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区地理是初中区域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国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和认识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及其差异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区域为例进一步深挖探究,深化区域地理学习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区域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课标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方面对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归纳为:提高读图能力,学会运用区域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进行区域定位和要素分布特征的归纳,提升区域认知素养;以具体区域为例,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差异,学会分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说明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综合分析素养;举例说明区域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区域发展存在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理解环保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而在区域选择上除台湾、北京、港澳以外,课标和中考考纲没有作明确的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做了不同的处理,这要求我们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和备考,要充分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读图和资料分析,否则容易出现知识、思维碎片化的问题,难成体系,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认识区域。
一、在大区域背景下,切换小区域,熟悉区域分布
找一张或者手绘一张空白的中国区域全图(包含省区和重要的河流、山脉),先在图中着重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和四大区域,然后将重要的区域单元(如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三江平原、塔里木盆地等)逐一画出。以此为重要工具,全局入手在中国大区域的背景下认识小级别区域单元,常读常看。还可用一張中间挖一适度大小孔的白纸,遮住其他区域,透过孔来认知区域,把握区域与重要经纬线、重要地理事物(山脉、河流)以及其他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太行山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与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位置关系等,熟悉区域的位置和分布,提升区域认知的能力和素养。
二、手绘地图强化区域认知,思维导图落实综合分析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区域手绘地图的绘制,绘制过程突出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事物,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区域定位和认知,并以此为中心构建思维导图,抓住区域的核心要素特征,理清区域中各要素的联系并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原因,突破分区地理学习的核心和重难点,强化区域认知素养的同时落实综合分析素养,如学习塔里木盆地时可进行如图操作。
三、比较联系,突出区域核心特质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下的不同单元进行比较联系学习,强化各自区域的核心特征,对比分析其形成原因,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同学们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养成。比如,对比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前者为“北大仓”,其主要优势为土地集中连片,耕地多,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劣势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后者为“鱼米之乡”,其主要优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河湖众多,劣势为旱涝多发,城市化占用耕地多。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线性推进对比,如比较从沿海向内陆的降水差异,南北的热量差异,东西的景观差异,高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等,理解其地理原理,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四、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发现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带着一种地理思维意识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大胆走向田野,认识乡土的自然地理特征,联系并发现农业等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可以走向城市、集镇等,认识人口变迁、城市发展、工农业布局和发展与环境的联系。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上网、看电视甚至在制定假期旅游计划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区域地理问题,从而高效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一、在大区域背景下,切换小区域,熟悉区域分布
找一张或者手绘一张空白的中国区域全图(包含省区和重要的河流、山脉),先在图中着重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和四大区域,然后将重要的区域单元(如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三江平原、塔里木盆地等)逐一画出。以此为重要工具,全局入手在中国大区域的背景下认识小级别区域单元,常读常看。还可用一張中间挖一适度大小孔的白纸,遮住其他区域,透过孔来认知区域,把握区域与重要经纬线、重要地理事物(山脉、河流)以及其他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太行山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与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位置关系等,熟悉区域的位置和分布,提升区域认知的能力和素养。
二、手绘地图强化区域认知,思维导图落实综合分析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区域手绘地图的绘制,绘制过程突出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事物,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区域定位和认知,并以此为中心构建思维导图,抓住区域的核心要素特征,理清区域中各要素的联系并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原因,突破分区地理学习的核心和重难点,强化区域认知素养的同时落实综合分析素养,如学习塔里木盆地时可进行如图操作。
三、比较联系,突出区域核心特质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下的不同单元进行比较联系学习,强化各自区域的核心特征,对比分析其形成原因,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同学们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养成。比如,对比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农业,前者为“北大仓”,其主要优势为土地集中连片,耕地多,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劣势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后者为“鱼米之乡”,其主要优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河湖众多,劣势为旱涝多发,城市化占用耕地多。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线性推进对比,如比较从沿海向内陆的降水差异,南北的热量差异,东西的景观差异,高山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等,理解其地理原理,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四、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发现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我们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在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带着一种地理思维意识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大胆走向田野,认识乡土的自然地理特征,联系并发现农业等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可以走向城市、集镇等,认识人口变迁、城市发展、工农业布局和发展与环境的联系。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上网、看电视甚至在制定假期旅游计划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区域地理问题,从而高效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