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文教学中的语言审美韵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文写作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具有着自身的审美规律。语言表达求真务实、客观准确,简洁明晰,韵味悠然,要求严谨,兼具情感,在语言上求精求准的同时,还追求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强化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从审美性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应用文;语言;审美韵味
  【中图分类号】G640
  应用文作为办理具体事务、承担信息沟通,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应用文有关的论著或教材中,绝大多数突出其准确性、简明性和事务性等特点,甚少提及其语言的审美性。孔子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如此长久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与质量的健康发展,更甚者将会使得人们淡薄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是应用文写作变为仅仅为写而写,失去了原有的光亮。
  应用文的写作立足于客观实际基础之上,但其语言的审美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人们主要强调应用文写作在于记事交际沟通信息的功能,并以实用为目的,受写作目的、主题内容、行文对象、时效范围、行文关系等等的制约,必然要求应用文语言要求表达准确,简洁朴实,明快自然,通晓易懂。但在写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发现其有着自身的审美规律,在语言上求精求准的同时,还追求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无需华丽的词组,仅仅运用工整的对仗、简单的排比等修辞技巧,穿插一些成语、民俗谚语、警言警句、典故等,使得应用文写作充满自然气息,丰富了直白的语言,深化了文章的内容,使其极具形象感,更有利于强化写作目,使文章更为流畅、通俗易懂,进而收到更大的效果。
  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同样不能单一强化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可以从应用文写作的审美性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把枯燥变为有趣,把平实变为艺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一、求真务实,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
  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无须抒情言志、平陈描述、研究探索,主要是作为事务处理、解决具体问题的常用文体,应用文的写作必须考虑行文对象、内容、范围、时效、实用等因素,使阅读者清晰准确的明白其写作目的,进而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限制了应用文写作的语言适用性,应用文语言要符合规范,并具有程式性和真实准确性的特点。程式性是在应用文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句式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固定,运用专门的用语构架而成。比如《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对公文作出的规定,使公文从排版、构成要素、行文要求、纸张规格等都有固定的格式。真是准确是应用文写作的核心。应用文的语言要恰当的表述其内容,不能夸大言论或是词不达意,要使阅读者一目了然。从实际出发,内容必须符合客观现实,文中涉及的人与事,不能虚构。在语言的功能效用上,应用文写作首先要摆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意见,不能无的放失,空发议论。在语言的运用中,最忌讳模棱两可的表述,要抓住中心,做到准确鲜明,简练畅达,言简意赅,应该直白的表述实际需求,注意语言涵义的单意性的同时,避免产生歧义。要因事造文,为事造文,表意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用词造句妥贴稳当,行文流畅周密,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交际需要所产生的问题而突出写作的目的性,才能产生现实意义。应用文语言真实、客观、准确,但不意味着枯燥与重复。在准确规范的基础上,行文应与赏心悦目相结合,不断的重复意在强调,用最精炼的文字把写作意义表达清楚,穿插的修辞与引用能使行文舒展流畅,同时是阅读者产生愉悦感。
  二、简洁明晰,韵味悠然的语言审美
  应用文要发挥其处理事务的有效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读得懂,能清楚地理解行文目的,简明扼要,质朴自然必然是应用文写作的一大利器。应用文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故作艰深、冗长繁杂、浮华藻饰就会令人望而却步,影响行文的效果。在应用文的语言是具有其内在丰富的节奏的,这种节奏有的是均匀的,如:把党员学习的主要做法概括为五学,“突出重点集中学,根据实际分散学,结合实例讨论学,区别对待分类学,多种渠道促进学”。有的是张弛结合的,如:把工作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六抓六落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学习对象全覆盖;抓好方案制定落实,确保学习时间达要求;抓好骨干示范引导,确保学习教育高质量;抓好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分析评议讲实际;抓好活动载体设计,确保主题实践见成效;抓好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改任务得落实”,这主要表现为句子节奏强烈、铿锵有力。有的则是循序渐进的,如:把征求意见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八点,“拓宽渠道征意见,主动联系求意见,层层指导点意见,深入村屯寻意见,互相批评提意见,明确对象要意见,主动上门问意见,加强联系访意见”。其中缩略语在应用文中的应用,除了简便易说,更是为了强化语言的节奏感,朗朗上口,辨识度高。如前面提到的“五学”、“六抓六落实”、“八点”,都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应用文语言中的韵调美又包括音韵美与音调美。语言在音韵上的搭配统一和谐、声调悦耳,使人能朗朗上口,过目不忘便形成了音韵美。如:“情系壮乡促发展,爱洒热土写新篇”、“奏响时代主旋律,营造成长新天地”等。音调在应用文语言中遵循着“平仄相间”的规律。如在连串的排比句或是偶数的句组中,每句结尾调值总是会有一定的变化;这样读起来会产生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美感。
  三、要求严谨,兼具情感的语言特点
  内容逻辑紧密,环环紧扣的语言表达,体现了应用文语言严谨的审美特性,具有端庄、持重,语格调文明、典雅的特点。如,公文具有指导规范性,行政的约束性,法定的权威性,公文语言严谨化体现了国家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的公正性和态度的严肃性。公文使用的语言一旦出现错、漏或是产生歧义,造成误解,轻则败坏国家机关的名誉,重则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严谨的语言风格,在加入审美要求的同时,也会要求插入适当的文言词语和传统的语体表达方式,以增强应用文语言的说服力。应用文语言具有的情感效力,也就必须体现其“主题性”,触触及灵魂,善于抓住“亮点”“特点”,积极发现“焦点”“卖点”,或朗朗上口,或鼓舞人心,或对仗工整,或新颖惹眼,就像画龙点睛,文章就此“生活”了。应用文写作通过主题、情感、艺术的和谐统一,既集中反映了写作的目的意义,又能吸引眼球,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一种肃然静穆的审美感觉,有利于应用文功利美的实现。
  由此,应用文语言的审美范畴就是要同时把握局部与整体,求同存异,力求在注意语言准确性的同时,提倡其生机与活力;稳中求变,灵活运用多种手法,不断赋予其新的变化;形神统一,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丰富其语言的美学内涵。应用文蕴含的审美价值,使得应用文写作也体现出独特的美。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还涉及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它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这些理念主要包括教育目标观,教师角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等。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一、分析、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当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代写论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广义上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这对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缺陷和物理教学的特点,简要分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蓦然回首,走上讲台已有二十几年了,期间的许多时光化作一段段的45分钟,上了数千节课后,留下印象的大多数是各级各类公开课。我上过很多次公开课,有成功的喜悦欢欣,也有很多次留下了失落和遗憾。其实,上完课以后,自我评课的感觉是最准确的。执教公开课的体验就是“痛并快乐着”。这种“痛”是精神上的磨砺,是心灵上的拷问,是理想与实践之间的艰难跋涉。现略谈几点感受。  一、公开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