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驳船(十一首)

来源 :芳草·文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蹲伏在高处的猫
  牠几乎不动,在四楼翘檐上
  看似紧张,机敏,却又慵倦,冷怠
  长时间保持沉思而恍惚的状态
  一旦有动静,牠立刻睁圆双眼
  发出“咔咔咔”的示警声
  黑白相间的背拱成一张弯弓
  但牠没有进一步行动,没有扑
  或腾跃,只是用声音驱逐
  高空飞鸟,飘叶,或迷路的蜂蝶
  或是蓝天里游过的一条条鱼
  牠能明白世界虚幻的一面吗?
  能明白自己不是只会飞的猫吗?
  那就下去吧,猫咪,你真聪明
  你已经证明你的勇敢和高傲
  那就照顾一下有恐高症的主人吧
  榴莲饼干
  对于这种奇异的组合
  我有话要说,可是不满足于几个
  表示程度的词:实在,相当,无法想象
  先于语言的,是嗅觉的超市
  沿记忆走向神经末梢的储藏柜
  被打开,空气里弥散着情感因子
  我无法判定是喜欢,还是嫌弃
  水果潜藏在麦粉里的气味
  还是那样纯正,我无法将它驱除出去
  就像阳光下农人散发的汗水味
  渗入七月干燥的热风,青鸟再怎么殷勤
  也无法带走。榴莲不再是水果
  我赞赏这样的混合方式。一种物质
  包裹另一种无形、飘逸、类似于以太
  ———让科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我把它假想成蝴蝶,闭上眼睛可以看见
  它在饼干上飞,在敲击键盘的指尖上飞
  在一个个拼命呼吸的词语间,飞
  青香蕉
  冬至。很多人在朋友圈晒
  和亲人一起包饺子吃
  三鲜馅的,最好加点荠菜
  透过薄亮的皮能看到
  菜绿色。这是幸福的颜色
  也有人,独自窝在家
  一盘速冻饺子,就着红酒
  房间里回响一个人的
  吧唧声。要么听窗外檐水
  嘀嗒。两眼尽是老陈醋颜色
  今夜,将是最漫长的
  临睡前,就剥个青香蕉吃吧
  其余的交给时间和温度
  把它们催熟。就可邀请朋友
  来分享一屋子的酒精气息
  幌伞枫
  大长腿,我本来不知道你的名字
  现在知道了,为五加科,常绿乔木
  早晨七点的阳光,轻轻薄薄
  树上两只鸟,只听见声音
  一只沙哑,一只娇脆,隔着枝叶
  唱和,听久了像电商主播在吆喝
  一阵风,吹动边上竹林
  竹叶摇晃,有的静止不动
  感觉,竹叶青在我头顶蛰伏
  那两个红点,不是蛇的眼睛
  是鸟儿吃剩的南天竺种子
  挂在了大长腿的脖子上
  至于,你是不是真的叫幌伞枫
  已不重要。我也不在乎自己叫什么
  明天清晨,我们切换新的身份吧
  通感
  混凝土一样的天空下
  矗立着巨大的
  钢铁水塔
  维修工挥动铁锤
  铿锵声伴随
  金属火花
  如我扁桃体发炎
  悬雍垂肿大
  就像喉咙里倒立着
  另一座钢铁水塔
  我只能用近乎崇拜的咳嗽
  回应那铿锵声
  雁字回时
  我羡慕你们,可以飞越不同国家、民族的
  领空、领地、领海,凭生命本能
  找回故乡:熟悉的虫草、湖泊和炊烟
  你们排成“人”字,在凛冬和暖春之间
  维系一种脆弱的自然文明。你们赖以生存的
  是经验、集体和辽阔的悲悯
  至于故园,那些仰头凝望的人是
  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无关紧要
  要紧的是,他们绝无看见轰炸机群时的惊怒
  黄昏驳船
  牠笨重,粗鲁,喘着粗氣
  装满碎石和黄沙的船舱
  压得水面倒腾,一波波荡开去
  殃及岸边的芦苇和菖蒲
  牠的力量来自于水,又还给了水
  机械的心脏已没落成
  一个朝代、一座城市、一幢大厦的
  搬运工。牠从南往北匍行
  我等候在岸边。也可以说是蹲伏
  像一条拉布拉多,看物象移动
  喉咙里翻滚吠叫的欲望,但只是看
  江面怎样涌动坚硬的喉结
  平凡的一天
  谢谢早起的太阳,接走了晨露
  皮蛋和粥还是老夫老妻
  遛狗的人沿着狗的路线走
  其实毫无目的,也不在乎狗屎运
  隔壁老章抱来一株含笑,掘走
  原先的金桔树,他嫌不气派
  打了霜的青菜就是好吃,菜心甜
  菜叶滑爽,菜帮肥糯多汁
  饭后在柿子树下发呆。窗台摆满
  红柿子,等人来,释放憋了很久的
  果浆。谢谢好心人,把她舔干净
  留在指尖上的,也请舔干净
  对面贴大理石的师傅,也是好心人
  帮我打硅胶,蚀落的墙角重新挺刮
  谢谢这平凡的一天。夜晚起风了
  大理石台阶又将湿漉。它们回来了
  两重门
  我和你,只是想穿过湖面
  那座美丽的石桥
  可是,桥面设有两道门
  一把锁属于经理,一把属于主任
  我和你,只能搞定其中一把
  手里的诗稿成不了万能钥匙
  湖对面的酒旗正在招展
  湖这边的茶楼古筝悠扬
  我和你无法同时搞定两把锁
  目的不远,身份明确,心怀
  博大抒情,热眼看着桥与湖面
  一次次演绎着开锁,开锁
  多美的湖啊,多美的石桥
  难道我们只能绕道喧嚣的马路
  沿凹凸石板,奔走于行人之间
  买票,刷脸,拐过几个工地
  遭遇螺纹钢和混凝土,掐灭身上
  闪电,鞋子杂沓,沾满灰黄的沙土
  直到冒汗,深深地喘气,终于和
  诗人们汇合,握手拥抱像失散的战友
  我和你正在桥面虚构。一只野鸭
  啪啪啪踩过水面,很快游到了对岸
  此时此地
  小满。黄昏凉如昨日
  河风踩着小步舞曲
  每次走到岸边这块空地
  我总要停留,发呆
  等那艘运沙船开过
  看它高高昂起的船首
  去触碰水鸟的翅膀
  一瞬间,可能真的碰到了
  可从菱形铁丝网眼望去
  它们好像处在两个画面
  两个处于不同焦点的事物
  因为透视,暂时叠合
  就像下一秒,我冲向对岸
  逆光里的身影,叫亲人
  花语森咖
  我到了,她还没到
  月光胜过灯光
  石楠比我耐寒
  所以,等待成了我和
  寒冷、孤独之间的较量
  玻璃和生铁围成的花房
  有一颗手雷般的心脏
  我喝了,她还没到
  我着了,她还没到
  我谢了,她的眼泪该到了
  而这是我最不需要的
  我不愿再淹死一次
其他文献
王国全生于一九九七年,甘肃兰州人,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芳草》发表诗歌、小说处女作《自画像》《等》。现居兰州。  整整十多天,我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而晚上从河口吹来的风急匆匆掠过窗子,呜呜得像鬼叫。这真让人绝望。前几天夜里,我坐在桌前抽烟时,老祖母总是骂骂咧咧的。也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可能咒骂最能表达人的情感。  人老了神志总是不清,又有什么办法。她说她腰疼,头疼,身上
期刊
南帆一九五七年生,一九七七年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福建省文联主席。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出版《文学的维度》《无名的能量》《先锋的多重影像》等六十余部学术著作和散文随笔集,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四届、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
期刊
阿舍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现居银川。供职于宁夏文学艺术院。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核桃里的歌声》《奔跑的骨头》《飞地在哪里》,散文集《我不知道我是谁》《大河奔流遗落的一朵浪花》《流水与月亮》《白蝴蝶,黑蝴蝶》《撞痕》,随笔集《托尔斯泰的胡子》。  吵吵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季度考评会终于结束。月度好稿、季度好稿、年度好稿……老马不记得自己参加过报社多少次这样的考评会。这一次比哪次都闹
期刊
冬至是开祠祭祖的日子,我妈一大早叫醒我去宗祠扫地。  我赖床不起,我妈从被窝里把我揪起来。  寒风刮着光秃秃的树,仿佛是风推着我穿过那条窄窄的巷道,来到宗祠的。  如果天气好的时候,空地上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和孩子,不知道在闲扯什么,我那时并不关心他们的事。宗祠前的空地上,那几棵柿子树挂着通红的柿子,麻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它们成群结队地啄食柿子。  那时,我,或者大头,还有其他伙伴拿着弹弓打麻雀,
期刊
周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帮夫记》、中篇小说《公鸡打鸣》《奔跑的小兔子》等。  梁阿庆来到工地,半截烟头吊在嘴边,仿佛衔着人生最后一口气。所有人看着他不可靠,林小美说:“我儿子上大学,需要钱。不这样,我就不配当母亲。”  为了配当母亲,在老黄去世一个月后,林小美又重新结婚了,并且还扯了证。而且她必须扯证,不然无法获得打桩的资格。这是工程队老黑规定的。老黑说:“我们这次招聘的队员,是清一
期刊
诗人对时间的敏感性,很多时候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丰富逐渐呈现的,如何在岁月流逝的延长线上继续拓展自己的语言疆域,当是不少已过中年的诗人面临的挑战。这些年,梁平一直在行走与观看,无论是远方的自然山水,还是周遭的生活点滴,他热衷于记录并转化对每一道风景的情感投射,这甚至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即便没有创作上的压力,他也会自然地去表达,持续性写作的习惯促使他越过事物本身,而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改变。即便他仍然以
期刊
马步升甘肃合水人,生于一九六三年。修过历史、哲学和文学专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发表小说、散文和学术论著六百多万字,获老舍文学奖、芳草汉语女评委奖、敦煌文艺奖等二十多项。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重要文学奖评委。  一  在严冬,在黄河边,在兰州的黄河边,在夜晚。把这几个汉语短语串联在一起,表达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意
期刊
何庆华江苏太仓人,一九七一年生人,笔名冰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桃李劫》,曾在《钟山》《花城》《芳草》《安徽文学》《山东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现供职于江苏省太仓市融媒体中心。  题记  这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地方——缪泾。这片土地上每个镇、每个村的名字都沾着水。柔情似水的江南,也曾有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但只要下一场淅沥沥的春雨,草气氤氲的田野上,飞过白蝴蝶,花蝴蝶,很多死去的灵
期刊
河床的伤口  河水离河很远  如游丝飘扬在两公里外的冬天  河床的伤口,那些洞或坑  堆满塑料、玻璃瓶、水泥渣、破砖、黑黄的渗水  溃疡一样弥漫出恶心,沮丧  多年以前,在此淘金的乡亲从水银的游动中  看见沙粒都闪烁快乐的光芒  现在,只有拖拉机的大轮子可以深入宽广的河滩  它们踉跄、扭曲、奔突,似乎时刻就要倒下  但就如堤内的乡亲一样,他们从未在堤坡或水渠  上倒下  从这里挖出的沙子已浇筑进高
期刊
挺直  弯腰都得小心  大梁上螺丝松了  委屈半生,老了老了  倒像有了骨气  在人面前  挺直了身子  磅秤  洋槐树下  购销站的磅秤  称过整麻袋杏核和凌乱的废旧钢铁后  该我上去了  我的童年有多少金属需要时光提炼  又有多少硬壳得用生活的锤子砸开  午后的阳光照过来  树上的蝉鸣,我咕咕响的肚子  自己给自己过称  还把最重的磅坨压上去  还把游尺朝外拨动  就是抱着大石头,我也不可能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