冲突的程度成正比。根据笔者调查,姜家营村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近年没有发生过民族冲突事件。
  综合这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姜家营村蒙汉两民族的村民在经济生活、文化适应中相处融洽,这为社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姜家营村民族关系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一)外来人员增多
  在姜家营村,外来人员的增多主要原因归结于裕隆商业园区的发展。自21世纪初期园区进驻姜家营村以来,发展迅速,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员来这里打工。随之,村中不同个体的人际圈和交往方式都有所变化,姜家营村内部的民族关系在很多方面也得以重构。比如在居住方面,外来人员来到姜家营村之后会有一部分人租住当地村民的门房,村民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变的同时,民族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二)外出工作人员增加
  前文提到,裕隆工业园区入驻姜家营村并买下了大量的草场之后,草场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牧业的生产需要大面积的草场才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牲畜,以畜牧业维持生计的牧民必须拥有一定面积的草场,这种情况导致了姜家营村养殖业的迅速衰落,村中的一些人开始去外地寻求工作,在与外界新环境的互动下,也会给姜家营村的民族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姜家营村内部
  随着姜家营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因素,村民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姜家营村新建了公共娱乐场所,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们,这种公共场所可以进一步加强村民之间、村民与外来人员的交流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民族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关系变迁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探讨民族关系对社区建设的作用时要注意到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关系是动态的,是民族之间以各种形式进行互动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需要互动的“舞台”,时间上则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性。二是民族关系具有时效性,即民族关系只要一发生,都会对相应的民族甚至是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与作用。
  如果一个民族或者是团体处于封闭状态,不进行任何程度的开放,不与其他民族和团体进行任何形式上的交往,那么不仅不能让其有任何发展,而且必将会导致这个民族的迅速衰退或者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因此,一般而言,社区的开放程度越高,那么其发展程度往往越发达,同时,也与其内部民族关系和谐与否、密切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和团体之间通过交往互通有无,互相吸收先进的文明和技术,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基于这些,民族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民族之间传递或者交换“能量”的过程。
  四、姜家营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点包括坚持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加快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市、乡镇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人员数量和结构日益复杂,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进入社区给社区管理带来新的难度。
  (二)自身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农牧区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将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和城镇。
  在姜家营村,绝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都是失业呆在家中,一是因为村民们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传统的农牧业,随着姜家营村养殖业的衰落,他们的粗放为主的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以及现代技能素质的缺乏等缺点使得他们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企业雇佣大量外来人员,使村民们无业可就、无法分享工业化发展的成果。并且裕隆工业园区的管理人员也以“当地人不好管理”为由,不愿意雇佣本村村民。
  五、总结和思考
  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而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是良好的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各民族在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姜家营村,不同民族的村民间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互利的交往关系,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并没有因为民族的身份受到困扰。随着裕隆工业园区的开发,劳动力的流动数量和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加,大量的外来人员在姜家营村工作生活,使其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多样,而村民们对这些外来人员也予以包容和接纳。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民族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交往和寻求工作进行社会活动,这能够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加快社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炳镐,青觉.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2]金炳镐,严庆,杨成.民族关系构成方式——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8.
其他文献
【摘要】清雍正间徐嘉宾宜山“改土归流”是成功的,受到宜山壮乡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其“分而治之”的改革方式,适应了清代宜山民族社会发展方向,正如他所说:“审时度势,酌古准今,盖有必如是,而民夷始可以相安者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效果,值得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改土归流;分而治之;宜山里苗分县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清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十九日上谕:“四川、陕西、湖广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艺术不断发展,其中虚拟试衣技术贯穿到了服装产业的设计、开发、展示、销售环节,虚拟试衣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服装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从二维到三维,虚拟试衣技术逐渐成熟,在市场应用中崭露头角,逐步被商家和消费者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虚拟试衣技术已经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关键词】虚拟试衣系统 ;二维 ;三维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人们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有助于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帮助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现阶段,泰宁县大力开展“书香泰宁,全民阅读”的活动,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为我国文化建设尽微薄之力。本文主要以泰宁县活动的开展作为例子,分析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和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摘要】2016年恰逢吴晓邦先生诞辰110周年和戴爱莲先生诞辰100周年,他们是中国当代舞蹈之父和中国当代舞蹈之母,他们都对中国当代舞蹈文化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他们使我国当代舞蹈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且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舞蹈风向,这不仅仅是一股巨大的舞蹈风潮,更多的是从深层次上对当代舞蹈价值取向上的影响,他们的贡献对我国现当代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在这样一个格外特殊的年份让我们再次回
【摘要】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以系统的思维看待个体的症状,以资源取向解决问题。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念来理解中小学生拒学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关注个体成长中的系统性及改变中的过程性,对个体的症状进行阳性赋义。  【关键词】系统家庭治疗;资源取向;拒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14-03  【作者简介】吴凡,江苏省苏
【摘要】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作为延安“三大教育基地”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特别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想办法、创形式,尤其是2009年延安的大部分景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免费开放景点后,面对博物馆、纪念馆社交工作的一个“瓶颈”期,面对革命类纪念馆展示手段落后、内容枯燥的问题,面對摆在博物馆宣教工作者面前的如何灵活地开展社交活动的难题,面对18大之后新的挑战和机遇,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属各单位
【摘要】近年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逐渐得到重视,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民族传统文化仍然在快速流失,尤其是一些人口基数少、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传承方式大多以合而传之的方式进行,如场景式传承和情感式传承等,这类传承方式过程繁琐且对传承人要求很高,很难扩大文化影响力,传承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多数仡佬族年轻人不注重文化传承,从而导致传承断层的现象。本文在仡佬族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传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孙犁在天津多伦道寓所留影  1986年10月14日,红旗杂志社派我去天津,任务之一就是向老作家孙犁约稿。  孙犁是我国著名作家,也是我所崇敬的作家之一。他在《天津日报》主编文艺副刊期间,为发现和培养新人作出了贡献。天津市许多青年作家的发现和培养,都与他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他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以及《白洋淀纪事》,赢得了广泛好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要】奥地利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雷立柏教授的跨文化词源翻译研究包括词源考释、文化投影以及思想本源三个方面,他以西方思想概念投射中国文化语境,深入探讨词语发展进化背后的历史依据和思想演变。雷立柏的跨文化词源翻译研究不仅是“咬文嚼字”、“追本溯源”,更完成了实现文化与思想价值目标的建构。  【关键词】跨文化;词源研究;翻译;《我的灵都》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汉学家
【摘要】福泉地方戏是中国傩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历史悠久。为了发扬这种文化,应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文以黄土哨阳戏与天生桥灯夹戏为研究对象,介绍福泉市地方戏的传承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方戏;黄土哨阳戏;天生桥灯夹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起源  福泉黄土哨阳戏和天生桥灯夹戏主要在福泉市龙昌镇长冲村黄土哨、麻界、天生桥传承。  (一)黄土哨阳戏的起源  明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