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中思维训练设计要注重“七度”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度
  设问首先必须注意问题和答案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和文字表述疏漏。例如,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参考答案是D。稍加分析可知,此题没有正确选项,即使D选项南京,也只有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曾在此连续建都,这是题目设计者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教科书内容所致。
  又如,“秦灭六国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完成”、“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准确严密,若改为设问“秦灭六国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问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就含糊不清,文字表达失之严谨,学生就难以答出精确答案。
  其次,设问要有思维价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有位老师针对张骞通西域进行设问:1.张骞是不是我国第一个向西方探险的人?(是)2.他是不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外交家?(是)3.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历史人物感不感到自豪?(自豪)。此类设问学生无需动脑就可回答,毫无思维价值可言。若改设问“结合史实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就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角度
  问题的设计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淡而无味,难以调动其思维积极性。若一反常规地设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设问,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迅速激起他们的思维波澜,这就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改为设问“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前者只需要死记硬背便可作答,后者则须通过思考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寻找答案。
  三、难度
  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小,就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如果问题难度过难,远远超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现有水平,不仅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果子”。如讲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节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927年初,为何英帝国主义连续制造了“万具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把长江流域是英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又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控制的地盘,二人都是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这些已学过的知识同国民革命军北伐消灭吴、孙的主力联系起来,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跨度
  问题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问题的跨度有表现在时间上的纵向跨度,如“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也有表现在空间上的横向跨度,如“比较英法两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还有表现在学科之间的跨度,如“抗日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讲究跨度是为了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保持问题的难度,以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跨度要适度。如果问题设计的跨度太大,由于学生不可能立即想起许多有关知识而难以作答,反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反之,如果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地说,新授课设计问题的跨度宜小,复习课设计的问题跨度要大。
  五、坡度
  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如讲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时,设计一连串问题:1.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这些历史条件是怎样形成的?3.解放军主攻方向为何选择在中原地区?4.实施反攻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上述问题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思维逐步引向深化,而且使学生在克服重重相继的困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
  六、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几个尖子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因此,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扩展问题的广度,也可变更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如讲完西安事变后,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在哪一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什么方针?4.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这组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路清晰,通过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不仅较好地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点,而且也教会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达到以退求进的目的。
  七、密度
  思维训练是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抓好课堂思维训练的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一堂好课应做到训练的内容好、方法当、密度大,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课堂训练密度不足,必然出现主导和主体一头重、一头轻,讲多练少,重灌轻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连环跟进式”即对某一位教师或对某一教学知识点进行跟踪观察、分析、比较,以达到解决教学问题为止。单凭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还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需要这样的方式。如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由于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每堂课都必不可少的,老师们也普遍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的设计做到合理、有效,环环相扣比较难把握。而且“合理、有效”不是一次研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深入、持续的研究,有必要连环跟进。另外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对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了一个新的要求。而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是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场所。为了更好的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一、教师重视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高中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常言道: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不可动摇的。德育必须从小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  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思品课的教育大不相同,不能简单采用正面说理的形式,要
期刊
在众多新的体育教育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于是对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已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需求。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愉快教育中的“快乐体育”作了概要的总结,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愉快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  1、思想内涵。  日本学者认为:愉快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
期刊
一、概念的届说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的动机、兴趣、习惯,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原有基础等客观差异,将全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依据规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调节教学进度,处理课外练习,确定评价标准,创设成功机会,使全班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  1.学生分层走班。首先根据学生
期刊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中,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五大曲线构成了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框架,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和谐相处,共同构成了平面解析几何的美丽,让人欣赏,愉悦不已。  [问题]已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过F作直线j交抛物线于A,B两点,试问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是什么关系?  解: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1,0),准线为x=-1  我们取一个特例直线j:y=x-1来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期刊
【导读】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摘要】: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成果巩固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
期刊
新编实验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以身边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将《数学课程标准》分章节而编就,其中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与观点。这对教师针对课本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授课,实质上就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关键是教案。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效果。从宏观上讲,教案是一个限时作品,同时也是数学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但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因素,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