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川航孔局多年来对红眼航班一直都管理甚严,进入21世纪初期曾因安全问题经历几次禁飞、复飞。现在我国虽然早已解禁红眼航班,但住我们的旅途生活中似乎仍然选择不多。其实这一午夜航班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不安全和不舒服,或许你还不知道红眼航班可是美国人的最爱,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对红眼航班有所青睐,零点起航一路飞向晨曦。
夜幕下的航行
首先还是先来解读一下,到底什么是红眼航班?在普遍意义上来讲,红眼航班通常就是由航空公司安排的夜间定期航班,是国际上对跨零点的夜航航班的统一称谓。按照国际惯例,夜航时间是指每日太阳落下的半小时之前到次日太阳升起的半小时之后。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见度在两千米之下时,就会将跑道两侧的导航灯亮起,开始按夜航标准来进行管制工作。
红眼航班一般是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利用夜间飞机空闲时间安排飞行,以便降低航班成本。
红眼航班最初于1959年出现于美国,因为乘客们在下飞机的时候都是睡眼惺忪,红眼航班也便因此而得名。现在,不论是红眼航班还是延时航班,都已统称为红眼航班。
红眼航班在中国主要还是加班的旅游包机,严格来讲是夜航包机,票价仅仅是普通航班票价的一半甚至更低。所以,红眼航班也以低廉的票价而闻名。
票价低,安全性不能低。这一点是很多乘客在选择红眼航班时所担忧的,曾有民航业内人士表示,民航管理部门其实一直都不赞同开红眼航班。在他们看来红眼航班多为晚上22点至第二天凌晨起降的航班,空管人员、地勤人员、机组人员在深夜工作,精神状态不如正常工作时间,对飞行安全不利。
红眼航班大多是航空公司利用飞行间隙的飞机和机组人员进行营运的,而且这种航班是靠低价来吸引乘客。因为飞机和机组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所以红眼航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国民航局原来一直不肯放开红眼航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问题。但在2006年将禁飞令永久解除,相信一定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民航局既然已经对红眼航班解禁,那么在安全方面就会做足工作。执行红眼航班,空管人员、地勤人员、机组人员夜间上班,不安全系数可能会升高,但国内外实践均证明,红眼航班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普遍使用波音和空客飞机,都有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国内大多数机场的设备、技术都经过了更新和改进。航空公司在安排夜航时都会充分考虑飞机维修状况、机组飞行时间、夜间各地的接待和地面交通等因素,严禁飞行人员超时飞行,空管地勤也要按照严格的值班制度执行,杜绝事故征候。因此,红眼航班安全保障并没有问题。
对于红眼航班除了安全性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大多中国人似乎不愿接受夜晚乘机,这也是红眼航班在中国并不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夜航时间全部在深夜,机场各个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否能跟上,比如边检、海关、免税商店以及机场周围的交通工具等,如果留给乘客们的是一座很萧条、冷清的机场,这样的感受谁都不会再有心情去体验了,那么选择红眼航班的乘客也就会越来越少。
还有一些旅行社利用红眼航班来降低成本,使得旅客大呼上当,问题不是出在红眼航班,而是旅行社的操作有悖于人性化的需求。本身红眼航班就使人疲倦劳累,又没有合理的运营和服务,那么从长远看来,如此红眼航班不能成为主流,或许在中国红眼航班唯一的优点就是减少了白天的空中交通压力了。
在中国航空公司运行红眼航班的挑战确实不小,一般来说,国外机场利用率都很高,几乎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作。航空公司要充分考虑飞机维修状况、机组飞行时间、夜间各地的接待和地面交通等因素,妥善安排运力,严禁飞行人员超时飞行等因素。同时要争取到更多航线的支持,就需要在运营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
夜航乘机有门道
不要光想着吃饭、看电影、听音乐或者阅读,要知道当你从登机口登上飞机直到起飞前,机舱里的氧气水平很低,这容易使你入睡。价格上有优势,身体上也不能不舒适,对于经常乘坐红眼航班的乘客这里需要为您支几招,或许对您乘机有所帮助。
睡觉都说睡觉是“王道”,一点也不过分。对很多乘惯国际航班的人来说,迅速在航班上入睡并不是难事。但在国内即使航线再长,3~4小时基本也到目的地了,要想睡得好估计很难。要是你容易入睡或者登机之前就很疲惫,那么将对你的“红眼”航程很有帮助。建议乘坐红眼航班当天早晨要早起,做做运动,并且整个白天都不要小睡。
饮食通常碳水化合物会使你犯困,蛋白质和脂肪会使你清醒,香蕉和牛奶对促进睡眠很有效。当然,你要是铁了心思不想睡,咖啡是你的不二选择。同样,飞行中饮水很重要。然而,如果你即将入睡,那么起飞前喝一大杯水将会在飞到一半的时候迫使你上卫生间,因此,喝水适量是关键。
座椅如果能有一个靠窗户的座位,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你既能倚靠着飞机的内壁,又不会打搅到同座的乘客。而且,没人会因起身离座而把你弄醒。当然,要是座椅能够后置躺下点,同样解决问题。但有些座椅,特别是靠近紧急出口的那几排座位是不能后置的。
同行者如果你和配偶、孩子、亲属或者密友一同乘坐红眼航班的话,那么就将你们当中体型较小的人安排在“中间”的座位,体型较大的人靠窗户坐。这样,小个的人能靠着大个的人,每个人都会感到舒服些。
助睡物一个充气脖枕有时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还有眼罩、耳塞和其他装置都非常有助于你在红眼航班上入睡。不要担心自己戴上这些东西会很可笑,第二天一早的你充血的熊猫眼看上去会更可笑。
试图犯困看些无聊电影、听些轻音乐或者阅读冗长的读物绝对会有效果,一旦你的眼皮耷拉下来时,你就应该将它们放到一边。困了就睡,别挺着。
连接美国东西两岸的空中桥梁
夜间飞行的红眼航班早已成为在美国东西两岸间穿行的美国人的热门选择。由于美国东西两岸有3个小时时差,对于崇尚工作第一的美国人来说,完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红眼航班就成为了他们上上之选。
在上世纪30~40年代,红眼航班在美国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那时的所有机场都不具备夜间工作的硬件条件。随着航空技术和机场建设的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了第一个红眼航班。在美国,红眼航班一般运行在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直飞航线上。飞行5个小时,再加上两地的时差,乘客需要大约一夜的飞行才能到达目的地。红眼航班通常是飞机在晚上21点以后从美国西岸起飞,第二天清晨抵达东岸城市。不过,直到现在,也不是所有机场都能接受红眼航班。
近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在东西两岸间穿梭的人数急剧增加。他们乘坐红眼航班的好处是:如果乘客当天早上从东部出发,飞抵西岸时仍然是西部的早上,这样白天可用来处理商务或交流活动,晚上九、十点搭红眼航班从西部返回东部,抵达东部的时间则是第二天早晨。把黑夜留在飞行中,白天可以继续工作,休息和上班两不误。
红眼航班加剧全球变暖
红眼航班令旅行者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而现在,又增加了一条厌恶红眼航班的理由,那就是与白天航班相比,夜晚的航班对大气升温的影响更大。
飞机在飞行时排出的热废气,遇到冷湿空气会形成由水滴和碎冰组成的凝结尾流,它能持续数小时并可能延展到2千米的宽度。根据过去的研究,这种尾流会吸收从地球表面散发的红外辐射,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而更加令人吃惊的发现则是这种差异在白天和夜晚之间也很明显。尽管夜航只占航班量的25%,在无云条件下,其凝结尾流造成的升温影响却占所有航班的80%。这是因为,凝结尾流在白天还有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从而减弱了其负面影响。
英国科学家还发现,在飞过美国东海岸的航班中,有36%都被安排在晚上,这些夜间航班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占到了53%。在所有飞过北大西洋航空走廊的飞机中,有48%为夜间航班,它们对升温的影响为58%。一些科学家表示,由于很难预测何时何地会产生凝结尾流,减小升温影响的最简单途径就是精心安排白天的航班时间,尽量减少夜间航班。
夜幕下的航行
首先还是先来解读一下,到底什么是红眼航班?在普遍意义上来讲,红眼航班通常就是由航空公司安排的夜间定期航班,是国际上对跨零点的夜航航班的统一称谓。按照国际惯例,夜航时间是指每日太阳落下的半小时之前到次日太阳升起的半小时之后。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见度在两千米之下时,就会将跑道两侧的导航灯亮起,开始按夜航标准来进行管制工作。
红眼航班一般是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利用夜间飞机空闲时间安排飞行,以便降低航班成本。
红眼航班最初于1959年出现于美国,因为乘客们在下飞机的时候都是睡眼惺忪,红眼航班也便因此而得名。现在,不论是红眼航班还是延时航班,都已统称为红眼航班。
红眼航班在中国主要还是加班的旅游包机,严格来讲是夜航包机,票价仅仅是普通航班票价的一半甚至更低。所以,红眼航班也以低廉的票价而闻名。
票价低,安全性不能低。这一点是很多乘客在选择红眼航班时所担忧的,曾有民航业内人士表示,民航管理部门其实一直都不赞同开红眼航班。在他们看来红眼航班多为晚上22点至第二天凌晨起降的航班,空管人员、地勤人员、机组人员在深夜工作,精神状态不如正常工作时间,对飞行安全不利。
红眼航班大多是航空公司利用飞行间隙的飞机和机组人员进行营运的,而且这种航班是靠低价来吸引乘客。因为飞机和机组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所以红眼航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国民航局原来一直不肯放开红眼航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问题。但在2006年将禁飞令永久解除,相信一定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民航局既然已经对红眼航班解禁,那么在安全方面就会做足工作。执行红眼航班,空管人员、地勤人员、机组人员夜间上班,不安全系数可能会升高,但国内外实践均证明,红眼航班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普遍使用波音和空客飞机,都有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国内大多数机场的设备、技术都经过了更新和改进。航空公司在安排夜航时都会充分考虑飞机维修状况、机组飞行时间、夜间各地的接待和地面交通等因素,严禁飞行人员超时飞行,空管地勤也要按照严格的值班制度执行,杜绝事故征候。因此,红眼航班安全保障并没有问题。
对于红眼航班除了安全性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大多中国人似乎不愿接受夜晚乘机,这也是红眼航班在中国并不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夜航时间全部在深夜,机场各个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否能跟上,比如边检、海关、免税商店以及机场周围的交通工具等,如果留给乘客们的是一座很萧条、冷清的机场,这样的感受谁都不会再有心情去体验了,那么选择红眼航班的乘客也就会越来越少。
还有一些旅行社利用红眼航班来降低成本,使得旅客大呼上当,问题不是出在红眼航班,而是旅行社的操作有悖于人性化的需求。本身红眼航班就使人疲倦劳累,又没有合理的运营和服务,那么从长远看来,如此红眼航班不能成为主流,或许在中国红眼航班唯一的优点就是减少了白天的空中交通压力了。
在中国航空公司运行红眼航班的挑战确实不小,一般来说,国外机场利用率都很高,几乎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作。航空公司要充分考虑飞机维修状况、机组飞行时间、夜间各地的接待和地面交通等因素,妥善安排运力,严禁飞行人员超时飞行等因素。同时要争取到更多航线的支持,就需要在运营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
夜航乘机有门道
不要光想着吃饭、看电影、听音乐或者阅读,要知道当你从登机口登上飞机直到起飞前,机舱里的氧气水平很低,这容易使你入睡。价格上有优势,身体上也不能不舒适,对于经常乘坐红眼航班的乘客这里需要为您支几招,或许对您乘机有所帮助。
睡觉都说睡觉是“王道”,一点也不过分。对很多乘惯国际航班的人来说,迅速在航班上入睡并不是难事。但在国内即使航线再长,3~4小时基本也到目的地了,要想睡得好估计很难。要是你容易入睡或者登机之前就很疲惫,那么将对你的“红眼”航程很有帮助。建议乘坐红眼航班当天早晨要早起,做做运动,并且整个白天都不要小睡。
饮食通常碳水化合物会使你犯困,蛋白质和脂肪会使你清醒,香蕉和牛奶对促进睡眠很有效。当然,你要是铁了心思不想睡,咖啡是你的不二选择。同样,飞行中饮水很重要。然而,如果你即将入睡,那么起飞前喝一大杯水将会在飞到一半的时候迫使你上卫生间,因此,喝水适量是关键。
座椅如果能有一个靠窗户的座位,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你既能倚靠着飞机的内壁,又不会打搅到同座的乘客。而且,没人会因起身离座而把你弄醒。当然,要是座椅能够后置躺下点,同样解决问题。但有些座椅,特别是靠近紧急出口的那几排座位是不能后置的。
同行者如果你和配偶、孩子、亲属或者密友一同乘坐红眼航班的话,那么就将你们当中体型较小的人安排在“中间”的座位,体型较大的人靠窗户坐。这样,小个的人能靠着大个的人,每个人都会感到舒服些。
助睡物一个充气脖枕有时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还有眼罩、耳塞和其他装置都非常有助于你在红眼航班上入睡。不要担心自己戴上这些东西会很可笑,第二天一早的你充血的熊猫眼看上去会更可笑。
试图犯困看些无聊电影、听些轻音乐或者阅读冗长的读物绝对会有效果,一旦你的眼皮耷拉下来时,你就应该将它们放到一边。困了就睡,别挺着。
连接美国东西两岸的空中桥梁
夜间飞行的红眼航班早已成为在美国东西两岸间穿行的美国人的热门选择。由于美国东西两岸有3个小时时差,对于崇尚工作第一的美国人来说,完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红眼航班就成为了他们上上之选。
在上世纪30~40年代,红眼航班在美国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那时的所有机场都不具备夜间工作的硬件条件。随着航空技术和机场建设的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了第一个红眼航班。在美国,红眼航班一般运行在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直飞航线上。飞行5个小时,再加上两地的时差,乘客需要大约一夜的飞行才能到达目的地。红眼航班通常是飞机在晚上21点以后从美国西岸起飞,第二天清晨抵达东岸城市。不过,直到现在,也不是所有机场都能接受红眼航班。
近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在东西两岸间穿梭的人数急剧增加。他们乘坐红眼航班的好处是:如果乘客当天早上从东部出发,飞抵西岸时仍然是西部的早上,这样白天可用来处理商务或交流活动,晚上九、十点搭红眼航班从西部返回东部,抵达东部的时间则是第二天早晨。把黑夜留在飞行中,白天可以继续工作,休息和上班两不误。
红眼航班加剧全球变暖
红眼航班令旅行者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而现在,又增加了一条厌恶红眼航班的理由,那就是与白天航班相比,夜晚的航班对大气升温的影响更大。
飞机在飞行时排出的热废气,遇到冷湿空气会形成由水滴和碎冰组成的凝结尾流,它能持续数小时并可能延展到2千米的宽度。根据过去的研究,这种尾流会吸收从地球表面散发的红外辐射,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而更加令人吃惊的发现则是这种差异在白天和夜晚之间也很明显。尽管夜航只占航班量的25%,在无云条件下,其凝结尾流造成的升温影响却占所有航班的80%。这是因为,凝结尾流在白天还有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从而减弱了其负面影响。
英国科学家还发现,在飞过美国东海岸的航班中,有36%都被安排在晚上,这些夜间航班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占到了53%。在所有飞过北大西洋航空走廊的飞机中,有48%为夜间航班,它们对升温的影响为58%。一些科学家表示,由于很难预测何时何地会产生凝结尾流,减小升温影响的最简单途径就是精心安排白天的航班时间,尽量减少夜间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