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8+T细胞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c9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变化与患儿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探讨CD8T细胞在EV71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中的潜在作用。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儿年龄9个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中CD8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结果

与各年龄段健康儿童CD8T细胞参考值相比,除~2岁年龄段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明显,~5岁年龄段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减低外,其他各年龄段各病情患儿中CD8T细胞均增高或略高。其中,9~15个月普通型、重型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较明显,而危重型患儿略增高;~2岁患儿随病情加重CD8T细胞增高幅度逐渐减低;~5岁年龄段患儿,普通型增高不明显,重型略高,危重型减低。~2岁年龄段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其他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CD8T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

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体内CD8T细胞的表达减低与患儿病情发展至重症相关,推测CD8T细胞在~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很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关系,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选取门诊6~14岁初诊哮喘患儿11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6~14岁健康儿童78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25(OH)D3的含量,检测哮喘患儿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
目的运用功能状态评分(Functional Status Scale,FSS)评估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出院时功能预后及其较基线改变情况;确定出院时FSS与年龄,损伤机制,神经查体,影像表现及其他预后预测因子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场所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一级儿童创伤中心的两家儿童医院。对象应急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气管狭窄的肺动脉吊带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探讨单纯左肺动脉移植,避免气管成形术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11月,共有21例合并气管狭窄肺动脉吊带患儿在本单位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儿采用左肺动脉移植加气管干预手术策略。另外15例患儿采用左肺动脉移植、避免气管成型手术,术后采用早期拔管,无创CPAP过渡治疗策略。对所有患儿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21例合并气管狭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重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难以与呼吸道真菌定植鉴别。因此需要探讨早期识别的方法。
期刊
目的观察并比较B型脑钠肽(B 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价值,优化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
随着各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在儿科临床更广泛应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所提高,成为危及儿童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对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中临床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包括肺内结节,其中念珠菌球和曲霉菌球多见"晕轮征";小叶性实变以及少量胸膜渗出。虽无特异性改变,但在结合临床和化验室检查结果基础上,放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是ICU中不易早期诊断的严重疾病。IFD的临床诊断多是针对高危人群借助实验室检测做出的。IFD的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直接检测(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血清学检测(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等),近年分子生物学检测也有一定发展。合理使用实验室检查及正确评价实验
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念珠菌和曲霉是最常见的病因,儿童重症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发病率约为侵袭性曲霉感染(IAI)的5倍。ICI和IAI归因死亡率有所不同,主要是基础疾病存在差异。既往健康的危重症患儿各种侵入性导管、静脉营养、血液透析、机械通气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是ICI发病危险因素。实体肿瘤和白血病患儿使用免疫抑制
目的大多数关于儿童应用氯胺酮行操作中镇静(procedural sedation,PS)的研究局限于急诊科。本研究旨在了解氯胺酮于手术室外PS的应用现状并确定导致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设计观察性队列回顾分析2007至2015年间儿科镇静研究协会多中心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场所可开展镇静治疗的学院型,社区或独立儿童医院以及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对象生后至≤21岁的青少年儿童。干预措施无。方法及主要结果了解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