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在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积极加强对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探索,希望能够将其渗透到中职院校德育课程中,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争取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职院校;德育课程
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生源复杂,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最终造成校园不良现象时有出现,对学校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就应该积极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为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只有这样,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才可以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
一、“校园欺凌”现象的界定
“校园欺凌”也可以称为校园暴力,其概念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基本的范畴。从广义角度来分析,“校园欺凌”往往是由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在校内外对学生实施身心两个方面的严重侵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从狭义角度来看,“校园欺凌”具体是指校园受害者遭到同学或者其他社会相关人员的侵害,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侵害的行为。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欺凌”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也包括将受害者受害过程的照片或者视频在网上发布,给受害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二、“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
对中职院校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对其出现的原因加以把握,并总结其产生的危害,才能不断优化防止“校园欺凌”的措施,将其融入德育教学工作中,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
1. “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明显的半市场化特征,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作为核心工作,其基本的育人目标就是使学生顺利就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的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对较为忽视,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较小、易冲动,甚至会产生较强的攻击性,这是“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选择住校,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家庭教育缺失情况较为明显,有些受害者在受到欺凌后不敢随意告诉父母和教师,助长了“校园欺凌”,再加上教师疏于管理,不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在中职院校中频繁出现,对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 “校园欺凌”现象的危害
首先,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般不敢将被欺凌的事实向教师和家长反映,在长时间受到欺凌却无法得到帮助后,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受害者的健康成长。其次,扰乱校园教学秩序,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中职院校中长期出现“校园欺凌”现象,会导致学生在恐慌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都无法有效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校园欺凌”现象虽然存在于学校中,但是也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校园欺凌”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广泛传播,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影响社会风气。
三、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措施
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从多角度对德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措施,这样才能改善教学现状,对学生实施高效的德育教育,切实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合理规划,突出教学有效性
在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全面把握中职院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规划,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效果,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成立学习小组,并选拔组长,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搭配,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围绕“校园欺凌”的主题定期组织班会活动,向学生宣传防止“校园欺凌”的知识,并适当地对学生实施防止“校园欺凌”教育,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防止“校园欺凌”的能力。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三观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自觉抵御“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能力。
2. 打造安全校园,突出德育课程教学的价值
在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保证教学质量,还要从多角度入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应该突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并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保证其能够按照规定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和指导。其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并借助校园投诉信箱、班级心理专员、心理热线以及学校公众号等為学生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为学生分享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增强学生接受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德育教学效果。最后,在德育课程中加强校园文化的渗透,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进而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远离粗俗和暴力的成长空间,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要想改善教学现状,就必须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出台合理的防止“校园欺凌”的教育措施,并将其融入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中,进而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为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新军.中职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防止校园欺凌现象[J].现代职业教育, 2016(29):29.
[2]许小燕.海口市初中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德育对策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 2014.
[3]王山好.由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引发的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版, 2016(11):42-43.
[4]宋廷军.中职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6(11):6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基于德育课程教学视角下的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研究和运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职院校;德育课程
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生源复杂,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最终造成校园不良现象时有出现,对学校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就应该积极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为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只有这样,中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才可以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
一、“校园欺凌”现象的界定
“校园欺凌”也可以称为校园暴力,其概念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基本的范畴。从广义角度来分析,“校园欺凌”往往是由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在校内外对学生实施身心两个方面的严重侵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从狭义角度来看,“校园欺凌”具体是指校园受害者遭到同学或者其他社会相关人员的侵害,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严重侵害的行为。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欺凌”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也包括将受害者受害过程的照片或者视频在网上发布,给受害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二、“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
对中职院校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对其出现的原因加以把握,并总结其产生的危害,才能不断优化防止“校园欺凌”的措施,将其融入德育教学工作中,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开展。
1. “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明显的半市场化特征,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作为核心工作,其基本的育人目标就是使学生顺利就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的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对较为忽视,再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较小、易冲动,甚至会产生较强的攻击性,这是“校园欺凌”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选择住校,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家庭教育缺失情况较为明显,有些受害者在受到欺凌后不敢随意告诉父母和教师,助长了“校园欺凌”,再加上教师疏于管理,不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在中职院校中频繁出现,对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 “校园欺凌”现象的危害
首先,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一般不敢将被欺凌的事实向教师和家长反映,在长时间受到欺凌却无法得到帮助后,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受害者的健康成长。其次,扰乱校园教学秩序,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中职院校中长期出现“校园欺凌”现象,会导致学生在恐慌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都无法有效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校园欺凌”现象虽然存在于学校中,但是也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校园欺凌”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广泛传播,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影响社会风气。
三、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措施
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从多角度对德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措施,这样才能改善教学现状,对学生实施高效的德育教育,切实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合理规划,突出教学有效性
在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全面把握中职院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规划,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效果,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成立学习小组,并选拔组长,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搭配,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围绕“校园欺凌”的主题定期组织班会活动,向学生宣传防止“校园欺凌”的知识,并适当地对学生实施防止“校园欺凌”教育,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防止“校园欺凌”的能力。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三观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自觉抵御“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能力。
2. 打造安全校园,突出德育课程教学的价值
在将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融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保证教学质量,还要从多角度入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应该突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并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保证其能够按照规定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和指导。其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并借助校园投诉信箱、班级心理专员、心理热线以及学校公众号等為学生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为学生分享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增强学生接受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德育教学效果。最后,在德育课程中加强校园文化的渗透,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进而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远离粗俗和暴力的成长空间,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要想改善教学现状,就必须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出台合理的防止“校园欺凌”的教育措施,并将其融入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中,进而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为杜绝“校园欺凌”现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新军.中职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防止校园欺凌现象[J].现代职业教育, 2016(29):29.
[2]许小燕.海口市初中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德育对策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 2014.
[3]王山好.由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引发的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版, 2016(11):42-43.
[4]宋廷军.中职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6(11):6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基于德育课程教学视角下的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研究和运用”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