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学习积极性的推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托新课标,满足与调节学生的需要
  (一)新课标理念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二)新课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一)直接性学习动机的激励
  (二)“精神报酬”激励
  (三)目标直接激因的激励
  三、通过目标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是指人的行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依据,对组织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现代管理的形式。
  (一)“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通过此领域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下面就是我在多年来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教学中,引發学生创作想象及表现的一点思考:美术是靠形象思维的,教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课题来吸引学生,这需要反复推敲。首先应考虑富有感染力形象化的语言,让课题形象化,学生通过联想在头脑了浮现出形象。其次,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要太难,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的和表现的形象。再次,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教师在学生想象创造之前提供一些形象化的东西作参考,让学生敢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二)“设计.应用”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它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三)“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新课标突出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在内容标准中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即审美教育、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和自我、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明白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过去对美术课程的偏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了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
  新课标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老师的教学。在美术学习评价方式中,要求评价有目的性、注重全面性、全程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成功体验,积极参与,自我反思,素养提高,个性发展,态度进步,合作精神等作出完善、肯定的评价,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精心设计新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人物速写》这一课教学活动过程安排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都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概述,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因素上入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看一看
  2.说一说
  3.猜一猜
  4.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同学表演的好?为什么?引出“形”“神”,展示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
  5.学一学
  组织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形”“神”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一律实物投影,并引导学生讨论以“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心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方增先的国画作品《粒粒皆辛苦》和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以巩固加深体验。
  6.用一用:教师用电脑展示作品名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本次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运用各种资源,收到了很好的美术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近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儿童是在动作中思考的,且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这种直观动作思考,也称作“用手思维”。这种“用手思维”的形式不会随着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发展而消失。通过“用手思维”的协助
期刊
一、以形助学,理解概念本质  由于概念的抽象化与概括性,教学时,如若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便可使他们通过“形”来帮助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一到四年级中学习数的认识,不管是小数还是大数,都会出示小棒或小方块图形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将计数单位及相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依次地呈现出来,如图:  学生结合立体图形数量的变化,直观地认识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  二、以形助学,化解学习难点
期刊
让学生自主进行作业批改,明确批改方法。将传统的批改方式摒弃,以学生主体为目标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促进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批改,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对问题主动发现,并讨论、解决。  1.面对面批改  面对面批改,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通过课堂对存在的问题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这种方式与以往背后批改的方式不同,形式新颖,效果十分明显,并且面对面批改方式应以
期刊
在我国课改进程当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在语文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而且最基本的又能够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他们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一、变革之一: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主张通过阅读来使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在《创造的儿童
期刊
一、导数基础知识  (一)导数定义  设 在点 有定义,在 自变数x的改变量是 相应函数的改变量是 ,若极限 = 存在,称函数 在 可导(或存在导数),此极限称为函数 在 的导数(或微商),表示为 或 ,即 或 。若极限不存在,称函数 在 不可导。  (二)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在点a处的导数 ,就是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斜率,即 。相应地,切线方程为 。  二、导数的基本公式  1.和、差、积、
期刊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激励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具备较强的普适性,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起着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为一项基础课程,通过引入激励教育模式,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意义  激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励学
期刊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近三十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注意数学应用具有多科性,巧妙地从这些科目问题中找出应用的广阔途径,从而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并从它们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为数学教育独辟蹊径,上好数学课。下面就笔者教学中的点滴谈谈。  一、借助语文题型,活学数学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
期刊
内容摘要: 本文用牛顿力学定律F=ma中的数学美作引子,先谈一组奇妙等式、两个数字黑洞的美妙,再谈数形结合中的数学美、体现在建筑中的数学美,用概率与统计例子看现实生活中横生的妙趣,最后用两个数理逻辑悖论体会数学中的美不可妙言。  关键词:欣赏 数学美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中包含的美无处不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中学生熟知的
期刊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新奇以激发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思维的方向的情境。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经常想到或意识到创新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小学生往往因好
期刊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学民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  1.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教师相信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他们的个性
期刊