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实施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才能使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5-01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弊端,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将重点放置于字、词、句的掌握上。而小学生作为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皆未完全成熟的群体,过度追求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极易使其产生疲倦感甚至厌恶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素材源自生活实际,小学生能够在喜闻乐见的事物中感受到、学习到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增加对语文知识的真实体验,并由此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号陕乐,最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全科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因此,任何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都要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既能牢固地掌握语文课本中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解决自身在生活中的人际交流问题。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探析
1.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时空差距,有些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十分熟悉的情境,只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感悟,因而了解得也很少。因此,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要求任课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重新认识生活,拓宽生活视野,在生活中再现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将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学习的感情。
从生活触动,体验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自己的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
2.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
从生活感悟,运用生活“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适应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基本能力,因而“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学生认识了多少字词、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而是应当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能否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了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方式,例如,每节语文课前,笔者留出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上讲台讲述一个身边发生的有趣故事或新闻,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例如,在放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放学路上、读书看报过程中所发现的错字、错标点的现象,对做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提出表扬,以此提升学生生活中的字词掌握能力。
3.在生活中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
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其词汇量的累积都是依靠后天生活的一点一滴。对于词汇与知识,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了积累,懂得了积累,才能了解这些词汇与知识的含义,才能懂得如何把这些词汇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与知识的习惯,要求他们每天记日记,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对其加以指导;对于那些优秀的日记,教师可以把它拿到课堂上去展示与分享,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动力,养成天天认真写日记的习惯。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最终使他们所积累的词汇与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生活。
4.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的特点是“四面都是墙,抬头见黑板,低头背文章”,这种教学环境不仅呆板,而且给人压抑之感,而小学生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童越盎然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还需对小学生的教学环境加以改变,使其不再是呆板的课堂,而是天然的大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教室环境设计构图,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参与其中,然后针对大家共同设计出来的图样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打破教室原有的呆板格调,将其布置成一个有鲜花、有小草、有动物,甚至于还有小精灵的美妙大自然。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将更加丰富,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了解大自然中各事各物的发展规律。比如,可以在教室中辟出一个“动物角”,养上小白兔或是小乌龟,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把所观察到的细节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生活,了解了自然,而且也展现了个性,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结束语
由上可知,小学生的生活里四处皆可见到语文的身影。只有真正把小学语文教学延伸至生活领域之中,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只有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了解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好。总之,要想真正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懂得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必须加快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冯遵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8)
[2]姜宝兰.基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19)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5-01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语文课堂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探索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克服语文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智能弊端,保证其他各元智能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将重点放置于字、词、句的掌握上。而小学生作为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皆未完全成熟的群体,过度追求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极易使其产生疲倦感甚至厌恶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素材源自生活实际,小学生能够在喜闻乐见的事物中感受到、学习到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增加对语文知识的真实体验,并由此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号陕乐,最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
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全科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因此,任何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都要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既能牢固地掌握语文课本中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解决自身在生活中的人际交流问题。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探析
1.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时空差距,有些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十分熟悉的情境,只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感悟,因而了解得也很少。因此,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要求任课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重新认识生活,拓宽生活视野,在生活中再现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将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学习的感情。
从生活触动,体验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自己的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
2.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
从生活感悟,运用生活“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适应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基本能力,因而“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学生认识了多少字词、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而是应当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能否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制定了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方式,例如,每节语文课前,笔者留出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上讲台讲述一个身边发生的有趣故事或新闻,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例如,在放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放学路上、读书看报过程中所发现的错字、错标点的现象,对做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提出表扬,以此提升学生生活中的字词掌握能力。
3.在生活中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
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其词汇量的累积都是依靠后天生活的一点一滴。对于词汇与知识,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了积累,懂得了积累,才能了解这些词汇与知识的含义,才能懂得如何把这些词汇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与知识的习惯,要求他们每天记日记,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对其加以指导;对于那些优秀的日记,教师可以把它拿到课堂上去展示与分享,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动力,养成天天认真写日记的习惯。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最终使他们所积累的词汇与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生活。
4.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的特点是“四面都是墙,抬头见黑板,低头背文章”,这种教学环境不仅呆板,而且给人压抑之感,而小学生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童越盎然的,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还需对小学生的教学环境加以改变,使其不再是呆板的课堂,而是天然的大自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对教室环境设计构图,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参与其中,然后针对大家共同设计出来的图样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打破教室原有的呆板格调,将其布置成一个有鲜花、有小草、有动物,甚至于还有小精灵的美妙大自然。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将更加丰富,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了解大自然中各事各物的发展规律。比如,可以在教室中辟出一个“动物角”,养上小白兔或是小乌龟,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把所观察到的细节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生活,了解了自然,而且也展现了个性,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结束语
由上可知,小学生的生活里四处皆可见到语文的身影。只有真正把小学语文教学延伸至生活领域之中,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只有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了解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好。总之,要想真正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懂得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必须加快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冯遵纪.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8)
[2]姜宝兰.基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